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水縣2009—2013年“質量興縣”實施方案

鍾文(縣質監局局長) 楊貞瑚(縣農業局局長) 唐興強(縣工商局局長)

總則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和《貴州省質量振興意見》,深入推進我縣質量興縣戰略,全面提升我縣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總體水平,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和《貴州省質量振興意見》,按照政府督導、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緊緊圍繞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大力實施“質量興縣”戰略,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主要目標

從2009年起,經過5年的努力,到2013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基本體現我縣經濟特色,主要產業的整體素質和企業的技術水平、質量管理水平基本適應國際、國內市場競爭需要,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和品牌產品;全縣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達到國內平均水平;支柱產業及重點產品(含工程項目)的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產品質量目標:到2013年,主要工業產品95%以上按照國家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生產企業的產品抽查合格率達95%以上,市場上的產品抽查合格率達85%以上,培育新增名牌產品5個以上,其中省級名牌4個以上、國家級名牌1個以上,同時爭創省級著名商標3件以上,國家級馳名商標1件以上;質量體系認證企業達5家以上,實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含食品生產許可證)、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的產品獲證率達98%以上;農業標準化工作進一步得以加強,主要產業標準覆蓋率達90%以上,重要農產品全部按國家的標準組織生產,部分產品達到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通過國家或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驗收的項目達2個以上,獲農產品標誌產品20個以上,其中有機食品5個以上、綠色食品5個以上、無公害農產品10個以上,初步形成一批能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骨幹企業。
工程質量目標:到2013年,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質量達到國家標準或規範要求,重點工程質量一次驗收合格率達100%,其它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98%以上,建築行業質量體系認證企業達1家以上。
服務質量目標:到2013年,主要服務行業(通訊、供電、供水、餐飲、旅遊、城市交通、商業零售、醫院等)全面推行服務質量國家標準或規範,初步實現服務質量的制度化、程式化和標準化,通過質量認證企業達3家以上,新申報評定2家三星級賓館。重點抓好旅遊服務業,著力打造旅遊產品,力爭將三岔河景區建設成為國家4A級旅遊區,提高旅遊接待質量,力爭申報評定星級鄉村旅舍5家,力爭引導建設1家四星級賓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增強全民質量意識
結合全國“質量和安全年”宣傳活動,以開展“法制宣傳日”、“科技活動周”、“4.26世界智慧財產權日”、“質量月”、“3.15”等活動為契機,採取多種形式,在全社會普及質量法律法規知識,增強全民質量法制觀念,形成人人關心、參與“質量興縣”工作的良好氛圍。
(二)加強質量監管和引導,營造良好環境
1、規範經濟秩序,淨化市場環境。建立落實打假責任制,繼續深入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繼續開展“百城萬店無假貨”、“購物放心一條街”等活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行為。
2、完善監管措施,強化源頭監管。建立健全政府、企業、市場三位一體的質量監管體系,嚴把廠門關,加大企業質量監管和產品監督抽查力度,督促企業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對無出廠檢驗能力的企業,必須委託有資質的檢驗機構代為檢驗,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產品不得出廠銷售。引導和幫助企業紮實開展質量、標準、計量管理工作,努力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節能降耗,增進效益,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
3、嚴格市場準入,加強流通監管。依法查處無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QS)和強制性產品認證(3C)的產品,加強流通領域產品質量監督檢查,提高市場產品質量。
4、最佳化經濟結構,提高產業素質。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線,重點培育糧油、果蔬、畜牧、中藥材、建材、旅遊等產業,扶持一批高質量、高附加值、有市場競爭力的拳頭產品,限制能耗高、污染大、質量低的產品。
5、加快技術改造,提高產品質量。進一步落實和完善企業技術改造的政策,通過項目爭取、銀行信貸、招商引資、吸納民間資本等方式,加快技術改造進程,增強重點行業、重點產品的質量保證能力。
6、實施名牌戰略,振興縣域經濟。加強名牌戰略的統籌協調和組織領導,制定名牌戰略規劃,按照“扶優扶強”的原則,採取“政府牽頭、質監部門協調、職能部門定點幫扶”的方式,著力培育骨幹企業和重點產品,幫助企業爭創名牌產品,走以質取勝和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充分發揮名牌產品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帶動我縣企業質量水平、技術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三)突出“質量興縣”工作重點,狠抓農業標準化
1、加強農業標準體系和農產品檢測體系建設。圍繞優質稻、油菜、果蔬、茶葉、中藥材、畜禽養殖等優勢產業,按照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相關標準要求,在逐步完善現有的《油菜籽綜合標準示範》、的同時,蒐集、制訂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的《產品質量標準》和《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初步建立由國家、行業、地方和企業標準相配套的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農業標準體系,走上有標可依的發展軌道,建立健全由企業、法定檢驗機構組成的農產品檢測體系,加強對土壤肥力、環境監測、農藥殘留量和產品質量的檢驗。
