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重建共產黨

義大利重建共產黨

義大利重建共產黨(義大利語:Partito della Rifondazione Comunista,縮寫PRC),簡稱意重建共。它是義大利共產黨的共產主義遺產主要繼承者,也是一個革新共產主義政黨。機關報為《解放報》,黨員約9萬。現任全國書記為保羅·費雷羅。

成立背景

義大利重建共產黨標誌義大利重建共產黨標誌
20世紀80年代,義大利共產黨在經歷了70年代輝煌的選舉成果後走向衰落,選票連年下滑,從1979年的30.38%減少到1987年的26.61%,在這種局面下。黨內以阿基萊·奧凱托為代表的一批於60-70年代入黨的幹部走上領導崗位,他們把支持率下降歸咎於對傳統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放棄不夠,並於1989年在意共十八大上取消了民主集中制,從此意共逐漸分裂為四個有形派別,即以現任義大利總統喬治·納波利塔諾為首的右派,奧凱托為首的中派,元老英格拉奧為首的第一反對派和以科蘇塔為首的第二反對派。
圍繞著要不要取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放棄共產主義傳統以及更改黨的名稱和象徵,黨內四大派別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論戰。最終在1991年1月31日召開的二十大上,分歧無法調和,奧凱托關於放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及更改黨名與象徵的決議案以67.39%的得票率獲到通過,意共改名為義大利左翼民主黨,棄用鐮刀鐵錘標誌,擁有70年歷史的意共從此不復存在。
決議案投票前夕,以科蘇塔為代表的90名堅持共產主義信念的代表憤然離場,宣布組建“重建運動”。當年12月12日,重建運動與擁有7000名成員的無產階級民主黨合併,義大利重建共產黨正式成立,前義大利總工會領導人塞爾焦·加拉維尼出任第一任全國書記,該黨在1992年大選中得到5.6%的選票,1994年大選中上升為6.0%,1991年底,意重建共約擁有黨員15萬人。

兩次分裂

第一次分裂

第一次分裂肇始於1993年,時任全國書記加拉維尼因主張向左翼民主黨開放,受到全國政治委員會的批評,於當年6月辭職,埋下分裂的種子。
1995年3月,迪尼政府準備實施改革政策,遭到重建共的反對,迪尼政府垮台。支持政府的加拉維尼等人分裂出去組成“團結共產黨人”,並加入了左翼民主黨,並參與了橄欖樹聯盟的創建。
福斯托·貝爾蒂諾蒂接任全國書記之後,與橄欖樹聯盟達成了合作協定,1996年4月的大選中,重建共獲得8.6%的選票與35個眾議院席位。此次選舉中,橄欖樹聯盟為首的中左勢力獲勝,普羅迪組建政府。重建共不參與政府,但對政府採取批評性支持,以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第二次分裂

1998年,普羅迪政府爆發財政預算案危機,重建共多數成員認為,政府沒有解決失業及勞工市場結構問題,也未落實35小時工作制。政府的立場也日趨強硬,並開始試圖尋找能夠代替重建共的政治盟友,加大了雙方分歧。
外部壓力加劇了重建共內部衝突。建黨元老、主席科蘇塔秉持原意共總書記貝林格的“制度長征”觀點,主張加強與中左勢力的合作,反對貝爾蒂諾蒂為阻止政府通過財政法案而不惜冒中右勢力上台危險的做法。然而,1998年10月的羅馬全國政治委員會會議上,56.6%的代表支持貝爾蒂諾蒂,科蘇塔決定辭職。10月9日,重建共取消對政府的支持,科蘇塔帶領8名參議員和18名眾議員為首的勢力出走,組建義大利共產黨人黨,加入了繼任的達萊馬政府。
此次危機嚴重打擊了義大利左翼,尤其是重建共,2001年大選,中左勢力各黨選舉成績均嚴重下挫,重建共也不例外的降為5.0%。

捲土重來

中右的貝盧斯科尼政府上台後的5年裡,黨痛定思痛,調整政策,取得了一些成績,如2004年10月,重建共產黨黨員尼奇·文多拉當選阿普里亞大區區長,他是目前第一位來自重建共產黨的大區區長。
2006年4月大選,重建共以中左聯盟成員的身份參加,經過五年的調整,得票率回升到5.8%,獲得27個參議席和41個眾議席,總書記貝爾蒂諾蒂當選眾議院議長,從而辭去了全國書記一職,5月,弗朗西斯科·焦爾達諾當選新任全國書記。保羅·費雷羅進入普羅迪政府擔任社會團結部長。

再陷低谷

2008年1月,普羅迪政府由於法務部長馬斯泰拉辭職和歐洲民主聯盟退出政府而遭遇危機。在參議院和眾議院對政府舉行的信任投票中,普羅迪以156票對161票輸掉參議院信任投票。宣告辭職。4月,意舉行提前選舉,因政見分歧,以重建共產黨和共產黨人黨為首的四個政黨退出中左聯盟,單獨組建“左翼-彩虹”政黨聯盟參選,遺憾的是,未達到法定票數,致使其成立以來第一次未能進入議會。7月代表大會上,保羅·費雷羅接任總書記。

對外政策

意重建共在對外政策上秉承歐洲左翼聯合的觀點,是歐洲多個共產黨組成的歐洲左翼黨的發起者和成員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