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塞

邊界上險要地方!有詩曰:“寄聲林莫兩 楊君 ,努力與世掃翳塞。”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詞語:翳塞

拼音:yì sāi

注音:ㄧˋ ㄙㄞ

釋義:蔽塞;遮蓋;障礙。 唐 陸龜蒙 《甫里先生傳》:“ 貞元 中, 韓晉公 嘗著《春秋通例》,刻之於石,意以是學為己任,而顛倒漫漶,翳塞無一通者,殆將百年。” 宋 司馬光 《日食遇陰雲不見乞不稱賀狀》:“今若太陽實虧,而有浮雲翳塞,雖京師不見,四方必有見者。” 明 唐順之 《石湖王傅辱觀拙集見贈長句奉答》詩:“寄聲林莫兩 楊君 ,努力與世掃翳塞。”

漢字解釋

漢字:翳



用羽毛做的華蓋。
遮蔽,障蔽:蔭翳。翳蔽。翳障。翳然。
掩蔽物:“兵不解翳”。
眼角膜上所生障礙視線的白斑:白翳。
古同“殪”,樹木枯死,倒伏於地。
筆畫數:17;
部首:羽;

漢字:塞


sāi
堵,填滿空隙:堵塞漏洞。塞尺。塞規。
堵住器物口的東西:活塞。塞子。

sài
邊界上險要地方:要塞。關塞。塞外。邊塞。塞翁失馬。


義同(一)①,用於若干書面語詞:閉塞。阻塞。搪塞。塞責。頓開茅塞。
筆畫數:13;
部首:土;
筆順編號:445112213412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