2、加強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建設,突出抓好優勢產業發展。在繼續實施好紅糧、油菜、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建設的基礎上,圍繞優勢產業,積極申報建設國家級、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在基地建設上,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堅持以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力爭實現“實施一個項目、配套一個龍頭企業,建立一批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一個專業市場、組建一支高素質行銷隊伍”的目標。
3、實施農產品品牌培育,做好地理標誌保護工作。積極引導農產品基地生產者及相關企業開展HACCP、良好農業規範認證以及無公害農業產品、綠色食品、有機產品產地認證和產品認證。加大農產品的名牌創建力度,支持我縣農產品爭創貴州省著名商標、貴州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重點扶持打造習水厚朴、黔北麻羊、蔬菜等農產品品牌,提升我縣農產品的知名度。
4、建立農業投入品市場準入制度。按照《農藥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有關法規,建立農業投入品市場準入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禁用、限用及推薦的農業投入品品種和目錄。加強對涉及農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嚴厲查處農業違禁投入品,杜絕不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要求的農資商品進入示範基地銷售,逐步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按照無公害農產品標準要求,以市場為導向,幫助有條件的中心集鎮農貿市場建立區域無公害農產品、畜禽產品市場或超市,提升無公害農產品和畜禽產品價值,帶動農民進行無公害化種植、養殖,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
5、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協調配合。各級各有關部門在農業標準化工作上要統一認識,在組織領導、資金投入、技術力量、信息交流等方面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農業標淮化工作。
(四)嚴格企業質量管理,夯實工作基礎。
1、樹立科學的質量觀。牢固樹立“質量第一”、“質量是企業生命”的觀念,正確處理質量與速度、質量與效益之間的關係,積極開展“質量興企”、“質量興業”等活動,建立起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企業質量保證機制。
2、加強技術基礎工作。建立健全科學先進的產品質量標準,重點骨幹企業要加快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其它企業要制定具有競爭力並高於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企業內控標準。加強對企業生產用計量器用的檢測,充分發揮計量工作在提高質量、降低能源消耗、增加效益方面的作用。工業企業要建立從產品設計到售後服務全過程的運轉有效的質量保證體系,嚴格執行質量否決制度,嚴禁不合格產品出廠;積極推進質量認證,努力爭創名牌產品,提高其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農業企業要從選種育苗到產品投放市場,嚴格質量管理,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積極創建農業示範園區。建築企業要在工程材料的採購、施工和工程竣工驗收交付使用等各個環節,嚴格執行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確保工程質量,杜絕質量隱患和質量事故。商業企業要建立和完善進貨驗收制度、保管制度、質量承諾制度和“三包”規定,保證所經銷的產品符合質量、計量要求、保證消費者權益不受侵害。通訊、供電、供水、餐飲、城市交通、商業零售、醫院等主要服務行業要嚴格履行各自職責,加強行業自律,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相關服務質量的標準,建立健全服務質量標準體系,努力提高服務水平。
3、加大科技投入。企業要通過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合,積極培養和引進優秀科技人才等方式,轉化科研成果,開發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闊的新產品,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要與提高產品質量相結合,引進先進技術要與引進先進檢測手段相配套,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促進產品性能和企業效益的不斷提高。
4、建立激勵機制。企業內部要推行“質量否決制”,建立個人收入與質量掛鈎制度,制定和完善崗位質理規範、質量獎懲考核辦法,作為企業職工獎懲、晉級的重要依據。
5、創建企業文化。加強誠信建設,把職業道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作為培育企業質量文化的主要內容,注重企業信譽形象建設。形成生產經銷優質產品的良好社會風氣。
(五)建立組織機構,明確部門職責。
1、縣政府成立習水縣質量興縣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協調全縣質量興縣工作,制定並推行質量興縣方面的相關政策。成員名單如下:
組 長:楊朝剛(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副組長:陳明鏡(縣人防辦主任)
鍾 文(縣質監局局長)
成 員:馮澤民(縣經貿局局長)
袁開壽(縣財政局局長)
袁江遠(縣發改局局長)
楊 彪(縣農辦主任)
楊貞瑚(縣農業局局長)
韓 勇(縣國土局局長)
葉曉林(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陶 冬(縣公安局局長)
賀 嘉(縣建設局局長)
唐興強(縣工商局局長)
王弟飛(縣科技局局長)
何東義(縣郵政局局長)
魏懷東(縣地稅局局長)
惠術剛(縣國稅局局長)
趙世剛(縣藥監局局長)
袁吉偉(縣衛生局局長)
羅勤生(縣文廣局局長)
王秀江(縣水利局局長)
趙文彥(縣畜牧局局長)
袁 明(縣旅遊局局長)
馮文瓊(縣煤管局局長)
晏友華(縣交通局副局長)
肖秀梅(縣電信公司經理)
龔遠旁(縣移動公司經理)
李 論(縣菸草公司經理)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質監局,鍾文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全縣“質量興縣”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指導監督、綜合考核及信息聯絡和統計等工作。
2、鄉鎮主要職責。各鄉鎮人民政府要把質量工作納入本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對轄區企業質量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組織領導,制定具體措施,促進“質量興縣”戰略的有效實施。
3、部門主要職責。
質監部門:認真貫徹執行國家質量工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堅持依法行政,指導和幫助企業建立標準、計量檢測和質量管理三大體系,引導企業採用先進的國際、國家標準和質量管理方法,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堅持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制度,開展質量認證,培育和發展名牌產品,積極開展農業標準化工作,加強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引導相關企業開展有機產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HACCP、良好農業規範認證,打假治劣,扶優扶強,依法規範市場經濟行為,加強對特種設備的安全監察,確保無安全事故發生。
