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特·耶倫

珍妮特·耶倫

珍妮特·耶倫,女,1946年8月3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州布魯克林,曾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 ,美國著名學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及商學院教授 。 耶倫畢業於美國布朗大學(經濟學學士)及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後長期擔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的教授,並擔任第十八任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由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提名)。曾兩次榮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的傑出教學獎,曾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副主席(任期2010年10月4日-2013年10月4日)。 耶倫為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是美聯儲百年歷史上第一位女性掌門人,也是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保羅·沃爾克之後的首位民主黨背景的美聯儲主席 。其丈夫是2001年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喬治·阿克爾洛夫 。 2016年9月22日,彭博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排行榜,珍妮特·耶倫排名第八。 美國時間2018年2月3日,珍妮特·耶倫不再擔任“美聯儲主席”。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珍妮特·耶倫生於美國紐約州布魯克林,在位於布魯克林貝伊里奇的漢密爾頓堡高中畢業。

1967年,以優等生成績獲得布朗大學經濟學士學位;

1971年獲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1971至1976年曾任耶魯大學助理教授;

1977年至1978年間擔任美聯儲理事會經濟學家;

1978至1980年間擔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講師;

1980年起,珍妮特·耶倫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從事研究工作,並對全職及兼職工商管理碩士學生任教總量經濟學,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現為該學院的名譽教授 。

1994年至1997年,任職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委員(由前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提名);

1997年至1999,任職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同時任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經濟政策委員會主席。

珍妮特·耶倫 珍妮特·耶倫

2004年6月14日,開始成為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於2009年輪任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委員。

2010年4月28日,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名珍妮特·耶倫接替唐納德·科恩出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副主席。美國參議院銀行,房屋及城市事務委員會於2010年7月以17票對6票,表決通過確認珍妮特·耶倫出任副主席。

2010年10月4日,珍妮特·耶倫宣誓就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副主席,任期4年,至2014年10月4日完結。同時,珍妮特·耶倫開始其14年的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委員任期,至2024年1月31日完結。

2013年10月9日,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名美聯儲現任副主席珍妮特·耶倫接替伯南克出任下一任美聯儲主席。

2014年1月6日,參議院以56票對26票的表決結果通過了對耶倫的提名。

2014年2月3日至2018年2月5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

人物榮譽

2016年6月,《福布斯》公布,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100名女性,耶倫排名第三。

2017年4月20日,美國《時代》雜誌正式揭曉了“《時代》2017年全球影響力百人榜”,美聯儲主席耶倫入選該榜最重磅的“巨人Titans”經濟與社會領袖類別

研究論著

珍妮特·耶倫 珍妮特·耶倫

The Fabulous Decade: Macroeconomic Lessons from the 1990s (with Alan Blinder), The Century Foundation Press, New York, 2001. ISBN 0-87078-467-6

《令人驚艷的十年: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巨觀經濟經驗與教訓》,巴曙松 白海峰等譯,法律出版社2014年8月版 。

學術成就

1997年獲耶魯大學威爾伯十字勳章,1998年獲布朗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2000年獲巴德學院人文主義文學名譽博士學位。

1980年,耶倫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從事研究工作,現為該學院名譽教授,並曾兩次榮獲該學院的傑出教學獎。

耶倫是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她曾任美國西方經濟學協會副會長、美國經濟學會副主席,以及耶魯大學董事會成員等職務。

耶倫在總量經濟學方面有許多研究論著,主攻方向為失業率的原因、機制及影響。著有《失業與勞動力市場》、《貨幣與財政政策》、《國際貿易與投資政策》等。

政策立場

珍妮特·耶倫演說 珍妮特·耶倫演說

金融危機發生後,即便美國經濟開始復甦,耶倫也認為美國高失業率將持續存在,這使得經濟增速持續低於潛在增長率,經濟面臨的通縮風險大於通脹風險,耶倫駁斥了財政赤字必然導致高通脹的看法,為寬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配合辯護。因此,即便美國2011年曾經面臨通脹壓力,耶倫等美聯儲鴿派人物還堅持主張在“一段時間內維持利率在創紀錄的低位”。

在匯率方面,耶倫影射批評了中國剛性的匯率政策,認為這是導致2007年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她對美元匯率的看法中性,認為美元匯率對經濟的影響有兩面性,要避免美元匯率波動過大。 耶倫明確指出,“選擇和美元掛鈎,中國勢必受到美國貨幣政策的通脹效應影響。”

“鴿派”人物

“鴿派”是外界普遍會給耶倫貼上的“標籤”。在美聯儲決策層內部,“鷹派”與“鴿派”之爭由來已久。兩派立場的核心分歧在於對抗通脹和確保就業兩大主題上的態度,“鷹派”反對通脹,“鴿派”更擔心就業市場疲弱、經濟成長乏力。

人物家庭

珍妮特·耶倫和丈夫 珍妮特·耶倫和丈夫

耶倫的丈夫為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喬治·阿克爾洛夫 ,喬治至今仍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執教 。

其子羅伯特-阿克洛夫(Robert Akerlof)現於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進修套用經濟學博士後課程。

人物評價

2015年10月,美國財經雜誌《彭博市場》公布了第五屆全球金融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美聯儲主席耶倫位列首位 。

美聯儲歷屆主席

珍妮特·耶倫 Janet Louise Yellen 2014年至今 1946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州布魯克林,美國經濟學家。2010年10月,就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副主席。2014年1月,接替伯南克成為美聯儲首位女主席。
本·伯南克 Ben Shalom Bernanke 2008年至2014年 生於美國喬治亞州奧古斯塔,1979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2002年被布希任命為美聯儲理事。2005年6月,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2008年,任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接替格林斯潘。
艾倫·格林斯潘 Alan Greenspan 1987年——2006年 許多人認為他是美國國家經濟政策的權威和決定性人物。比如他決定美國政府對通貨膨脹的態度。他被媒體業界看做是“經濟學家中的經濟學家”和“大師”。
保羅·沃爾克 PualA Volcker 1979年——1987年 沃爾克教授長期供職於與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先後在紐約聯邦儲備局、大通曼哈頓銀行以及美國財政部工作過,在美國乃至世界經濟領域有著廣泛的影響力。他是一位真正的美國英雄。格林斯潘把他讚譽為“過去二十年里美國經濟活力之父”。
威廉·米勒 G.Willian Miller 1978年——1979年 歷史上最短命的主席,曾被格林斯潘諷刺為一個“圈外人”
阿瑟·伯恩斯 Arthur F.Burns 1970——1978 是格林斯潘的學術恩師,他擔任過艾森豪總統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尼克森總統的經濟顧問,1970年至1978年擔任美聯儲主席,隨後又出任美國駐聯邦德國大使。
小威廉·邁克切斯內·馬丁 Willian McChesney Martini Jr 1951年——1970年 連任五屆美聯儲主席,美聯儲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主席。他的名言就是:美聯儲的工作就是“在宴會剛開始時撤掉大酒杯”。
托馬斯·麥克凱 Thomas McCabe 1948年——1951年 杜魯門總統任命。
馬瑞納·伊寇斯 Marriner Eccles 1934年——1948年 被認為是在格林斯潘之前美聯儲主席中得分最高的一位,曾協助羅斯福帶領美國人民渡過大蕭條時期,主持制定了《美國銀行法》,重振了美國銀行體系的信心,加強了美聯儲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的權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