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陸定一創作的文章]

老山界[陸定一創作的文章]
老山界[陸定一創作的文章]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老山界》是陸定一創作的文章,創作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基本信息

原文

作者:陸定一

(1)我們決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瑤山,地圖上叫越城嶺,土名叫老山界。

(2)下午才動身,沿著山溝向上走。前面不知道為什麼走不動,等了好久,才走了幾步又要停下來等。隊伍擠得緊緊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來,等前頭喊著“走,走,走”,就站起來再走。滿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幾步,又要停下來。天色晚了,肚子餓了,許多人煩得叫起來,罵起來。我們偷了個空兒,跑到前面去。地勢漸漸陡起來。我們已經超過自己的縱隊,跑到“紅星”縱隊的尾巴上,恰好在轉彎地方發現路旁有一間房子,我們就進去歇一下。

(3)這是一家瑤民,住著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為聽說過隊伍,照著習慣,到什麼地方去躲起來了。

(4)“大嫂,借你這裡歇歇腳兒。”

(5)“請到裡邊坐。”她帶著些驚惶的神情說。

(6)隊伍還是極遲緩地向前行動。我們就跟瑤民攀談起來。照我們一路上的經驗,不論是誰,不論他們開始怎樣怕我們,只要我們對他們說清楚了紅軍是什麼,沒有不變憂為喜,同我們十分親熱起來的。今天對瑤民,我們也要試一試。

(7)我們談到紅軍,談到苛捐雜稅,談到廣西軍閥禁止瑤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殘殺瑤民,談到她住在這裡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來了。

(8)她說她原來也有過地,但是漢人把他們從自己的地上趕跑了。現在住到這荒山上來,種人家的地,每年要繳特別重的租。她說:“廣西的苛捐雜稅對瑤民特別重,廣西軍閥特別欺侮瑤民。你們紅軍早些來就好了,我們就不會吃這樣的苦了。”

(9)她問我們餓了沒有。這一問正問中了我們的心事。她拿出僅有的一點米,放在房中間木頭架成的一個灶上煮粥。她對我們道歉,說沒有多的米,也沒有大鍋,要不就多煮些給部隊吃。我們給她錢,她不要。好容易來了一個認識的同志,帶來一袋米,夠吃三天的糧食,雖然明知道前面糧食缺乏,我們還是把這整袋子米送給她。她非常歡喜地接受了。

(10)部隊今天非夜裡行軍不可,她的房子和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告知我們的部隊不準拆籬笆當火把。我們問了瑤民,知道前面還有竹林,可以砍來作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準備。

(11)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因為確是餓了。我們也拿碗盛給瑤民母女吃。打聽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個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再前面才是塘坊邊。我們現在還沒到山腳下呢。

(12)自己的隊伍來了,我們燒了些水給大家喝。一路前進,天黑了才到山腳,果然有許多竹林。

(13)滿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來了。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

(14)大家都知道這座山是怎樣地陡了,不由渾身緊張,前後呼喊起來,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過山去。

(15)“不要掉隊呀!”

(16)“不要落後做烏龜呀!”

(17)“我們頂著天啦!”

(18)大家聽了,哈哈地笑起來。

(19)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

(20)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動了。傳來的話說,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個多小時,傳下命令來說,就在這裡睡,明天一早登山。

(21)就在這裡睡覺?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來寬,半夜裡一個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頭又非常不平,睡一晚準會疼死人。

(22)但這是沒有辦法的,只得裹一條毯子,橫著心躺下去。因為實在太疲倦,一會兒就酣然入夢了。

(23)半夜裡,忽然醒來,才覺得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著顫。把毯子卷得更緊些,把身子蜷起來,還是睡不著。天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樣矗立在面前。四圍的山把這山谷包圍得像一口井。上邊和下邊有幾堆火沒有熄;凍醒了的同志們圍著火堆小聲地談著話。除此以外,就是寂靜。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賓士,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不知什麼時候又睡著了。

(24)黎明的時候被人推醒,說是準備出發。山下有人送飯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了一碗就吃。

(25)又傳下命令來,要隊伍今天無論如何爬過這座山。因為山路很難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進。我們幾個人又停下來,立刻寫標語,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號,演說,幫助病員和運輸員。忙了一會,再向前進。

