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糧倉

老糧倉

老糧倉鎮,位於寧鄉中西部地區,享有“中國青銅文化之鄉、中國首飾文化之鄉、中國石器文化之鄉”的關譽。洛湛鐵路和省道S209線貫穿全境。總面積121.5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積4.6萬畝,山林地10.3萬畝。全鎮下設2個居委會,48個行政村,611個村民小組,農戶16648戶,總人口59014人。

簡介

老糧倉鎮,位於湖南省寧鄉中部,楚江之畔,北靠長沙,南通婁底,東出韶山,西連桃江,總面積121.8平方公里,轄2個居委會,48個村。
老糧倉社區唐市社區石樑村
竹溪壩村新鄭村藕塘灣村
藕塘灣村雙舞村仙洪壩村
金石村唐市村石清村
回春堂村石家山村楊華江村
插花村大龍村長田村
星光村紅旺村老糧村
楚江村
老糧倉鎮,歷史源遠流長,距今7000多年前這裡就是人類集居場所,直至唐代,因朝廷在此建倉囤積官糧,而得名“老糧倉”。以出土文物為鑑,象紋青銅大鐃,宮廷編鐘等,無不象徵著商周時期祭祠、軍樂、宴享之文明鼎盛。文物之精美,足以讓國內外考古界震驚。因此,老糧倉有“南中國青銅文化之鄉”的美譽。老糧倉鎮與時俱進,兼收並蓄,孕育了工農商貿旅遊休閒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現有各類工商企業1400餘家,產業涉及煙花鞭炮、皮革、製鞋、建材、機械、金銀首飾加工、模具製造、食品加工等諸多領域,農業產業化基地發展迅速。老糧倉鎮人民政府審時度勢,對城鎮建設,道路修整,旅遊景觀開發、工業拓展、資源利用、工農產品貿易、科技發展作出了長遠規劃,並逐步加大財政收入,集中財力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使之服務於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三大目標。老糧倉鎮這塊黃金寶地,正敞開大門,迎候國內外客商前來投資、建設、發展……相信來日的老糧倉,一定會是湘中大地上—顆璀璨的明珠……

