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毒病

耳根毒病,《外科證治準繩》卷三:“耳根毒,在耳根,結核狀如痰核,按之不動而微痛,屬足少陽膽經,兼三焦風熱所致。 耳根毒是指膿耳因邪毒熾盛或失治,邪毒波及耳後完骨,完骨潰腐化膿成 耳根毒是指膿耳因邪毒熾盛或失治,邪毒波及耳後完骨,完骨潰腐化膿成癰。

耳根毒病基本概述

耳根毒病,《外科證治準繩》卷三:“耳根毒,在耳根,結核狀如痰核,按之不動而微痛,屬足少陽膽經,兼三焦風熱所致。”《青囊秘錄》又曰:“耳根毒受在心腎,怒氣傷心,流滯肝經,風熱壅聚而成也。”身發寒熱者,宜用荊防敗毒散汗之;實熱甚者,酒蒸大黃微利之;膿成者,服透膿散;膿盡者,用生肌玉紅膏;潰後瘡口癒合遲緩者,服香貝養榮湯;參見耳發條。

耳根毒病的起源

耳根毒之名出自《證治準繩・瘍醫》卷3:“或問耳根結核何如?曰,狀如痰核,按之不動而微痛,屬足少陽膽經兼三焦風熱所致。”
推薦閱讀
耳根毒之名出自《證治準繩・瘍醫》卷3:“或問耳根結核何如?曰,狀如痰核,按之不動而微痛,屬足少陽膽經兼三焦風熱所致。”推薦閱讀祖國60年抗爭疾病之路甲型流感全球爆發中秋賞月健康飲食世界洗手日-怎樣洗手
耳根毒之名出自《證治準繩・瘍醫》卷3:“或問耳根結核何如?曰,狀如痰核,按之不動而微痛,屬足少陽膽經兼三焦風熱所致。”
耳根毒是指膿耳因邪毒熾盛或失治,邪毒波及耳後完骨,完骨潰腐化膿成。以耳後完骨紅腫疼痛,觸之有波動感,甚至潰破流膿等為主要表現的癰病類疾病。

耳根毒病的症狀

1.耳根癰:多見於西醫所指耳周化膿性淋巴結炎。症見耳周近耳根處核紅腫疼痛,位置淺表,觸痛明顯,繼而紅腫劇增,破潰流膿。病程較短,潰口容易癒合,一般不形成瘺管。
2.頸癰:病變多位於頸側中上部,局部紅腫隆起,觸痛明顯,繼而潰破流膿。病程較短,—般不形成瘺管。

耳根毒病的病理

耳根毒是指膿耳因邪毒熾盛或失治,邪毒波及耳後完骨,完骨潰腐化膿成癰。以耳後完骨紅腫疼痛,觸之有波動感,甚至潰破流膿等為主要表現的癰病類疾病
本病多見於西醫所指耳後骨膜下膿腫

耳根毒病的臨床診斷

1.有急性膿耳或膽脂瘤型、骨瘍型慢性膿耳病史。
2.耳內及耳後區疼痛、耳道溢膿突然減少,並有發熱、頭痛。
3.因於急性膿耳者,可見鼓膜紅腫、穿孔小,因於慢性膿耳者,多為鼓膜邊緣性穿孔,並見膿液引流不暢,或有外耳道後上壁紅腫下塌。
4.乳突區皮膚紅腫隆起,耳後溝消失,耳廓向前、下、外方移位,腫處壓痛明顯;若膿已成,則按之有波動感。若穿潰則膿液不止,形成瘺管。
5.X線照片示乳突炎症或有骨質破壞陰影。

耳根毒病的治療

1.毒火犯耳證:病膿耳,耳內流膿突然減少,耳痛及耳後疼痛加劇,外耳道後上方紅腫下塌,耳後腫脹,耳後溝消失,完骨部紅腫壓痛,或有波動感。發熱,頭痛,口渴,大便結,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脈數有力。清熱解毒。
2.正虛毒戀證:膿腫已潰,時溢濁膿不止,瘡口淡暗。伴倦怠乏力,口微乾,苔微黃,脈弦緩。扶正解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