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漢人

老漢人

貴州省安順市天龍屯堡一帶的土著居民,具有特殊的民俗習慣,被稱為“老漢人”。

老漢人

安順市天龍山下的土著居民

老漢人貴州老漢人婦女裝束

據說,他們這是明朝初年從南京地區移民來的漢族人,至今已有600多年了。這裡的人一直固守著明代華東地區漢族人的民風民俗。

當地有民謠為證:“頭上罩罩,耳上吊吊,腰上掃掃,腳上翹翹。”當地婦女有的還保持著這身打扮,男性已隨時代而變化了。有的婦女還有拔光額前頭髮的習俗,叫“苦發”。

民謠所謂“罩”,就是頭髮盤起來用布給罩著;“吊”就是帶像耳環那樣的飾物;“掃”就是有一丈二尺(代表一年十二個月順利的意思)長的腰帶,頭上帶著梳梳的;“翹”就是鞋頭上有一點上翹的東西,據說裡面有刀片,是婦女用來防身的,不過,現在的鞋一般都不放了。

他們的屋頂都是用石頭片做瓦。

老漢人貴州老漢人的面罩戲被稱為戲劇活化石
他們還保留著被稱為“戲劇活化石”的地方戲。演地戲的人都帶面罩,音樂就是鑼和鼓。

尋根——南京

多學科專家貴州尋找老漢人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組織多學科的專家組近日對貴州省安順市屯堡古村落進行考察。
據介紹,600年前,一批南京人背井離鄉,來到今天貴州省安順市天龍山下戍邊,將南京的文化、風俗習慣、言談話語、衣著服飾一併帶來。如今,他們的子孫後代依然保留著明代的服飾、口音和生活習俗。
近年來,“到貴州尋找600年前的老漢人”的標語,出現在南京的大街小巷。由旅遊部門發起的“尋根”活動引起了一些知名藝術家、建築學家、軍事仿生學家、民俗學家和大學教授的關注。他們當中一些人對屯堡進行初步的調查研究後,一致認為屯堡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自然、生態資源具有很高的文物保護和旅遊開發價值,並向建設部、國家文物局等部門提交了請求保護貴州屯堡古村落的報告。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為此組織專家組對安順屯堡古村落進行考察,以便對屯堡古村落作出全面評估,並提出對這一獨特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規劃和保護的建議。
--------------------------------------------------------------------------------

參考資料來源:

 www.tianshui.net.c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