老糧倉珠寶產業園

寧鄉老糧倉鎮因唐代朝廷在此建倉囤積官糧而得名“老糧倉”。改革開放後,當地農民紛紛外出打金(從事金銀首飾的加工),在老糧倉人的帶動下,現今寧鄉共有10萬農民北上南下,在全國各地從事金銀首飾加工和買賣,老糧倉也因此享有“中國首飾文化之鄉”的美譽。
據當地政府統計,老糧倉人在全國各地開設的金銀珠寶門店、商場櫃檯等超過7000多家,資產超過500萬元規模的有4000餘家,營業額過億元的企業6家,過10億元的企業兩家,最大的一家企業年銷售額已達20億元。通過老糧倉人的銷售網路所產生的珠寶銷售額,一年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30多年了,過去挑著擔子走街串巷打金混生活的農民,經過多年經營,有的成了大企業家,有的結交從事金銀首飾加工買賣的大企業家,擁有強大銷售網路和製造經驗。從寧鄉老糧倉走出的做珠寶生意的人,渴望在家鄉打造一個珠寶基地,回鄉投資創業富民成了他們和政府的共同心愿。”老糧倉鎮黨委書記賀立權接受記者的採訪時說。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籌劃,一個占地1000畝、投資10億元的“老糧倉珠寶產業園”於2010年11月25日開工建設,並在當天就引來國內知名的深圳雅福珠寶首飾有限公司和湖南金倉投資實業有限公司簽約落戶該園。
全面完善寧鄉經開區為主老糧倉鎮配合的“以區帶園”發展機制,注資1億元成立長沙老糧倉珠寶產業園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為珠寶投),園內項目享受寧鄉經開區入園企業同等待遇……近日,在老糧倉珠寶產業園建設推進會上,一個又一個振奮人心的決定向大家證實著該產業園的建設正獲得強力推進。縣領導賀應輝、戴中亞出席了當天的會議。
去年以來,老糧倉珠寶產業園的建設得到有效推進。特別是國家級寧鄉經開區“以區帶園”機制的確立,為該產業園構築了一個堅實而寬闊的發展平台。園區一期項目130畝用地完成三通一平,全部交付使用,珠寶大道油性路面、主下水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完工,金倉、雅福兩家公司五大項目建設均已完成地基工程。當日會議明確了一系列強力推進建設的措施,決定全面完善“以區帶園”的發展機制,將老糧倉珠寶產業園打造成引領西部旅遊、振興西部工業、富裕西部百姓的示範;按照“大唐古鎮,湘中名珠”的定位,在本月底前完成產業園建設規劃工作;在3月中旬正式行文成立管委會,在本月底前掛牌成立註冊資金為1萬元的珠寶投,兩個機構都由經開區和老糧倉鎮共同安排專職和兼職人員;由老糧倉鎮派兩名幹部到經開區招商局,專職負責產業園的招商工作;對落戶產業園的項目給予大力扶持,享受經開區入園企業同等待遇。
珠寶大道瀝青路面和輔道工程建設已經完成,金倉公司鑲嵌廠和櫃檯廠主體、雅福公司兩棟廠房已經建成……2012年9月7日,寧鄉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戴中亞一行再次來到老糧倉珠寶產業園進行調研,並充分肯定了該產業園建設所取得的成效。
在多方合力推進下,老糧倉珠寶產業園建設獲得了突破性進展。目前,產業園內珠寶大道瀝青路面、金倉路改線段瀝青路面、主下水道、珠寶大道輔道工程和大型廣告牌建設已經完成,金倉公司鑲嵌廠和櫃檯廠主體、雅福公司兩棟廠房已經建成,雅福公司員工宿舍樓、辦公樓建設正在進行。其中,金倉公司鑲嵌廠和雅福公司銀飾廠兩個項目可望在2012年10月份投產。同時,成為寧鄉經開區的“區中園”後,老糧倉珠寶產業園有了更受人關注的招商平台,今年已吸引三批知名品牌珠寶商前來進行投資考察,並與金葉珠寶達成了入園投資意向。當天,通過實地察看和聽取匯報等途徑,戴中亞一行再次對老糧倉珠寶產業園的發展進行了全面了解,對建設所取得的成效給予了高度肯定,並就產業園如何進一步加大融資與招商力度、加快建設促投產等工作,與老糧倉鎮黨政班子成員進行了探討。戴中亞表示,要在已有發展成效的基礎上,堅定實施“以區帶園”的發展模式,抓住施工的黃金季節,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和落戶企業項目建設;充分藉助經開區這個平台,不斷最佳化招商工作水準,著重加強對重點項目的引進力度。今後,經開區對老糧倉珠寶產業園的支持力度會不斷加大,以全方位推進產業園的發展。

