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搜尋

群體搜尋

群體搜尋(英文:groupization)是微軟在搜尋技術領域裡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群體搜尋國際主要搜尋引擎關係分析圖
據該項目技術負責人傑亞米·蒂凡介紹,該技術將根據每個用戶的搜尋相似度判斷出這些人的志趣點,為他們找到符合他們思維和表達方式的搜尋結果。在2009年2月中旬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的“網路搜尋與數據挖掘大會”(Web Search and Data Mining Conference)上將予以公布。美國《技術評論》雜誌的評論稱該項技術將是微軟向搜尋界霸主谷歌發出的一張戰書。

研發背景

微軟該項目的技術負責人傑亞米·蒂凡(Jaime Teevan)認為:“如今,搜尋技術遭遇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根據每個用戶的細微差別,為他們提供最妥帖的搜尋內容。而微軟的這種新技術,將為搜尋引擎使用方式注入全新的內涵。”

傑亞米·蒂凡和他的同事梅雷迪思·莫里斯(Meredith Morris)以及史蒂夫·布希(Steve Bush)在對如何最佳化網路搜尋的多年研究中發現,現實社會中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法則,在網路社會其實表現得更加突出。“在網路世界中,有著相同‘興趣’和‘情趣’的人,在使用搜尋時,使用的關鍵字和表達方式往往具有驚人的相似度,而微軟的新技術,判斷出這些人的志趣點,為他們找到符合他們思維和表達方式的搜尋結果。”為了解釋清楚“群體搜尋”的概念,傑亞米·蒂凡舉了一個例子。比如,人們在網路上談論遠程辦公時,一些傾向於SOHO的人會聯想到在家裡辦公的好處,而還有一些人則想到了把遠程辦公和在辦公室上班作一個充分的比較。“很明顯,這兩種人的思維方式和習慣有著明顯的不同,”傑亞米·蒂凡指出,用傳統的搜尋引擎提供的服務,這兩種人在搜尋同一主題時,很可能得到相同搜尋的結果,“微軟要做的就是先通過互動手段搞清楚他們的傾向和原則,把這些人劃分成若干的群體,然後為他們提供最精準與‘善解人意’的搜尋結果。”

首批“吃螃蟹的人”是微軟內部的100名員工。“以這種方式得到的搜尋結果明顯要比傳統的搜尋方式要好得多。”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的媒體組研究副總裁安德魯·弗蘭克(Andrew Frank)認為,微軟將憑藉這種體貼人心的新搜尋技術,贏得慣用谷歌的用戶。“谷歌的確在搜尋引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微軟的新技術將像一顆核子彈,徹底打破搜尋界當下的格局,也許搜尋引擎的遊戲規則將就此改變。”

微軟有這種心理再正常不過了。根據尼爾森(Nielsen)2008年對搜尋引擎使用的數據調查,谷歌憑藉63%的市場占有率,將雅虎的17%和微軟的10%遠遠地甩在了後面。2008年,微軟曾經有意與雅虎來一次商業聯姻,但不順利。而谷歌也沒有在自己的成績面前故步自封,2008年他們推出了一個SearchWiki 的新搜尋系統,當註冊用戶使用Google賬號登錄後,搜尋某一關鍵字時,可以在結果頁中將某些結果刪除。SearchWiki會“記住”這個結果,下次,以同一ID號登錄後,那些上次被刪除者將不再出現在搜尋結果中。這為長期受網頁惡意代碼、網路垃圾廣告困擾的用戶來說,無疑是個福音。而微軟也推出了協同搜尋(SearchTogether)、聯動搜尋(CoSearch)、搜尋條(Searchbar)等人性化搜尋技術。正如安德魯·弗蘭克所說的那樣,改變搜尋的遊戲規則,技術將決定搜尋引擎的成敗。

媒體評論

“毫無疑問,這是微軟向搜尋界霸主谷歌發出的一張戰書。”美國《技術評論》(Technologyreview)雜誌撰稿人羅伯特·雷姆斯(Robert Lemos)對此評論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