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山莊

翰林山莊

翰林山莊坐落在縉雲山脈天磴峰下的重慶市璧山區來鳳街道天德村,占地1萬平方米。山莊前身是清代翰林王倬的府第,曾先後作為國小、糧庫、敬老院等場地,多年後才真正成為一個以清朝翰林王倬府第為歷史文化載體。 山莊依照傳統建築理論選址修建,歷經百年風雨,經過大修,保持了明清時期川東民居的建築風格。山莊堂屋內陳列了翰林的墨跡,屋頂橫連、門柱到處都有當年翰林留下的詩句、對聯,莊主還特意精選自己珍藏的經典古詩名言與來賓共賞。 翰林山莊解放後,收歸公有,政府曾用其辦過學、做過糧倉和開過敬老院。當前為休閒度假的特色農莊。

景區構造

景區 景區

翰林山莊占地約13畝,是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建築。庭院分為左右兩個院落,庭院內,青磚青瓦紅(木)柱白牆,古香古色。正面是魚塘,幽遠靜謐。兩側是鬱鬱蔥蔥的大樹,往外是農家果園,桃、李、杏、梨,花開四季。背後是一座樹高草密,植被茂盛的山丘。再向後看,是層巒疊翠的金劍山脈。

史書記載

後山竹林 後山竹林

據《璧山縣誌》載,來鳳驛的翰林山莊為清朝翰林王倬所有。王倬,公元1807年生,原名朝傑,後更名朝楠,璧山來風人。清道光8年(1828年)戊子科舉人,12年(1832年)恩科進士,中二甲18名入翰林院為庶吉士,1835年任湖北漢川知縣,後任丹陽、遠安、麻城等地知縣。同治2年(1862年)回璧山執掌重壁書院,1869年卒於此院。

歷史沿革

六角樓 六角樓

翰林山莊距今已有148年歷史,其白牆青瓦仿佛訴說著它的百年滄桑。王倬獨子曾作廣西思恩知縣,不幸早逝,翰林院產權曾由侄輩享有。1937年前後,後輩將翰林院賣給當地生意人黃歧生。

黃歧生幼時家境貧困,以賣針頭麻線為生,靠生意積蓄購買了這座庭院。一個偶然的機會,黃岐生在這裡做起了專治小兒腸胃病的藥丸生意。由於藥丸療效好,生意越做越大,遂將此園改名為“濟生堂”,以後又將藥行改名為“天生元”,翰林院因此也叫“天生元”。解放後,“天生元”收歸公有,政府在這裡辦過學、做過糧倉和敬老院。

交通指南

翰林山莊 翰林山莊

走成渝高速路,在璧山(青槓)下道,經古鎮來鳳驛後便到翰林山莊。青槓--來鳳驛--翰林山莊路程約10公里,行車約15--20分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