老糧倉旅遊景點

望百峰
位於寧鄉縣中部老糧倉鎮,楚江河畔,東靠長沙,西通婁底,南出韶山,北連桃江,距長沙100公里,回龍山15公里,灰湯25公里。洛湛鐵路穿山而過,並在山下設站,區位優勢日益凸顯。 老糧倉歷史源遠流長,距今7000多年前就是人類集居地,有新舊石器為證;至唐代因朝廷在此建倉囤糧而得“老糧倉”之名。望百峰海拔523.4米,峰巒重疊相依,氣勢磅礴,站在山頂一覽眾山,能見四周百峰,乃取名“望百峰”。1992年,寧鄉縣第一座多功能電視差轉台落戶望百峰,盤山公路蜿蜒而上直達峰頂。望百峰擁有鍾靈毓秀的山水、鬼斧神工的風景,山之雄渾,嶺之險峻,谷之幽深,水之清麗,林之蒼翠,花之芬芳,凡遊歷過望百峰的人都會被其夢幻色彩般的畫卷所迷住。同時望百峰的歷史內涵豐富,從古至今,在這裡流傳著許多仙凡共性靈的神話,白龜掃墓、金牛疏河、獅古寨基、悔此坳、棋盤石、七仙台、瘦牛脊、白沙頭、煙波沖等景點,更添望百峰許多的神奇、神秘。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在望百峰群山的山巔或山坡里相繼出土了商代虎紋大鐃、編鐃、編鐘及青銅鼎,僅師古寨山頂出土商周銅鐃達19件之多,其中編鐃是目前國內出土,可供演奏的唯一一套最大、最完整的銅鐃,為國內乃至世界考古界所震驚,因此老糧倉堂而皇之地戴上了“南中國青銅文化之鄉”的桂冠。 
爛山峽
從老糧倉鎮的唐公廟沿楚江而下,就進入了聞名遐邇的爛山峽。十里爛山峽,就如十里畫廊。楚江兩岸青山矗立,樹木蒼翠,白雲悠悠,不時有幾棟農舍撒在山腰,如小田螺一樣堆在那裡;峽頂的天空,像畫圖調色板上剛剛擠出的純藍顏料,藍入蒼穹;遠眺峽谷,山縫中一線線炊煙裊裊升起,洛湛鐵路穿山鑽洞,一列火車如巨龍迎著朝陽,披著霧嵐,風馳電掣,奔向遠方;大小汽車身穿各色衣裳,“嗚——嗚”地穿梭在伴江而行的省道寧婁公路;山上的松樹、杉樹、樟樹、梓樹綠得油光放亮,綠得就像從天上滾落下來,綠入岩縫石穴,透著濕涼涼的冷翠;還有松樹倒懸石壁,仿佛欲飛的山鷹;一團又一團的霧氣,在峽谷中緩緩地上升,樹和花的身影交錯著,鳥鳴聲起落著。
左側的三牛坳,更是奇峰突兀,山岩高聳,石上清泉如藍綠的絹錦倒掛山澗,奔流而下,形成20多米高的圓柱瀑布,飛花濺玉,蔚為壯觀。難怪唐代大詩僧齊己到此留有:“落石几千仞,遠聲飄冷空;高秋初雨後,半夜亂山中”的詩句。
江底的石頭清晰可見,一行行傳說是神仙用金耙耙河留下的岩紋歷歷在目,魚兒在江底穿行、翔游,江水在石上鏇躍,卷著浪花,唱著歡歌,流向白雲深處。
傳說以前這裡沒有江,只有一片灘山,老糧倉、流沙河一帶的水沒法流出去,一旦下大雨,這老糧倉、流沙河地區便是一片汪洋澤國,房屋衝倒,莊稼淹沒,百姓遭殃。不知什麼時候,有一個好心腸的青年,把四鄰八鄉的百姓邀集一起,決心開出一條河來,可是他們一鋤一鋤,一擔一擔,寒來暑去,花開花落,歷盡千辛萬苦,還是難見成效。一天,八洞神仙巡遊此處,倍受感動,決心助一臂之力。於是在當天晚上一齊動手,用金犁一犁,山峽犁開了,再用金耙一耙,河床便刷刷地耙開了,眼看著凡人們幹了好多年都沒有見成效的河流,被他們不費多大功夫就開出來了,仙人們好不高興,便決定休息一會兒再乾。於是,他們便在江邊的一塊大方石上下起棋來,那棋局一開,神仙們便忘記了時間,等到金雞報曉,八洞神仙就慌了手腳,唯恐泄露天機,便慌慌張張地收拾殘局,連河床也沒來得及整理,就把那金犁、金耙壓在大方石下,匆匆歸天去了。如今,這江中一划一划的石塊,就是當年八洞神仙用金耙耙河留下的痕跡。
左岸山邊平坦的寧婁公路,原是一條只有二、三尺寬的羊腸小道,但它卻是青山橋、流沙河、老糧倉乃至漣源、婁底通往寧鄉、長沙的必經之路,是我的父親和他的同伴們經過幾年的放炮開山,抬石拓寬,拖滾碾壓,才形成沙石公路;而後,又是政府組織修成瀝青路、水泥路。右岸山邊的水渠、電站,也是我的父親和當年從老糧倉區6個公社抽調的民工,在上世紀八O年、八一年,經過兩個冬天的風餐露宿,戰霜斗雪,鑿石而成的。水渠的上游是一座攔江大壩,下游是一個小型水電站。就是攔住楚江水源,流入人工渠道,利用自然落差發電供能。
飛架山峽的是毫明大橋、灘山大橋、洛湛鐵路高架橋……連線山村的是水泥公路、供電網線、通訊光纜;山鄉的花炮、石料、水果、藥材,源源不斷地運出山外,上汽車、上火車、上輪船,漂洋過海,運到遠方;山外的冰櫃、電腦、摩托、時裝,也不停地運往山中,進入村民們的家中。
在我的記憶里,爛山峽是一個有名的窮山溝。“腳下踩山,抬頭看山;田少又人多,石頭滿山坡”;“養女莫嫁爛山峽,又愁穿來又愁呷”,是過去這裡的真實寫照。如今,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這裡貧窮落後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爛山峽,不但有旖旎的風光,美麗的傳說,勤勞的人民,更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這崇山峻岭,高山峽谷,村村寨寨,原是湘中人民抗日工作委員會和湘中人民游擊隊活動的主要根據地。李石鍬、姜亞勛等領導的“湘抗會”和湘中人民游擊隊就在這一帶宣傳抗日、打擊日寇和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著名的黃唐起義
峽口左邊山窩中的雲山學校,看起來與別的鄉村國小沒有兩樣,但這裡曾有一批革命先驅鑽研馬列,探求真理。1909年,原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後被譽為蘇維埃的孺子牛,就在這裡以教書作掩護,聯繫革命同志,探求革命真理;辛亥革命後,又有謝覺哉、姜夢周、王凌波等革命前輩在這裡以教書為名,傳播馬列主義,培養革命青年,探求革命真理;甘泗淇、蕭述凡等一大批優秀青年就是從這裡接受馬列主義,走上革命征程。特別是1917年夏天,24歲的毛澤東偕他的同學肖子升,從省城遊學來到這裡,特意會晤了謝覺哉,兩位熱血青年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他們共敘友誼、暢談理想、探討救國救民的真理。
走過爛山峽,站在灘山鋪,回眸過去,青山無語,山風陣陣,江水滔滔。當年,我們的先驅前輩,在這裡傳播馬列,探求真理;在這裡身冒硝煙,英勇鬥爭;在這裡放炮開山,修路鑿渠,使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無暇觀嘗風景,但他們笑對人生,不畏艱難,不怕犧牲,樂於奉獻。今天,我無須經過艱辛就能盡情地飽覽爛山峽的美麗風光,呼吸這裡的清新空氣,聆聽鳥兒的啁啾、夏蟬的歌唱。