(26)走了不多遠,看見昨晚所說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謂雷公岩的,果然陡極了,幾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寬;旁邊就是懸崖,雖然不很深,但也夠怕人的。崖下已經聚集了很多馬匹,都是昨晚不能過去、要等今天全縱隊過完了再過去的。有幾匹曾經從崖上跌下來,腳骨都斷了。

(27)很小心地過了這個石梯。上面的路雖然還是陡,但並不陡得那么厲害了。一路走,一路檢查標語。我漸漸地掉了隊,順便做些鼓勵工作。

(28)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點;恰巧來了一個瑤民,同他談談,知道還差得遠,還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29)昨天的晚飯,今天的早飯,都沒吃飽。肚子很餓,氣力不夠,但是必須鼓著勇氣前進。一路上,看見以前送上去的標語用完了,就一路寫著標語貼。累得走不動的時候,索性在地上躺一會兒。

(30)快要到山頂,我已經落得很遠了。許多運輸員都走到前頭去了,剩下來的是醫務人員和掩護部隊。醫務人員真是辛苦,因為山陡,傷員病員都下了擔架走,旁邊需要有人攙扶著。醫務人員中的女同志們英勇得很,她們還是處處在慰問和幫助傷員病員,一點也不知道疲倦。回頭向來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機關槍聲很密,大概是在我們昨天出發的地方,五、八軍團正跟敵人開火。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顯身手呢?

(31)到了山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鐘。我忽然想起:將來要在這裡立個紀念碑,寫上某年某月某日,紅軍北上抗日,路過此處。我長長地吐了一口氣,坐在山頂上休息一會。回頭看隊伍,沒有翻過山的只有不多的幾個人了。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飢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勝了。

(32)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傾斜的。我們一口氣兒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幾處景致很好,濃密的樹林裡,銀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條溪流的旁邊,有很多戰士們用臉盆、飯盒子、茶缸煮粥吃。我們雖然也很餓,但仍舊一氣兒跑下山去,一直到宿營地。

(33)這回翻山使部隊開始養成一種新的習慣:那就是用臉盆、飯盒子、茶缸煮東西吃。這種習慣一直保持了很久。

(34)老山界是我們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但是我們走過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後,才覺得老山界的困難,比起這些地方來,還是小得很。

文章賞析

文章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第1~11段,在爬山前。第二部分為12~31段,在翻山中。第三部分為32~33段,指出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或者:

第一部分為第1段:介紹老山界。第二部分為2~32段:按時間,空間的變化寫紅軍翻越老界山的全過程。第三部分為第33段:指出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文章中心

文章以生動優美真摯細膩的筆觸,敘述了長征中紅軍克服重重困難,翻越第一座難走的山老山界的故事。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的堅強意志和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並不怕困難,敢於戰勝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

二到十一節顯示紅軍是為人民謀福的軍隊,說明紅軍不但是戰鬥隊,也是宣傳隊和傳播機。從一個側面豐富了文章的中心。

說明了紅軍不怕困難,堅強意志和樂觀豪邁的精神。

本文中心:本文通過記敘紅軍戰士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讚揚了紅軍們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意志堅強,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時間地點紅軍活動
下午山溝沿著山溝向上走
天色晚了瑤民家與瑤民攀談
天黑了山腳下準備翻山
滿天都是星光“之”字形山路夜行軍
半夜裡一尺來寬的山路上露宿(凍醒)
黎明 雷公岩 翻越雷公岩 做鼓動工作 醫務人員照顧傷病員 掩護部隊與敵人交火
下午兩點山頂到達山頂
下山

作者介紹

陸定一 陸定一

陸定一(1906年~1996年)1906年6月9日生於江蘇無錫。無產階級革命家。青年時期受進步思想影響,1925年在上海南洋公學(交通大學前身)讀書時參加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五卅運動”。1925年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冬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6年任共青團南洋大學支部書記及上海法南區團委書記。同年秋調團中央宣傳部工作,編輯《中國青年》。1927年4月下旬,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同年5月在共青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團中央候補委員,任團中央宣傳部部長。長征途中任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長。