工商部門:認真貫徹工商管理法律法規,依法規範市場主體行為,在企業註冊中,認真落實產業政策,鼓勵和發動企業積極參與“守契約、重信用”活動,引導和協助企業申報著名商標和弛名商標,加強流通領域商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的監管,依法查處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虛假廣告和商標侵權等違規行為,努力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建設部門:深入貫徹實施《建築法》和《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以及其它相關法律法規,強化建設工程項目“規劃、勘測、設計、施工、監理”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嚴把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和備案關,不合格的材料決不進工地,有質量隱患的堅決返工,確保工程質量穩步提高,加強對建築用特種設備的監管,先檢測後使用,確保工程質量安全。
農業部門(含農辦、農業局、畜牧局等):深入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藥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有關法規,加強對農產品、畜禽產品的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圍繞優勢產業,制定農業標準技術規範,及時報標準化管理部門審核發布,並定期對相關標準的實用技術進行技術評估,防止過期標準和已不適用標準的套用,認真實施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引導基地或企業進行產地認證和產品認證,積極開展農業標準示範基地建設,以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為重點,積極推廣農業標準化示範成果,如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牌農產品,建設一批高標準示範項目,促進我縣農產品安全、優質、高效發展,加強對特色農產品的跟蹤服務,發現產品品質與我縣地理環境人文特色息息相關的特色產品時,提出建議,及時向上申報地理標誌保護。
衛生、食藥監部門:認真貫徹《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組織協調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嚴厲查處藥品、醫療器械流通領域和食品消費環節的違法行為,負責監督、指導、督促醫療衛生機構及藥品銷售企業貫徹國家服務質量和質量標準,保障人民民眾飲食、用藥安全。
發改、統計部門:要把質量工作目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提供全縣生產總值、工業生產總值等統計數據,將新產品產值率、工業產品產銷率納入正常的統計渠道。
經貿、供銷等部門:加強企業質量管理,總結推廣企業先進的質量管理經驗,指導企業貫徹質量標準,建立健全質量體系,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特別注重企業品牌產品建設,帶頭制定工業產品質量發展規劃和目標。
科技、財政等部門:制定積極的科技扶持政策,大力支持新產品的研究開發,扶持高科技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幫助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市場競爭力,制定推動質量振興的各項政策措施,為“質量興縣”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環保、安全等部門:加大污染整治力度,提高生態環境質量,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大力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建立建全安全管理和考核機制,以安全促效益、促發展。
旅遊部門:認真貫徹《風景名勝區條例》、《旅行社管理條例》、《星級飯店客房用品配備與質量要求行業標準》、《旅遊區(點)質量等級評定程式》,負責監督、指導旅遊行業質量等級創建和等級評定,監督、檢查旅遊市場秩序和服務質量,受理旅遊者投訴,維護旅遊者合法權益。
銀行、稅務、國土等部門: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對企業為提高產品質量的改造項目,在信貸、稅收方面給予支持,對企業為上規模、上水平、上檔次和提高質量的改造項目,在土地安排使用上予以優先保證。
公安、新聞宣傳等部門:積極配合各職能部門嚴厲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犯罪活動,為“質量興縣”工作提供保障,各新聞單位要大力宣傳國家的質量工作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及時報導“質量興縣”工作的進展情況及成果,宣傳質量管理優秀企業和名優產品,為開展“質量興縣”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其他部門按各自工作職責做好“質量興縣”的相關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各鄉鎮(區)、各有關部門要從科學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質量興縣”的戰略意義,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參與意識,把“質量興縣”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把思想和行動統一起來,從人力、財力、物力上給予支持,確保“質量興縣”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結合實際,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和年度計畫,做到目標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得力,並成立相應組織機構,指定人員具體負責,做到組織到位、人員到位、工作到位、經費到位。實施方案和年度計畫於2009年10月30日前報送縣“質量興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建立質量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考核評價獎勵機制。“質量興縣”工作領導小組根據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分析質量形勢,對質量工作進行統籌規劃,部署質量工作任務。縣政府將制定“質量興縣”獎勵考核細則,定期對“質量興縣”工作進行檢查,考核各部門及各項“質量興縣”工作的落實情況,對“質量興縣”工作成績突出的鄉鎮 、部門、企業和個人予以表彰,對工作不力的單位要追究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對有嚴重質量違法行為的企業要進行通報,直至停產整頓和吊銷營業執照。對納入國家和省名牌發展規劃的產品,在技術改造、產品開發、生產要素協調和信貸、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