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芙蓉秋夢

老成都:芙蓉秋夢

後記劉裕和跑回家,閉門大哭,兩個月不出房門,一年不進城。 劉裕和受不了這個二,認為於義不合。 夜晚我陪他睡眠。

基本信息

作 者:流沙河

老成都:芙蓉秋夢老成都:芙蓉秋夢
出 版 社:江蘇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3-1
版 次:1
頁 數:213
印刷時間:2005-6-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534416521
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本書以文化角度說老成都,筆墨富於學人色彩,取材既重特色也作全景記錄。讀者可以從多層面上“閱讀”這個城市,體味、感悟古城的“世態”和“民情”,讓讀者認為城市,尤其古城,是有生命與靈魂的,這生命就是它積澱的文化。

內容簡介

不是說史學重一般,文學重個別嗎?我何不寫一寫親身經歷的以及見聞的老成都呀?至此爽然一笑,大膽領受任務。這下不會踩著別人的腳背了。嗚呼噫嘻,我知之矣。正如阿基米德從澡盆里跳出來喊:“我得到了!”我明白自己該怎樣下筆了。
我所謂的“親身經歷的老成都”僅屬個人數十年的回憶罷了,時間空間極其狹窄,不過材料富有感性,具象而且生動。而個人“見聞的老成都”時空範圍就寬得多了,既有一己眼見耳聞的直接材料,又有從舊書與古籍獵獲的間接材料,合攏來也就夠豐厚的了。何況編者嚴束在七萬字以下,用不著太豐厚的材料。 寫“自己的老成都”,一百個作家可以寫一百本書,而不至於相互踩著腳背。這樣的一本書,既是個人腳跡的回顧,又是老城市的寫照,載文載史,立足兩船,亦頗好玩。提高來說,愛一個老城市也就是愛“父母之邦”,“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擴大來說,亦即愛自己的祖國,愛祖國必始於愛桑梓。
希望有更多的作家寫自己的老城市。

目錄


第一章 悲歡離合了無痕
第二章 城險邦危話苦辛
第三章 龍戰震天憐慘酷
第四章 書攻熬夜憶溫馨
第五章 覓蹤街巷誰家在
第六章 考古廓垣甚物存
第七章 秋晚芙蓉亡國恨
第八章 移民填蜀我尋根
附錄 尋圖記
後記

部分章節

劉裕和跑回家,閉門大哭,兩個月不出房門,一年不進城。他叫木匠做了一具棺材,僅一尺長,黑漆,殯藏辮子,厝置枕中。陰曆月月初一早晨,必定開棺臨視,往往墮淚。總要果貞前去抱著腿搖,叫爸爸不要哭,他才節哀。那時劉裕和並非老頭子,只有三十幾歲,拿今日的標尺度量,正是青年,而觀念竟如斯,亦可怪已。
光陰易過,倏忽又是十年,果貞十六歲了,劉裕和也年過四十,深感鰥居寂寞,遂再續弦。新妻是成都城裡玉帶橋街的人,境況不詳。婚後也還過得下去,對果貞也不錯。何況劉裕和為人極老實,遇事忍讓,所以夫妻之間從不吵架。越年的正月初,新妻要回娘家,說帶果貞進城去看熱鬧。劉裕和給了錢,吩咐沿途小心,果貞要聽話,莫亂走,耍個十天半月回來。萬萬想不到半月後新妻獨自回來,哭說果貞進城染病而亡,現已安葬在青羊宮附近。劉裕和哭,跟隨新妻去青羊宮附近一片叢葬林中,憑弔亡魂於一丘新墳上,香蠟錢紙燒了,抑鬱而歸。新妻不久又回娘家,不再歸來。劉裕和明白,城裡人嫌鄉下苦,她不歸來也就罷了。
兩年後,劉裕和做生意進城去,走到成都南門外一家麼店子,碰見熟人招呼,問他為啥瘦成這樣。他向那人陳訴殤女之痛。那人驚愕,說前不久見果貞,住在城裡某街某院,活得好好的呢。於是真相大白,劉裕和找到了“染病而亡”的獨生女,相對大哭。遺憾的是為時太晚,果貞已和一個姓余名營成的四川法政學堂學生同居,做了他的二妻。婚儀早就舉行過了,木已成舟。
劉裕和受不了這個二,認為於義不合。他雖不富貴,也算個鄉紳,怎能讓愛女做二?此後十餘年,直到他去世,都不理睬女婿。
他晚年時,我讀國小,能給他寫信了,他才認我是他的親外孫,牽我到南大街買包子吃,叫我孫兒。那時他已搬離機投橋鄉下,遷居成都南門外過大橋染靛街盡頭的倒桑樹街26號,在此開了一家騾馬棧房,又在染靛街西開一家茶館,而我家也早已從成都迂迴金堂縣城槐樹街余家大院了。外祖父劉裕和隔兩年來一次顧視其獨生女——我的母親。白天我陪他走街串巷轉城牆,緩緩踱步。每見人家門聯,他必停步誦讀,為我講解。時在抗日戰爭期間,聯有“百萬貔貅對日征”句。他指點說:“貔貅,神獸之名。”
夜晚我陪他睡眠。下半夜風雨驚醒我,閃電中見他倚床靜坐。現在回想起來,才知道他失眠。
1945年夏,他染霍亂,發病不到七十二小時就謝世了。已經上吐下瀉,才抬他到乎安橋法國醫院去。院裡不但病床住滿,過道都躺滿了,大門外都躺著,皆是霍亂。
外祖父留給我的遺物,是他壯年防身用的那柄羊皮鞘的匕首。那時我讀金堂私立崇正國中三期,功課緊,未奔喪。在我的記憶里,外祖父身體弱,矮小瘦瘠,垮眼角,尖下頦,白皮膚,黃眼仁,語音細,步履遲。我的相貌似他,身體瘦弱也和他差不多,但身材比他高,走路也比他快。
回頭再說十六歲已滿的劉果貞被繼母騙來成都城裡,住在玉帶橋街繼母家中,日日出遊。繼母鏇即暗中買人假報凶信,說劉裕和昨日在家暴病而亡。繼母號啕抹淚,頓腳捶胸,留下果貞,說去奔喪。不知去了何處,混七八天,然後回來,說已安葬入土。一番謊話,斷了果貞歸意。繼母又暗中買人在青羊宮附近亂葬林中造了假墳,又潛往機投橋鄉下,引劉裕和去墳前哭了祭了,斷了他的舐犢之情。險惡設計終於圓滿兌現。半年後,繼母托媒婆,將劉果貞(此時十七歲了)說與余營成做二妻,狠敲一筆錢。

書摘與插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