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居時代

群居時代

群居時代,是指網際網路時代,人們在各類網路社交群組中生活的現狀。這些群既方便了交友,也給生活帶來一定困擾,而現狀就是:你唰唰唰翻過同學群里那些成功者的自吹自擂和同事群里曬車曬娃的無聊炫耀,偷偷收藏了幾個表情,鄙視了幾條別人發來的雞湯,對著幾個質量不高的段子笑個不停,又成功在一個紅包里搶走了0.18元錢。紅點沒了,總算可以睡個好覺了,雖然時間已經從指縫間溜走,但這些群看起來也沒那么討厭了。不管你怎么看,這都是一個“群居”的時代。

概念

群居時代群居時代
這裡所說的“群居時代”,指的當然不是原始社會的“群居”,而是指電腦手機以及各種移動終端設備里的QQ群微信群、討論組等等。對於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來說,隨便打開一個人的手機,裡面都有少則數個,多則數十個的群組。這些群組按照性質劃分,有同學群、同事群、朋友群等等;按照功能劃分,又有美食群、旅遊群、交友群等等。

有時候,你一定厭倦透了手機里的各種群,它們總是嘰嘰喳喳吵個不停,一會兒就耗光了電,用盡了流量,占滿了記憶體。你一賭氣,乾脆把其中不重要的禁止了,但晚上臨睡前,你還是忍不住打開手機,想點掉那個惱人的紅點。不管你怎么看,這都是一個“群居”的時代。

群居方式

找群

找組織的方法有很多,只要花一分鐘添加上號碼,就成了群的一份子。

也可以直接搜尋諸如“山東人在北京”、“北京人在紐約”這樣的群名稱,找到QQ號碼之後,加入進去就成。

有時候為了尋求一個答案,你需要更多的信息來做判斷,比如買房前得上搜房網加入“業主論壇”,孩子半夜啼哭不睡覺,就可以去“育兒群”里求助。要知道“人肉”的威力在群里能得到最準確的體現。

群友

群友的概念或許最接近朋友:沒有利益關係、沒有衝突、組織形式自由而隨意,想來來愛走走、你不認識我我也不知道你,但是我們總有一樣共同的屬性。

群友是3.0版的網友:1.0的時候通過論壇里的發帖而惺惺相惜成為朋友,就像猛小蛇、令狐磊、老榕、寧財神那幫人;2.0版的網友先把QQ線上名單翻一遍,找個歲數差不多的人直接問“在哪兒?叫什麼?”無數段網路孽緣由此開始;到了3.0版時代,我們永遠不問出處,卻能準確地感覺到,對方跟自己是某一方面的同類項。

圈地

創建群不需要任何投入,但維持一個圈子卻不那么容易,除非你的群里都是校友同事,否則固定的討論話題(哪怕只談論今天的天氣)、經常性的線下活動(吃喝玩樂最常見)、幾位有感召力的核心群友(通常是熱心的組織者)都是將群不斷升級的必備要素。

群居現狀

qq群沒落

群居時代群居時代
微信群崛起最早讓人感覺到群存在的,其實是qq群。這是騰訊公司推出的多人交流平台,推出之初,被認為是一項重要的變革。如今qq群的操作是這樣的,群主選擇創建群之後,就可以選擇群的類別,比如同事、同學、冬粉、生活休閒、師生、遊戲、置業安家等,等你填完一些資料,就可以拉朋友加入了。

最初的群成員,都是群主認識的人,以群主為中心,一個圈子便建立起來。此後也會有陌生人來到這裡,輸入自己的信息等待群主驗證後加入。群內除了聊天,騰訊還提供了群空間服務,在群空間中,用戶可以使用群bbs、相冊、已分享檔案、群視頻等方式進行交流。

qq群著實火了一陣,不過,在不經意間,qq群沒落了。群還在,就是沒多少人說話了。一位朋友隨手打開qq,裡面有10個qq群,中學同學、大學同學、同事、好友……能想到的人際關係,都被詳細標註在電腦上。

畢業多年,同學之間沒有共同話題了,同事之間說的都是工作,好友們也都成家立業了,難得有機會在上面聊天。再說了,誰還用qq群啊,不是有微信嗎。確實,在qq群沒落後,微信群似乎完全取代了它。