老糧倉鎮商貿中心

一、項目工程。

投入2000萬元完成老糧倉商貿中心一期工程的建設,投入2000萬元完成老糧倉商貿中心二期工程的建設;投入1200萬元完成唐市商住樓的建設,投入550萬元完成了機關建設;投入800萬元完成集鎮農網的改造,投入200萬元對唐大路進行了綠化、亮化、美化;目前,毛公橋綜合市場實現投入600萬元,農業科技示範園實現投入105萬元,中南首飾工藝園實現投入400萬元,9大項目總計投入達到7825萬元,激活民間資金1000多萬元,實現建安營業稅70萬元。

二、招商引資。

一年來,政府分別以31萬元、35.8萬元、45萬元的價格相繼收購了老糧倉種子站、毛公橋供銷社和老糧倉工貿市場,經過項目包裝後,分別以61萬元、45.5萬元、85萬元的價格成功拋售。組織參加長沙市對外招商引資大型活動會一次,接待外商洽談8批共30人次,洽談項目16個,全鎮招商引資實現到位資金3552萬元,實現全年縣對鄉鎮下達目標任務的320%,相比2002年增長43%,為財政實現增收150萬元。

三、集鎮建設。

對毛公橋集鎮和唐市集鎮進行控制性規劃修編,高起點規劃構築的“一線、兩點、三心”的集鎮框架,集鎮化建設的龍頭作用已經凸現;投入200萬元對老糧倉和唐市集鎮道路硬化、美化、亮化;充分發揮城管隊的作用,定期對集鎮的髒、亂、差進行整頓,有效地制止了欺行霸市、占路為市等違紀經營活動,完善了老糧倉、毛公橋、唐市三集鎮的垃圾定池定站銷毀的設施,集鎮的面貌日新月異,功能不斷齊全。

