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考古與宗教美術

美術考古與宗教美術

《美術考古與宗教美術》是 2008年 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小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美術考古與宗教美術》作為獨立學科的美術考古學,它的研究不是簡單地對“逝去”物品的發現與發掘,重要的是通過美術考古的重新審視:以文化的理念,揭示對象的文化意義,因為任何一件“過去”的物品,隨著時間的流逝,物品之中總在不斷地沉澱著文化;用審美的眼光,發現對象蘊涵的美的因子,從而再度激活起這些物品。

作者簡介

汪小洋,文學博士,藝術學博士後,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宗教美術、美術考古、中國古代文學,有《漢墓壁畫宗教思想研究》、《漢賦史論》等多種專著和《漢代方士信仰的民間性質辨析》等數十篇論文。

目錄

第一章 學科關係與學科定義

第二章 地層學與宗教美術

第三章 類型學與宗教美術

第四章 風格學與宗教美術

第五章 圖像學與宗教美術

第六章 宗教發展與美術考古

第七章 宗教美術的審美經驗

第八章 宗教美術的文化增殖

附錄

序言

美術考古學屬於考古學和美術史相互滲透的學科增長點,它同時注重發揮美術學、考古學、歷史學、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宗教學、神話學和圖像學等學科與之交叉的優勢,從而形成的新學科。過去,我們對美術考古學的認識,通常都將其歸屬於考古學或美術史學,近幾年國內外學術界對美術考古學的研究表明,美術考古學屬於獨立的新學科是不爭的事實。為此,展開對美術考古學學科的系統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獨立學科的美術考古學,它的研究不是簡單地對“逝去”物品的發現與發掘,重要的是通過美術考古的重新審視:以文化的理念,揭示對象的文化意義,因為任何一件“過去”的物品,隨著時間的流逝,物品之中總在不斷地沉澱著文化;用審美的眼光,發現對象蘊涵的美的因子,從而再度激活起這些物品。正是因為美術考古學研究對象的廣博性和重要性,以及研究層面的不可替代性,使美術考古學近年來在國內外有了較快的發展。

然而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對其學科的系統研究並未受到足夠的重視,目前美術考古的研究,一方面是注意於方法層面的開展,另一方面是學科的意義主要隱於考古學或美術史的研究之中。近年來,隨著人文科學研究整體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相互交叉越來越頻繁,邊緣新興學科也隨之不斷湧現,作為學科的美術考古學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重新又進入人們的學術視野。

2007年春天,我從台北到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接下藝術市場方向研究生的導師工作,這個工作極度吸引我的興趣,讓我必須認真思考如何開展這個新興學科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如何把過去在市場、博物館、媒體等方面的實踐經驗歸納成有系統的理論,使這門學問不至於成為簡單的經驗傳授而已。2007年藝術研究院策劃全體教師進行“美術考古學叢書”的學術行動,我受到每位老師對學術探究的積極性感染而參與其中,也因為帶些被動因素的驅使,讓我勉力而為地完成這本書。我跟著阮榮春院長及幾位教授的步伐與寫作的節奏,逐漸明白如何調整自己帶著怠惰緩慢的步調,不至於拖沓叢書的整體進度。

海峽兩岸奔波使我的教學、研究和日常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繁瑣的轉機到便利的兩岸直航,似乎光景越來越好。我隻身在上海完成這本書的後續編撰工作,應該先要感謝內子,她在台北照料一雙兒女的學業和起居之外,還負擔著處理本書前期的圖文數據蒐集、錄入、整理這些瑣碎卻很重要的工作,為我分擔許多雜務,使寫作的工作能更有效率。我的父母雖然年事已高,卻有健康的身心,堅持不需要兒女的晨昏照料,讓我能安心工作,無後顧之憂。我的年輕學生們也無形中給我些協助,我經常在和他們討論關於藝術社會學或者傅柯理論時,從中獲得對問題的思考線索。

後記

美術考古和宗教美術是近十幾年來受到各方面關注的兩個學科,發表的相關成果也很多,討論之熱烈,完全可以用繁榮一詞來形容。不過,新的方向總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當學科建設進入到比較純粹的理論研究層面時,繁榮之下可能要遇到一些尷尬。比如,學科的定義、學科的適用性、學科的維度和向度,等等,目前還存在著飄忽不定的認識。就方法論而言,如何借鑑其他學科的方法論,或者說其他學科的方法論對於本學科的適用性等問題,都有深入探討的餘地。

認識問題是解決問題的起點。業師阮榮春先生比較早地提出了美術考古的研究架構,我們的寫作就是以學科結合作為切入點而在學科建設方面作的進一步探索。《美術考古與宗教美術》是將兩個相關性緊密的學科結合在一起進行思考,雖然這兩個學科之間的關係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重視,但以這樣直白的書名、比較純粹的理論結構和較大的篇幅進行集中JI生的理論探索,對我們來說也不啻於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思考。我們試圖從三個方面展開探索:學科定義的基本認識(第一章);美術考古理論方法的基本認識(第二、三、四、五章);側重於宗教美術研究背景的基本認識(第六、七、八章)。

文摘

第一章 學科關係與學科定義

美術考古和宗教美術作為獨立的學科而受到關注,是最近十幾年的事情,特別是在中國學術界,不僅有大量的論文發表、高質量的專著出版,而且也有了全國性的專題研討活動。與其他一些新興學科一樣,美術考古和宗教美術在學科理論、具體研究方法等方面深深地受到了西方理論發展的影響,乃至學科的名稱都是由西方引進,並且為此還存在爭議。但是,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我國美術考古和宗教美術從本土文明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中獲得了特彆強大的支持,這一支持不僅喚起了中國學者的巨大熱情,而且也為學科的研究展開了海闊天空的美好前景。不過,方興未艾的美術考古也遇到了一些理論認識上的障礙,比如學科的定義問題、學科的方法論問題、學科的界限問題、學科的適用性問題,等等。在這些問題中,學科定義是一個難度極大的工作,也是一個廓清學科面貌的基礎性工作,有著優先思考的要求。為使這個思考有個比較好的理論視野,更好地展開其中的理論描述,我們將美術考古與宗教美術結合在一起討論,將它們的學科關係作為研究的切入點。具體有如下的考慮:首先,兩學科在學科外延上有很大的重疊,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有一個互動的促進作用。其次,宗教美術有著獨特的敘事特徵,這一特徵對美術考古的學科特徵認識也有著直接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