耶律國寶

耶律國寶

耶律國寶,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遼國皇帝之侄。

基本信息

耶律國寶吳秉彝
耶律國寶都監吳秉彝和許州都監李明來到中營,見過童貫。童貫道:“梁山賊寇搦戰,你二人看該戰否?”吳秉彝道:“不...童貫見吳秉彝如此識機,道:“二位將軍真乃忠勇之人,他日回的朝廷,本官必在天子面前保奏二位。”吳秉彝二人謝過。

基本資料

耶律國寶最後說:“第四名入圍候選人延州彰武軍指揮使——王煥!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推薦,淘汰陳州兵馬都監吳秉彝晉級”。淘汰的吳秉彝是個實在的酒囊飯袋,在歷史上的水滸中三十回合被史進打落馬下的孬種。候選人公布完畢,吳用開始給四個,這兩員猛將,正是楊志,史進,兩騎馬,兩口刀,卻才截住吳秉彝,李明兩個軍官廝殺。李明挺槍向前,來楊志,吳秉彝使方...四個人約到三十餘合,吳秉彝用戟奔史進心坎上戳將來,史進只一閃,那枝戟從肋窩里放個過,吳秉彝連人和馬搶近前來。

歷史典故

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兩贏童貫
話說當日宋江陣中前部先鋒,三隊軍馬趕過對陣,大刀闊斧,殺得童貫三軍人馬,大敗虧輸,星落雲散,七損八傷,軍士拋金棄鼓,撇戟丟槍,覓子尋爺,呼兄喚弟,折了萬餘人馬,退三十里外扎住。吳用在陣中鳴金收軍,傳令道:且未可盡情追殺,略報個信與他。梁山泊人馬都收回山寨,各自獻功請賞。
且說童貫輸了一陣,折了人馬,早紮寨柵安歇下,心中憂悶,會集諸將商議。酆美,畢勝二將道:樞相休憂,此寇知得官軍到來,預先擺布下這座陣勢。官軍初到,不知虛實,因此中賊奸計。想此草寇,只是倚山為勢,多設軍馬,虛張聲勢,一時失了地利。我等且再整練馬步將士,停歇三日,養成銳氣,將息戰馬,三日後將全部軍將分作長蛇之陣,俱是步軍殺將去。此陣如長山之蛇,擊首則尾應,擊中則首尾皆應,都要連絡不斷,決此一陣,必見大功。童貫道:此計大妙,正合吾意。即時傳下將令,整肅三軍,訓練已定。第三日五更造飯,軍將飽食,馬帶皮甲,人披鐵鎧,大刀闊斧,弓弩上弦,正是槍刀流水急,人馬撮風行。大將酆美,畢勝當先引軍,浩浩蕩蕩,殺奔梁山泊來。
八路軍馬,分於左右,前面發三日鐵甲哨馬前去探路,回來報與童貫中軍知道說:前日戰場上,並不見一個軍馬。童貫聽了心疑,自來前軍問酆美,畢勝道:退兵如何?酆美答道:休生退心,只顧衝突將去。長蛇陣擺定,怕做甚麽?官軍迤邐前行,直進到水泊邊,竟不見一個軍馬,但見隔水茫茫蕩蕩,都是蘆葦煙水,遠遠地遙望見水滸寨山頂上一面杏黃旗在那裡招,亦不見些動靜。童貫與酆美,畢勝勒馬在萬軍之前,遙望見對岸水面上蘆林中一隻小船,船上一個人,頭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斜倚著船背,岸西獨自釣魚。
