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村

老村村

老村村該行政村隸屬東川區銅都鎮,地處銅都鎮北邊,現有農戶885戶,有鄉村人口3245人,其中農業人口2923人,全村國土面積10.15 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東川區銅都鎮,地處銅都鎮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鎮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區15公里。東鄰牯牛山,西鄰雲盤村,北鄰綠茂村。轄1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885戶,有鄉村人口3245人,其中農業人口2923人,勞動力164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70人。

全村國土面積10.15 平方公里,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 19.1 ℃,年降水量750 毫米,適合種植 水稻玉米紅薯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2,615畝,人均耕地 0.9 畝,林地8,983.5 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1603元。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老村村村貌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82畝(其中:田112畝,地370畝),人均耕地0.81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紅薯等作物;擁有林地1,697.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1畝,主要種植石榴桔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畝,其中養殖面積5畝;荒山荒地361畝,其他面積387畝。

老村村田地

基礎設施

  截止今年底,該村已實現電、路、電視、電話四通,無路燈。有403戶飲用井水,有 652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860戶通電,有 314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678 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860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781 戶。

該村到鎮道路為水牛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0 輛,拖拉機 22 輛,機車 373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5 畝。

到今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4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77戶;建有小水窖 10 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8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3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62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老村村沼氣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2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2.5萬元;畜牧業收入185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115頭,肉牛39 頭,肉羊350 頭);漁業收入5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 332.5萬元;工資性收入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0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60人,在省內務工255人,到省外務工5人。

老村村種植業

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85 戶,共鄉村人口3245人,其中男性1667 人,女性1578人。其中農業人口2923人,勞動力1645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15 人,苗族350人。到2007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80 人;享受低保 210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5戶。

老村村人口衛生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 3,200平方米,擁有教師 6 人,距離鎮中學1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78 人,其中小學生248 人,中學生130 人。

老村村上課

村務公開

該村到今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845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2,502.77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 2.36萬元,有固定資產 1.14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7.1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公告方式公開 。

老村村老村村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2 個,下設 5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9 人,少數民族黨員 3 人,其中男黨員 9 人、女黨員 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 16 等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 20 人。該村團總支2005年被評為 先進基層團總支;2006年被評為先進集體等等。

人文地理

老村村以轄區最大和建村最早的村子-老村子得名。清屬東川府集義鄉,民國屬會澤縣集義鎮碧谷鄉。1952年屬會澤縣新村區營盤鄉,1956年屬東川礦區新村區營棚鄉,1958年屬東川市, 1959年屬碧穀人民公社,1961年屬營棚人民公社,1963年屬營盤人民公社,1965年設老村大隊。1984年5月區鄉體制改革,改大隊為鄉。1988年1月改為村公所。
民風民俗:
老村村有一部份村民是布依族,每年農曆的6月6號,村民們都把一年來自家最好的食物拿出來,聚在一起,一起煮飯,一起用餐。活動預示今年是一個豐收的好年頭,來年都會風調雨順,年年豐收,於是活動就取名"豐收節"。
傳統藝術:
一到老村村村口,就會發現3、4個大土壘。不了解情況的人都好奇這是乾什麼用的,這就是黃泥變青磚青瓦的最後一道工序-燒土窯。泥瓦匠們把取來的黃泥經過一番踩揉之後,用做好的道具把泥坨成一些方形、圓形的土坨,晾乾後把它送到燒土窯燒上兩天兩夜,一灘黃泥就變成了一些方形、弧形的青磚青瓦。

新農村建設

近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田間溝渠不配套,降低了有效灌溉面積;2、全村範圍內均存在飲水困難問題;3、有少數危房急需拆遷重建;4、種、養業科技含量低,經濟效益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以鄉鎮企業為龍頭,發展壯大鄉鎮企業,招商引資擴大發展,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2、調整產業結構,以經濟林果、蔬菜、大蒜為主體擴大種植規模; 3、發展養殖業;4、結合新農村建設規劃,搞好鄉村道路硬化建設和田間溝渠配套建設。

老村村養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