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距蝦脊蘭

翹距蝦脊蘭

翹距蝦脊蘭是蘭科、蝦脊蘭屬植物。產福建北部(武夷山)、台灣(台北、宜蘭等地)、廣東和廣西北部。

基本信息

植物信息

翹距蝦脊蘭翹距蝦脊蘭

種中文名:翹距蝦脊蘭

種拉丁名:CalanthearistuliferaRchb.F.

種別名:翹距根節蘭(台灣植物志)垂花根節蘭(台灣蘭科植物彩色圖志)

海拔:2500

命名來源:[bot.zeitg36:74.1878]

中國植物志:18:317

組中文名:蝦脊蘭組

組拉丁名:Sect.Calanthe
亞屬拉丁名:Subgen.Calanthe---CalanthesubgenEucalantheSchltr.
屬拉丁名:Calanthe

亞族中文名:擬白及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BletiinaeBenth.
族拉丁名:Trib.EpidendreaeHumb,Bonpl.etKunth
亞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門拉丁名:ORCHIDACEAE

形態特徵

假鱗莖近球形,粗約1厘米,具3枚鞘和2--3枚葉。假莖長13--20厘米。葉在期尚未展開,紙質,倒卵狀橢圓或橢圓形,長15--30厘米,寬4--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收狹為柄,背面密被短毛;葉柄長(6--)27--30厘米。花葶1--2個,出自假莖上端,長25--60厘米,密被短毛;總狀花序長6--25厘米,疏生約10朵花;花苞片宿存,狹披針形,長約5毫米,先端急尖,膜質;花梗子房長1.5--2厘米,弧曲,子房被毛;花白色或粉紅色,有時白色帶淡紫色,半開放;中萼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2--17毫米,中部寬5--8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狹,具5條脈,背面被短毛;側萼片斜長圓形,與中萼片等長,但較狹,先端急尖,具5條脈,背面被短毛;花瓣狹倒卵形或橢圓形,比萼片稍短,中部寬2.5--4.5毫米,先端近銳尖,具3條脈,無毛;唇瓣的輪廓為扇形,與整個蕊柱翅合生,長8—16毫米,中部以上3裂;側裂片近圓形的耳狀或半圓形,先端圓鈍,基部約一半與蕊柱翅的外側邊緣合生;中裂片扁圓形,先端微凹並具細尖,邊緣稍波狀;唇盤上具3—5(--7)條脊突;脊突肉質,近中裂片先端處呈三角形;距圓筒形,常翹起,伸直或彎曲,長14--20毫米,內面被長柔毛,外面被短毛;蕊柱長6毫米,上端擴大,腹面被毛;蕊柱翅下延到唇瓣上並且與唇盤上的脊突相連線;蕊喙2裂,裂片近三角形,先端銳尖;藥帽在前端驟然收狹而呈喙狀;花粉團棒狀,每群中有2個較小,長1.5--2毫米;粘盤近橢圓形,長0.5毫米。花期2—5月。

培植養護

在一般的栽培技術上與國蘭十分接近。喜氣候溫暖、高濕,不能讓陽光直射,最好是七成蔭處,以富含腐殖質而排水性良好的疏鬆土壤為宜;也可用一般園土加腐殖土混合,添加適量骨粉或蹄角屑作基肥。室內栽培不宜常澆水。可在露地林下種植或盆栽。栽種深度一般在3~5cm,保證假鱗莖可以完全埋在土中。栽種時選當年生具嫩芽的假鱗莖塊分切成小塊,每塊需有芽1~2個,將芽嘴相向處呈三角形錯開,平擺於盆中。生長期每月施肥1次,當花莖從葉叢中抽出時,增施1~2次磷、鉀肥。冬季落葉後停止澆水。生長季節須保持盆土濕潤,但3~5月開花期間需略乾燥;栽培地要經常保持濕潤,遇天旱及時澆水。7~9月早晚各澆1次水。蝦脊蘭怕澇,雨季或每次大雨後要及時排除多餘的積水,避免腐根。5~8月,可每隔半月施薄肥1次,濃度不超過0.5%;花後進行換盆,每2~3年換盆1次,冬季最低溫度宜維持在0℃以上,並控制盆土以濕潤度。
與常見的國蘭相比,幾乎所有栽培的蝦脊蘭都喜歡較強的光線。在北方地區,春夏秋三季可以放在疏林下或遮光50%左右的蔭棚下栽培。在長江流域可以栽種在疏林下或林緣及庭園樹下。常綠種類的蝦脊蘭與落葉種相比,需要稍蔭蔽的環境,但冬季溫室內栽培也可以不遮陰。

產地分布

產福建北部(武夷山)、台灣(台北、宜蘭等地)、廣東(地點不詳)和廣西北部(龍勝、永福)。生於海拔達2500米的山地溝谷陰濕處和密林下。也見於日本(模式標本產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