反革命政變時期

在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汪精衛即將叛變革命的危急關頭,陸定一根據任弼時同志主持召開的團中央緊急會議精神,參與起草了團中央《致黨中央政治意見書》,請求黨迅速行動起來,組織武裝,開展對國民黨右派的堅決鬥爭。隨後,陸定一以共青團代表身份參加了在中國革命緊急關頭召開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八七”會議。這期間,他以犀利的文筆撰寫了大量文章,鞭撻黑暗勢力,鼓舞青年投身革命。大革命失敗後,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他堅韌不拔地進行鬥爭。1928年初,陸定一根據團中央的指示,到廣東幫助廣東團省委工作,協助組織了1000多名青年參加紅軍。1928年秋,在共青團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陸定一被選為團中央委員,仍擔任宣傳部部長,主編《中國青年》。他撰寫了《中國革命的前途》等文章,闡述中國革命的發展道路,批判各種錯誤思想,在理論和宣傳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1928年底,根據黨的決定,陸定一赴蘇聯莫斯科,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駐少共國際代表、少共國際執委、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在此期間,陸定一與瞿秋白、鄧中夏等同志一起同王明等人的錯誤進行了鬥爭。1930年陸定一回國後,繼續擔任團中央宣傳部部長。1931年,王明“左”傾路線在黨內占據統治地位後,陸定一被錯誤地撤銷了團中央委員、團中央宣傳部部長職務。1934年10月,陸定一隨中央第二縱隊幹部隊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遵義會議後,他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主編《紅星》報。紅軍到達陝北後,他參加了東征、西征,後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政治部宣傳部部長。陸定一同志為建設和發展我軍的政治宣傳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

抗戰時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陸定一歷任八路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八路軍前方總部野戰政治部副主任,領導《新華日報》華北版的工作。1940年底,陸定一奉命回延安。延安整風運動期間,1942年4月,他負責編輯《解放日報》的《學習》副刊,撰寫了《從實際出發》等比較有影響的文章。同年8月,擔任《解放日報》總編輯。他撰寫的《我們對於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一文,強調新聞要堅持唯物論的反映論,堅持新聞的本源是事實,提出新聞的定義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導”,在新聞界產生了重要影響。1945年,陸定一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中央委員。

1947年1月,他發表了《對於戰後國際形勢中幾個基本問題的解釋》一文,透徹地闡述了毛澤東同志關於當時世界政治中的主要矛盾、關於美國反蘇戰爭口號的實際意義是侵略美蘇之間的中間地帶、關於世界規模的統一戰線等戰略思想,在全國和世界上引起廣泛注意。1947年3月胡宗南進攻陝北時,陸定一兼任中央直屬隊政委,隨同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同志轉戰陝北,做出了出色貢獻。

共和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陸定一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員會副主任。在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他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在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政治局候補委員。1957年,他作為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團員,隨毛澤東同志赴莫斯科參加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1959年,陸定一任國務院副總理。1960年,他作為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團員,隨劉少奇、鄧小平同志參加了在莫斯科召開的81國共產黨工人黨代表會議。1962年,他任中央書記處書記。1965年,他兼任文化部部長。

陸定一長期負責黨的宣傳文教工作,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建設和發展黨的宣傳文化教育事業,推動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傾注了畢生的精力,作出了重大貢獻。

文革時期

在“文化大革命”中,陸定一遭受林彪、“四人幫”的嚴重迫害,被關押近13年之久。

晚年時期

1979年6月,陸定一在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被增選為副主席。1979年9月,在黨的十一屆四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委員。1980年3月,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顧問。1983年6月,在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副主席。在黨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

文學造詣

陸定一同志學識淵博,對古典文學和歷史造詣較深,在自然科學方面也有豐富的知識。他的英文水平較高,青年時代翻譯了不少文章在報刊上發表;在延安時期,曾參與毛澤東同志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談話的翻譯工作。他注重調查研究。1991年他85歲高齡時,還主持編輯了他從1926年到1990年的文稿,在親自撰寫的文集的自序中,以簡練的文筆頌揚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著有《金色的魚鉤》、《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記》等等。

人物評價

陸定一一貫忠於黨、忠於人民。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努力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他具有高度的黨性,顧全大局,一切服從黨的安排,把畢生精力奉獻給黨的宣傳思想和教育文化事業。他尊重知識,愛惜人才,對知識分子熱情關懷,對黨外民主人士坦誠相待。他擔任兩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為人民政協事業和黨的愛國統一戰線做出了貢獻。他作為早期從事青年工作的老同志,始終十分關注共青團的工作,對青年一代寄予了無限期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