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下頜間隙感染

翼下頜間隙感染是指翼下頜間隙的急性化膿性感染,主要臨床表現是張口受限、嚼咀吞咽疼痛。

基本信息

【概述】

翼下頜間隙感染是指翼下頜間隙的急性化膿性感染,主要臨床表現是張口受限、嚼咀吞咽疼痛。

【診斷】

1.病史有急性下頜智齒冠周炎史,或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注射史。
2.臨床表現翼下頜韌帶區紅腫壓痛十分明顯;下頜角內側、頜後下頜支內側腫大壓明顯;顴弓下部腫脹。病人發燒、白細胞增高。
穿刺經翼頜韌帶外側刺入後沿下頜支內側進入該間隙,或從頜後刺入到該間隙抽膿可明確診斷。

【治療措施】

翼下頜間隙膿腫的切開引流,可從口內或口外進行。口內切開因受張口度的限制,較少採用;口外途徑,具有易於暴露間隙及姿勢引流的優點。
口內切口在下頜支前緣稍內側,即翼下頜皺臂稍外側,縱行切開2~3cm,血管鉗鈍性分離開頰肌後,即可沿下頜支內側進入翼下頜間隙。
口外切口與咬肌間隙切口相類似,在分離暴露下頜角下緣時,在其內側切開部分翼內肌附著及骨膜,用骨膜分離器剝開翼內肌後,進入間隙放出膿液,用鹽水或1%~3%雙氧水沖洗膿腔以鹽水紗條堵塞,次日交換敷料以橡皮管或橡皮條引流。

【病因學】

翼下頜間隙(pterygomandihular space)位於下頜支內側骨壁與翼內肌外側面之間。前界為顳肌及頰肌;後為腮腺鞘;上為翼外肌的下緣;下為翼內肌附著於下頜支處;呈底在上、尖向下的三角形。此間隙中有從顱底卵圓孔出顱之下頜神經分支及下牙槽動、靜脈穿過,借蜂窩組織與相鄰的顳下、顳、頰、頜下、舌下、咽旁、咬肌諸間隙相通;經顱底血管、神經還可通入顱內。
常見為下頜智齒冠周炎及下頜磨牙尖周炎症擴散所致;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時消毒不嚴也可引起翼下頜間隙感染;此外,相鄰間隙,如顳下間隙、咽旁間隙炎症也可波及。

【臨床表現】

常是先有牙痛史,繼之出現張口受限、嚼咀食物、吞咽疼痛;口腔檢查可見翼下頜皺襞處黏膜水腫,下頜支後緣梢內側可有輕度腫脹、深壓痛。由於翼下頜間隙的位置深在,即使膿腫已形成,亦難由臨床直接觸及波動,常需穿刺方可確定,因而常易延誤診斷,致使炎症向鄰近間隙擴散、可形成顳下、咽旁、頜下、頜後等多間隙感染,導致病情複雜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