有人分析,從技術層面看,qq群比起微信群有著諸多的限制:qq群服務分為免費服務、會員服務和收費服務。每種服務的待遇和群最終的效果也不同。所有qq用戶均可創建5個200人群,而要創建500人群,就需要看qq等級,更大的,則需要花錢了。微信群則不同,你隨時可以把幾個好友拉進同一個群里。最重要的是,雖然qq也有移動客戶端,但手機上用得最多的,還是微信。

情況調查

每部手機里都有十來個群調查顯示,20位受訪者的手機中,最多的一個擁有31個微信群,最少的也有8個,平均每個人能有15個群。這些群中,包括了現實關係的延伸,比如同學群、同事群、家人群、朋友群;也包括了帶有陌生人社交性質的群,比如微商群、搶紅包群、滴滴打車群。每個人都有自己禁止的群,而且不止一個。基本上,信息越多的,被禁止得越厲害。平均下來,每人禁止的群在10個左右。

校友群、同事群、閨蜜群、相親群、聯誼群、業務群、公益群、美食群、戶外運動群,各種臨時組織的活動群都有,但只有家人群還留著,大家不常見面,這樣交流也很好。感謝技術,你能想到的群,這裡都能夠實現。但是,大家也對一些群深惡痛絕,卻沒辦法離開。一位群友表示,“我自己建了幾個群,但其他大部分都是被人拉進去的。拉進去後,又不好意思隨便退群,擔心掃大家興,畢竟還是要顧及人情這一塊。”現實是,不管你喜歡還是討厭,群就在那裡,不喜不悲。

群居優點

客觀而言,這些建立於網路科技基礎上的各種群組,確實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甚至說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接收工作上的各種指令和安排,然後完成自己的工作;比如我們通過這些群組結識朋友、認識戀人,或者是出於共同的興趣和愛好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簡而言之,這些網路群組的存在,一方面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變得更有效率,更加便利;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拓展和豐富了我們生活的邊界。

此外,群在擾亂生活的同時,也在方便著人們。工作交流,沒有比這個更方便的平台;同學聯繫,一個常用的微信號也確實比經常需要更換的手機號更方便;家人之間不方便打電話,隨手發個信息卻方便多了。

存在問題

干擾生活

群居時代群居時代
毫無疑問,微信已經開始“綁架”生活,但哪怕你意識到這一點,你也無法離開。當下的微信群涵蓋了你所有的生活,工作、社交、學習、娛樂,都能在上面找到對應,每個人的幾十個微信群都由此而來。你可能不堪其擾,想要退出,卻又下不了決心。

當企業的負責人感覺自己可以隨時隨地對下屬布置工作,下達指令的時候,對下屬員工而言,這實際上就是工作對生活的一種侵蝕。

浪費時間

微信群開始綁架生活根據騰訊自己的數據,每個用戶在微信上的停留時間每天超過5個小時,除去每天必要的8小時睡眠,剩下的清醒時間裡,有約三分之一的時間被微信占據,還不考慮它時不時的節點式對生活的插入。當我們沉浸在各種各樣的群組裡面無法自拔,會突然發現我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上面,而失去的卻是現實中繼續學習、提升自我的時間、陪伴家人的時間。尤其是當一些人過度沉浸其中,甚至產生了某種心理依賴,則會讓人逐漸脫離現實社會,乃至導致人作為社會動物各種功能上的退化。

廣告騷擾

與此同時,朋友圈的各種微商廣告、友情投票、心靈雞湯,甚至是各種各樣的朋友圈謠言,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心生厭倦和與反感,甚至在一些人的印象里,曾經紅火一時的微信朋友圈,也變得日益雞肋化。

解決方法

如果為“群居時代”我們在網路上的各種活動列一份清單的話,其中的是與非,功與過就會變得很明顯。那么既然我們無法完全避開“群居時代”而獨善其身,最關鍵的就是要學會趨利避害,就是在充分利用這些網路群組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的諸多便利與效率的同時,盡最大限度避免其負面的影響。要做到這一點,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關鍵還是看我們的自律意識和能力。

比如我們能否把工作和生活分開,不在員工已經下班回家休息的時候布置工作任務,避免把這些群組變成了“第二辦公室”;比如我們能否給自己立一個規矩,規定在晚上過了幾點都以後就不再碰手機,上網路。如果我們能夠持之以恆,那么一定能夠養成新的習慣,最終實現“群居時代”趨利避害的目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