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色殺人狂

美色殺人狂

派屈克·貝特曼是華爾街的驕子,炙手可熱的股票經紀人,年輕有為的他每天給自己的客戶們賺進無數的美元。這么說吧,他絕對是個幫你管錢斂錢的好朋友。 這個年輕的小伙子受過良好的教育,英俊迷人,談吐風趣幽默。不過,這一切僅在白天有效。當夜幕降臨時,黑暗的無邊恐怖喚醒了貝特曼雙重性格中“evil”的一面。他是一個魔鬼。一個穿著雨衣在大街上踟躕的魔鬼。貝特曼內心孤寂無靠,他需要一點點東西來刺激一下自己冷漠的感情。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美色殺人狂美色殺人狂
派屈克·貝特曼(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是華爾街的驕子,炙手可熱的股票經紀人,年輕有為的他每天給自己的客戶們賺進無數的美元。這么說吧,他絕對是個幫你管錢斂錢的好朋友。
這個年輕的小伙子受過良好的教育,英俊迷人,談吐風趣幽默。不過,這一切僅在白天有效。當夜幕降臨時,黑暗的無邊恐怖喚醒了貝特曼雙重性格中“devil”的一面。他是一個魔鬼。一個穿著雨衣在大街上踟躕的魔鬼。貝特曼內心孤寂無靠,他需要一點點東西來刺激一下自己冷漠的感情。
寂寂黑夜。貝特曼將一個個獵物綁架到他的豪華公寓,一點一點折磨,看著鮮血慢慢湧出,獵物痛苦地死去,一種莫名的快感襲擊著貝特曼。尤其是坐在那兒,悠閒地抽著雪茄,看著在房間裡懸掛搖擺的軀體,貝特曼從未體會過如此的心悸與平靜。
貝特曼的雙重性格讓他終日忙碌。然而罪惡終是無法掩蓋,一個冷血的連環殺人案兇手的結局會是怎樣,貝特曼找到了心中的天堂。

演職員表

演員表

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派屈克·貝特曼
賈斯汀·塞洛克斯飾提摩西·布萊斯
瑞茜·威瑟斯彭飾伊夫林·威廉斯
威廉·達福飾唐納德·金博爾
科洛·塞維尼飾瓊
傑瑞德·萊托飾保羅·艾倫
比爾·沙加飾大衛·范·帕登
馬特·羅斯飾LuisCarruthers
CaraSeymour飾Christie
GuinevereTurner飾Elizabeth
StephenBogaert飾HaroldCarnes
羅納德·里根飾Himself
喬什·盧卡斯飾CraigMcDermott
薩曼莎·瑪西絲飾CourtneyRawlinson

職員表

製作人 厄尼·巴巴拉什亞歷桑德羅·卡蒙愛德華·R·普列斯曼
導演 瑪麗·哈倫/Mary Harron
副導演(助理) ​Steve Apicella、Cassandra Cronenberg、Jennifer Deathe
編劇 瑪麗·哈倫布萊特·伊斯頓·埃利斯Mary Harron、Bret Easton Ellis、Guinevere Turner
攝影 Andrzej Sekula
配樂 John Cale
剪輯 Andrew Marcus
選角導演 比利·霍普金斯
藝術指導 Gideon Ponte
美術設計 Andrew M. Stearn
服裝設計 Isis Mussenden
布景師 Jeanne Develle

幕後花絮

拍攝花絮

製片方最初計畫的陣容是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扮演派屈克,由詹姆斯·伍茲扮演唐納德,由卡梅隆·迪亞茨扮演伊夫林,導演則是奧利弗·斯通[4]。
製片方曾希望由愛德華·諾頓扮演派屈克,但被他拒絕。
片中派屈克的電視中播放的影片是1974年的《德州電鋸殺人狂》。
在片中扮演派屈克的朋友伊莉莎白的圭尼維婭·特納還是該片編劇。
在拍攝派屈克的第一次淋浴鏡頭時,全片場的女性都聚到一起圍觀這位大帥哥的春光。
克里斯汀·貝爾在拍攝期間曾有兩次即興發揮,一次是學女生的樣子跳繩,一次是在準備殺保羅時開始跳舞。
為了從三個方向拍攝出派屈克同兩名妓女的尋歡場景,導演瑪麗·哈倫和克里斯汀·貝爾曾一起觀看X級錄影帶學習拍攝手法