童貫的步軍,隔著岸叫那漁人,問道:「賊在那裡?」那漁人只不應。童貫叫能射箭的放箭,兩騎馬直近岸邊灘頭來,近水兜住馬,扳弓搭箭,望那漁人後心,颼地一箭去。那枝箭正射到箬笠上,當地一聲響,那箭落下水裡去了。這一個馬軍放一箭,正射到蓑衣上,當地一聲響那箭也落下水裡去了。那兩個馬軍是童貫軍中第一慣射弓箭的。兩個吃了一驚,勒回馬,上來欠身稟童貫道:兩箭皆中,只是射不透,不知他身上穿著甚的。童貫再撥三百能射硬弓的哨路馬軍,來灘頭擺開,一齊望著那漁人放箭。那亂箭射去,漁人不慌,多有落在水裡的,也有射著船上的。但射著蓑衣箬笠的,都落下水裡去。童貫見射他不死,便差會水的軍漢脫了衣甲,赴水過去,捉那漁人,早有三五十人赴將開去。那漁人聽得船尾水響,知有人來,不慌不忙,放下魚釣,取棹竿拿在身邊,近船來的,一棹竿一個,太陽上著的,腦袋上著的,面門上著的,都打下水裡去了。後面見沈了幾個,都走轉岸上,去尋衣甲。
童貫看見大怒,教撥五百軍漢下水去,定要拿這漁人;若有回來的,一刀兩段。五百軍人脫了衣甲,納聲喊,一齊都跳下水裡,赴將過去。那漁人迴轉船頭,指著岸上童貫大罵道:「亂國賊臣,害民的禽獸,來這裡納命,猶自不知死哩!」童貫大怒,喝教馬軍放箭。那漁人呵呵大笑,說道:「兀那裡有軍馬到了。」把手指一指,棄了蓑衣箬笠,翻身攢入水底下去了。那五百軍正赴到船邊,只聽得在水中亂叫,都沉下去了。那漁人正是『浪裏白跳』張順,頭上箬笠,上面是箬葉裹著,裡面是銅打成的;蓑衣裡面,一片熟銅打就,披著如龜殼相似:可知道箭矢射不入。
張順攢下水底,拔出腰刀,只顧排頭價戳人,都沉下去,血水滾將起來。有乖的赴了開去,逃得性命。童貫在岸上看得呆了,身邊一將指道:「山頂上那面黃旗正在那裡磨動。」童貫定睛看了,不解何意,眾將也沒做道理處。酆美道:「把三百鐵甲哨馬,分作兩隊,教去兩邊山後出哨,看是如何。」卻才分到山前,只聽得蘆葦中一個轟天雷炮飛起,火"~撩亂,兩邊哨馬齊回來,報有伏兵到了。童貫在馬上那一驚不小,酆美,畢勝兩邊差人,教軍士休要亂動,數十萬軍都掣刀在手,前後飛馬來叫道:「如有先走的便斬!」按住三軍人馬。童貫且與眾將立馬望時,山背後鼓聲震地,喊殺喧天,早飛出一彪軍馬,都打著黃旗,當先有兩員驍將領兵。怎見得那隊軍馬整齊:黃旗擁出萬山中,爍爍金光射碧空。馬似怒濤沖石壁,人如烈火撼天風。鼓聲震動森羅殿,炮力抓翻泰華宮。劍隊暗藏「插翅虎」,槍林飛出美髯公。
兩騎黃馬上,兩員英雄頭領:上首美髯公朱仝,下首插翅虎雷橫,帶領五千人馬,直殺奔官軍。童貫令大將酆美,畢勝當先迎敵,兩個得令,便驟馬挺槍出陣,大罵:無端草賊,不來投降,更待何時!雷橫在馬上大笑,喝道:匹夫死在眼前,尚且不知!怎敢與吾決戰?畢勝大怒,拍馬挺槍,直取雷橫,雷橫也使槍來迎。兩馬相交,軍器並舉,二將約戰到二十餘合,不分勝敗。酆美見畢勝戰久,不能取勝,拍馬舞刀,逕來助戰。朱仝見了,大喝一聲,飛馬輪刀,來戰酆美。四匹馬兩對兒在陣前廝殺。童貫看了喝采不迭。到澗深里,只見朱仝,雷橫賣個破綻,撥回馬頭,望本陣便走。酆美,畢勝兩將不捨,拍馬追將過去。對陣軍發聲喊,望山後便走,童貫叫盡力追趕過山腳去,只聽得山頂上畫角齊鳴,眾軍抬頭看時,前後兩個炮直飛起來。童貫知有伏兵,把軍馬約住,教不要去趕,只見山頂上閃出那個杏黃旗來,上面繡著替天行道四字。童貫踅過山,那邊看時,見山頭上一簇雜彩繡旗開處,顯出那個鄆城縣蓋世英雄山東呼保義宋江來。背後便是軍師吳用,公孫勝,花榮,徐寧,金槍手,銀槍手,眾多好漢。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