四、工業運行。

盤活了資金,加大了企業改制力度,對企業辦進行了整體改制。同時,完成了工業的原始積累,抓大帶小,壯大全鎮工業經濟總量。鎮域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2002年實現“零突破”的基礎上增加到4家,4家規模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934萬元,其中吉佳機械廠完成550萬元;麗虹磚瓦廠完成462萬元;雨花鞭炮廠完成550萬元;楊華公司完成1372萬元。與此同時,中南工藝首飾工業園、青銅仿古文化產品、鄉晶純淨水生產線等項目已完成規劃立項工作。全鎮工業企業、民營企業不斷壯大,發展態勢非常喜人。

五、產業結構調整。

占地200畝的農業科技示範園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全鎮成功地引進並擴大了2000畝豫薯基地,培育了3000畝的盛湘米業優質稻基地和金利村雙孢蘑菇生產基地。充分發揮生態科技養殖協會的服務功能,扶植了一大批種養基地,毫明村黑山羊基地養殖大戶達10多戶,養殖規模達2000頭,洞沖村肉牛基地養殖大戶達10多戶,規模達200頭。紅熬村瘦肉型豬養殖大戶王桂華的種豬養殖場存欄種豬113頭,年出欄瘦肉型豬近1000多頭;2003年全鎮出欄生豬7萬頭,其中瘦肉型豬近5000頭,尚存欄瘦肉型豬2000頭;鎮域內4家肉食加工凍庫,全年產值達1.2億元,產品加工後運銷廣東、上海等地。

六、教育、計生工作。

加大了對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投資70萬元新建了老糧倉中小門樓,投資200萬元新建了老糧中學綜合大樓,全年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8.86%,殘少兒入學率為86.36%,國小畢業率為100%,國中畢業率為99.32%,國中學生輟學率僅為0.79%,教育工作名列全縣先進行業。一年來,全鎮對13760名育齡婦女進行了4次普遍性孕前檢查,全鎮累計出生785人,其中計外出生17人,落實5項手術713例,優生遺傳檢測502例,申辦保險41080萬元,基本穩定了低生育水平,實現了全年手術安全無事故,全鎮計生率達98.5%。

七、社會治安。

一年來,政府組織召開專題會議4次,出動宣傳車12台次,集鎮懸掛各種宣傳橫幅100多條,成功調解處理各類民間糾紛93起,調處成功率為97%,並無一例民轉刑案件發生;派出所共立案103起,破獲案件101起,其中重大案件3起,比去年有明顯下降,協助法院執行案件17件,其中兩會收欠案件14起,收回老欠3.56萬元、收回農業稅12萬多元,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137人,其中刑事拘留32人,治安拘留70人,摧毀犯罪團伙6個,全鎮認真組織以清理鎮域內“毒鼠強”和“瘦肉精”為主的重點整治行動,確保了一方穩定和人民民眾的正常生產生活,維護了地方形象。[鎮機關建設竣工投入使用]為方便廣大人民民眾辦事,提高地方政府形象和工作效率,2003年,鎮政府投資550萬元對老政府機關進行全面改建,改建後的新機關分辦公樓、住宿樓、食堂、綠化帶、門樓五個部分,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於2003年12月14日圓滿竣工並投入使用。

商貿中心開發建設起步

老糧倉商貿中心位於省道S209線與灰楚溈旅遊專線的交匯處,是老糧倉千年古鎮之中心,商貿中心占地133115平方米,設計前棟4層,後棟3層,總建築面積125600平方米,總投資8800萬元,分三期三年完成,是老糧倉鎮2002—2004年的重大項目工程,建成後的商貿中心將成為全鎮商業核心區,輻射面積800平方公里,人口50萬。2003年已完成一、二期工程。
[建設唐市中心綜合市場]唐市中心綜合市場位於省道S209與唐大路交匯處,總占地面積60畝,建築面積45000平方米,總投資3000萬元,規劃分3年3期建成,2003年已完成第一、二期。第一期:農貿大市場,位於唐大路左側,總投入800萬元,占地面積17畝,門面55個,600平方米大棚一個,內設攤位100個。第二期:商貿服裝街,位於唐大路兩側,總投入1500萬元,占地面積23畝,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臨街門面130個。

