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葉鬼燈檠(原變種)

羽葉鬼燈檠(原變種)

多年生草本,高(0.25-)0.4-1.5米。莖無毛。產四川(巫山)、貴州和雲南。生於海拔2 400-3 800米的林下、林緣、灌叢、高山草甸或石隙。合模式標本采自鶴慶(白崖)、洱源(三叉河)和大理(點蒼山)。

基本信息

多年生草本,高(0.25-)0.4-1.5米。莖無毛。近羽狀複葉;葉柄長3.5-32.5厘米,基部和葉片著生處具褐色長柔毛;基生葉和下部莖生葉通常具小葉片6-9枚,上有頂生者3-5枚,下有輪生者3-4枚,上部莖生葉具小葉片3枚;小葉片橢圓形、長圓形至狹倒卵形,長(6.5-)11-32厘米,寬(2.7-)7-12.5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漸狹,邊緣有重鋸齒,腹面無毛,背面沿脈具褐色柔毛。多歧聚傘花序圓錐狀,長12-31厘米,具多花;花序分枝長3.5-22厘米;花序軸與花梗被膜片狀毛,有時還雜有短腺毛;花梗長1.5-3.5毫米;萼片5,革質,近卵形,長2-2.7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短漸尖而鈍,腹面僅基部疏生近無柄之腺毛,背面被黃褐色柔毛和近無柄之腺毛,具弧曲脈3,脈於先端匯合;花瓣不存在;雄蕊10,長2.8-4毫米;心皮2,長約3毫米,基部合生,子房近上位,花柱2。蒴果紫色,長約7毫米。染色體2n=60。花果期6-8月。
產四川(巫山)、貴州和雲南。生於海拔2 400-3 800米的林下、林緣、灌叢、高山草甸或石隙。合模式標本采自鶴慶(白崖)、洱源(三叉河)和大理(點蒼山)。
根狀莖含澱粉,可制酒、醋和醬油;葉含鞣質,可提制栲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