穿幫鏡頭

在派屈克的住所中,電視機的顯示屏上映出了劇組人員。
在派屈克用斧子砍到保羅之前,血液提前噴射而出。
在派屈克用自動取款機取錢時,櫥窗映出了劇組人員。

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 獲獎名稱 獲獎情況 獲獎人
2001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最佳男演員 提名 克里斯蒂安·貝爾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名稱 國家
Edward R. Pressman Film Corporation 美國
獅門影業公司 美國
Muse Productions 美國
Quadra Entertainment
環球影業 美國

發行公司

名稱 國家 時間
Amuse Pictures Inc. 日本
Argentina Video Home 阿根廷
Columbia TriStar Egmont Film Distributors 芬蘭
Columbia TriStar Films de España S.A. 西班牙
Columbia TriStar Home Entertainment 美國 2000
Concorde Filmverleih GmbH 德國
獅門影業家庭娛樂公司 美國 2005
Universal Studios Home Video 美國 2000

特技製作

名稱 國家
Kavanaugh Special Effects
Steve Johnson's XFX Inc. 美國

上映日期

國家/日期 國家/日期
美國 2000年1月21日 德國 2000年2月18日
美國 2000年4月14日 英國 2000年4月21日
中國香港2000年5月18日 瑞典2000年5月26日
挪威2000年5月26日 芬蘭 2000年5月31日
芬蘭 2000年6月2日 丹麥2000年6月2日
法國2000年6月7日 捷克2000年7月13日
匈牙利2001年1月25日 土耳其2001年3月9日
日本 2001年5月3日 義大利2001年5月25日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美國精神病人》出自一個女導演之手,已經不那么富有衝擊力了,對暴力場面的迴避而偏向於對人物心理的刻畫,使得電影從頭到尾都有一絲希區柯克式的懸疑。對於生活中過於拘謹的觀眾來說,觀看該片更像欣賞一個連環圖畫,而不是什麼驚悚片。冷淡又富有幽默感的女導演瑪麗·哈倫,把影片拍的更像一部黑色喜劇,似乎人與人之間只有冷淡才更吸引人,直到無情和分離、悲哀與扭歪變的有趣(新浪娛樂評)。
影片充滿許多瘋狂元素,比如最後高潮戲男主角持槍亂射,追捕的警察、路過的老婦、看門的老頭,都喪命他的槍下,也許會忽然想起片名類似的《天生殺人狂》,該片的殺戮遠沒有《天生殺人狂》中世界末日般的規模。然而相比風花雪月的浪漫故事,《美國精神病人》這樣的故事對喜歡在看電影的時候被刺疼一下然後引發思考的朋友來說是值得一看的(新浪娛樂評)。
《美國精神病人》中派屈克·貝特曼殺人場面的魅力不在於導演的安排,恰恰在於這個場面本身就是對觀眾的震撼,一個人在殺人之前他甚至不忘向對方解釋自己的音樂體會,這部電影讓人覺得拍攝它的人,都是病態的,敘述暴力場面讓位給人物心理的刻畫,這部電影成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時代寫照,成為對美國80年代的心理探詢(金羊網評) 。

反面評價

女導演瑪麗·哈倫沒有讓最終結局走向極端,而是留給觀眾慢慢思考、任人想像,真假黑白是非虛實,直到結尾才切入故事的真正主題,這樣的結局雖說達到了中和目的,但是缺乏商業娛樂的效果,有些過於自我了,也令大多普通影迷感到遺憾,甚至難以容忍(新浪娛樂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