車站

老糧倉汽車站

長婁路:每半小時內有前往長沙,婁底的班車

老糧倉火車站

洛湛鐵路7273(益陽-懷化)經過時間約08:55 7274(新晃-益陽)經過時間約19:50
K935/k938(襄陽-廣州東)經過時間約22:40 K936/K937(廣州東-襄陽)經過時間約23:17
K457/k456(鄭州-湛江)經過時間約01:55 K458/K455(湛江-鄭州)經過時間約15:45
k934/k931(宜昌東-廣州東)經過時間約03:25 K932/K933(廣州東-宜昌東)經過時間約01:12
備註:以上均為經過老糧倉火車站,未在老糧倉火車站設站(經過時間為大約)

周邊

老糧倉鎮位於湖南省寧鄉縣,臨近流沙河鎮黃材鎮,橫市鎮,灰湯國家級旅遊景區、溈山風景區等……

學校資源

高級中學----寧鄉縣第六高級中學

寧鄉縣第六高級中學建於1942年,坐落在縣境西南老糧倉鎮,東倚巍巍望百峰,北接悠悠楚江水,這裡山清水秀,地靈人傑,深厚的歷史積澱與勃發的時代氣息交相融匯。
學校占地60000餘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0000餘平方米,固定資產總額近4000萬元,各種教育教學設備設施齊全。多媒體教室、計算機室、儀器室、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語音室、電子備課室、校園網一應俱全,設備先進。1998年,被評定為市級“規範化高級中學”;2003年,獲寧鄉縣首批“骨幹學校”稱號2004年,成功創建市級“示範性高級中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學校秉承“修德育才,立己立人,’的傳統校訓,確立了“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辦學理念,以“創建二湘名校”為辦學目標,建校以來共為國家培養了19000餘名有用人才。學校現有34個教學班,學生2000餘名,在職教職工114人,其中高級教師人,一級教師人,有研究生學歷的8名。有十多位市級骨幹教師及“名優教師”。近年來,學校逐步形成了“質量立校,德育治校,科研興校,特色揚校”的辦學特色,教學質量在全縣同類學校中一枝獨秀,連續六年高考上線率、本科上線人數均居全縣同類學校前茅,2005年、2006年更是勇奪全縣高中教學質量一等獎。德育工作堅持“環境育人、活動育人、人人育人”的方針,致力於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育氛圍。學校管理堅持以人為本,講求實效,2002-2006年連續五年獲縣“目標管理先進單位”稱號。教學科研成果顯著,近兩年,教師有20多人獲國家級獎勵,獲省市級以上獎勵的人數達120多人次。學生有70多人次分別獲得國家、省、市級獎勵,學校先後榮獲國家級“作文教學先進單位”、省市級”長沙市科技工作先進單位”、“綠色學校”、“詩詞之校”、“模範職工之家’’等稱號,學校自辦《六中簡報》、《楚江文刊》紅紅火火,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寧鄉六中這朵楚江河畔的教育之花,巨是春滿枝頭、芳香四溢。它正踏著新時代的節拍,朝著“高質量、有特色、現代化”的省級示範性的目標與時俱進,飛速發展
校訓湖南私立友仁初級中學時期,校訓為《論語》中的“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以文會友,取善輔仁”。
現今校訓:修德育人,立己立人
校風:勤奮、團結、求實、開拓
學風:尊師、刻苦、多思、進取
教風:愛生、嚴謹、善導、探索

初級中學

老糧倉中學,毛公橋中學,唐市中學

國小

老糧倉鎮中心國小,老糧倉完全國小,唐市國小

幼稚園

老糧倉中心幼稚園,唐市幼稚園

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寧鄉農商銀行

超市:

大熱門超市、熱熱紅超市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