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乳齒象

美洲乳齒象

美洲乳齒象(Mammut americanum)是北美洲已滅絕的乳齒象,其化石分布在阿拉斯加至新英格蘭,並美國的科羅拉多州至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它生存在370萬年前,並於公元前8000年滅絕。

基本信息

美洲乳齒象美洲乳齒象

時代

美洲乳齒象美洲乳齒象

晚漸新世至晚更新世

產地

北美洲

身高

3米
美洲乳齒象是北美最常見的長鼻類之一,和披毛的猛獁象一樣,它也是適應寒冷氣候動物。身體上覆蓋著厚厚的一層長的粗毛,帶粗毛的皮和骨架還一起被人們發現過呢。
美洲乳齒象的頭很長,但抬不高。它有一對粗大上彎的門齒,成群地在雲杉林中吃草,可能與史前古人類一起生存過。

美洲乳齒象美洲乳齒象

美洲乳齒象(Mammut americanum)是北美洲已滅絕的乳齒象,其化石分布在阿拉斯加至新英格蘭,並美國的科羅拉多州至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它生存在370萬年前,並於公元前8000年滅絕。
美洲乳齒象

美洲乳齒象美洲乳齒象

保護狀況
絕滅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美洲乳齒象美洲乳齒象

綱: 哺乳動物綱 Mammalia
目: 長鼻目 Proboscidea
科: 乳齒象科 Mammutidae
屬: 乳齒象屬 Mammut

美洲乳齒象化石 美洲乳齒象化石

種: 美洲乳齒象 M. americanum
二名法
Mammut americanum
異名
Elephas americanus

名稱規範

一些不太規範的讀物常將美洲乳齒象稱為“乳齒象”,然而嚴格來講,“乳齒象”是3000多萬年來形態各異的嵌齒象、鏟齒象、軛齒象等所有乳齒象亞目成員的統稱,而不應該單獨用來稱呼其中具體一類。

形態特徵

美洲乳齒象與人身材比例
美洲乳齒象身材高大,身長5~6米,身高2.5~3米,上頜有一對很長且彎曲的象牙,但仍不及猛獁那樣發達。頭部碩大但非常低平。背部也不像猛獁那樣高聳。身材更矮胖,骨骼更粗壯。他們是更新世冰河時期北美洲最常見的象類之一,是繼哥倫比亞猛獁象之後的美洲第二大動物。人們不僅找到了很多保存完整的美洲乳齒象化石,還發現了一些保存完好的糞便和消化道,甚至還發現了一些帶毛的骨架,通過這些人們才認識到美洲乳齒象和猛獁一樣身披著毛髮。研究發現美洲乳齒象的毛皮缺乏猛獁那樣的底層短絨毛,所以禦寒功能不及猛獁。

生活習性

美洲乳齒象的分布範圍遼闊,其化石分布從阿拉斯加至新英格蘭,從科羅拉多州至加利福尼亞州南部都有發現。但在北美洲東部的雲杉林和溫暖的低地最為常見。

雖然外表接近猛獁,但美洲乳齒象的牙齒更適合咀嚼樹葉和灌木,而不能適應草類植物,只能三五成群在在北美洲的森林之間遊蕩。最晚期的美洲乳齒象牙齒化石嚴重磨損,這顯示它們曾由於棲息地環境的改變而被迫食用草等非正常的食物。有證據顯示,它們會為了尋找充足的水源而每年冬季和夏季往返於南北。不過和多數動物相反,它們夏天向南,冬季向北,因為冬季的北美洲南部更加乾旱。

美洲乳齒象兩側的象牙生長並不對稱,這說明它們和現代大象一樣偏好使用一側的象牙。有趣的是,研究發現它們的象牙底面每間隔一段距離都有一些由牙本質損壞造成的凹坑。可能是因為雄性爭鬥時,致使象牙下側基部新長出的部分受壓損壞。這些損壞凹坑周期性出現,說明美洲乳齒象可能在每年固定的繁殖季節爭鬥,可能是在春天或初夏。

演化過程

人們認為,美洲乳齒象的祖先可能是在大約2000萬到1700萬年前的冰河期通過白令陸橋來到北美的,並在這裡演化出了美洲乳齒象,這是一個很好的平行演化的例子。儘管美洲乳齒象的牙齒和其他多數乳齒象一樣是低冠的丘形齒,遠不如後期的真象類的牙齒堅硬耐磨,但它們卻在北美洲堅持了很長時間。它們之所以能在北美洲倖存下來,可能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進入北美洲的真象類缺乏在森林生活的種類,從而避免了競爭。

最終滅絕

美洲乳齒象化石
就在更新世即將結束時,曾經長期繁榮的美洲乳齒象卻突然滅絕了。一般公認的滅絕時間是在8000年前左右。不過在密西根州和猶他州都發現了殘存到公元前4000-5000年的美洲乳齒象的化石。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導致其滅絕的原因可能是一場肆虐的結核病。研究人員分析了收藏在美國匹茲堡卡內基自然史博物館的48具美洲乳齒象化石,發現近半數化石都有病毒感染後的痕跡。這說明,晚更新世人類的捕殺以及他們帶來的結核病很可能嚴重削弱了美洲乳齒象種群,再加上環境變化等因素,最終導致了這些林地巨獸的消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