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M1A2坦克

美國M1A2坦克

美國陸軍於1979年推出了M1“艾布拉布斯”系列主戰坦克。當時這種新型坦克集高速、敏捷、火力和先進裝甲於一體,曾盛極一時。1984年,M1A1坦克定型,1985年開始生產,1986年正式裝備。M1A2坦克是M1A1的第二階段改進產品,首輛於1992年出廠,1993年開始裝備部隊。經反覆實彈射擊試驗證明,其裝甲防護能力尤為突出。這種裝甲防護與驚人的快速性和機動性、核生化防護、自動滅火以及彈藥艙相結合,能後保證乘員絕對安全。它的支援能力、殺傷力和作戰性能堪稱為空前絕後的地面作戰系統。

美國M1A2坦克 美國M1A2坦克

美國陸軍於1979年推出了M1“艾布拉布斯”系列主戰坦克。當時這種新型坦克集高速、敏捷、火力和先進裝甲於一體,曾盛極一時。1984年,M1A1坦克定型,1985年開始生產,1986年正式裝備。M1A2坦克是M1A1的第二階段改進產品,首輛於1992年出廠,1993年開始裝備部隊。

簡述

美國陸軍於1979年推出了M1“艾布拉布斯”系列主戰坦克。當時這種新型坦克集高速、敏捷、火力和先進裝甲於一體,曾盛極一時。經反覆實彈射擊試驗證明,其裝甲防護能力尤為突出。這種裝甲防護與驚人的快速性和機動性、核生化防護、自動滅火以及彈藥艙相結合,能後保證乘員絕對安全。它的支援能力、殺傷力和作戰性能堪稱為空前絕後的地面作戰系統。M1A2的主要特點之一是裝有車長獨立穩定式熱成像儀,該熱成像儀具有獵殲式瞄準鏡的目標捕獲能力,大大提高了坦克在能見度很低的情況下與敵交戰的能力。在伊拉克戰爭打響後,美國陸軍裝備的M1A1和M1A2主戰坦克大顯身手,它們與M2步兵戰車M113裝甲運輸車以及AH-64D直升機等現代化武器裝備一道向巴格達推進,為合圍巴格達立下了汗馬功勞。

發展歷史

美國和聯邦德國聯合研製MBT-70主戰坦克於1969年底擱淺。隨後美國在MBT-70基礎上開始研製新的XM803坦克,但仍因結構複雜,成本過高,又於1971年底被國會否決。
在兩個計畫被相繼取消後,美國陸軍隨即於1971年展開研製XM1坦克的計畫。1973年6月陸軍分別與通用和克萊斯勒兩大公司簽訂了研製樣車契約。兩公司均於1976年初推出一輛原型車,經測試與評估,克萊斯勒的設計中選。為紀念原陸軍參謀長,二次大戰中著名的裝甲部隊司令格雷夫頓W·艾布拉姆斯(Greighton W.Abrams)將軍,特把該坦克命名為"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
克萊斯勒公司中標後,1978年製造第2批11輛原型車供測試,美國陸軍於1979年推出了M1“艾布拉布斯”系列主戰坦克。當時這種新型坦克集高速、敏捷、火力和先進裝甲於一體,曾盛極一時,並生產110輛先期批量生產型。第2批原型車經過若干性能測試,改進了一系列問題。1981年2月,美國陸軍正式採購7058輛M1,1984年訂單追加至7457輛。首輛M1於1981年開始服役。
M1基本型生產了2374輛(894輛為強化裝甲的M1-IP型,1984年底推出)。第二階段批量生產型定名為M1A1,火力和防護大幅提升,產量為5415輛;1990年推出最新的M1A2型,國內生產訂單不多,主要是將基本型和A1型改進升級到A2型。
由於M1坦克在海灣戰爭中表現優異,戰後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分別採購了315輛和218輛M1A2型。此外,1988年4月美國國會同意埃及特許生產565輛M1A1坦克以裝備埃及陸軍。1993年開始裝備美國部隊。

性能數據 

美國M1A2坦克 美國M1A2坦克

重量: 69.54

車全長: 9.830米

車寬: 3.658米

車底距地面: 0.482米

單位壓力: 94.2KPa

燃氣輪機: 1500馬力

單位功率: 21.6馬力/噸

最大速度: 66公里/小時

越野速度: 48.3公里/小時

10%坡度: 26公里/小時

60%坡度: 6.3公里/小時

主要武器: 120毫米滑膛炮

並列武器: 7.62毫米機槍

車長武器 12.7毫米機槍

行程: 434公里

越垂直牆高: 1.066米

越壕寬: 2.743米

成員: 4人  

結構特點

美國M1A2坦克 美國M1A2坦克

美國M1A2坦克經反覆實彈射擊試驗證明,其裝甲防護能力尤為突出。這種裝甲防護與驚人的快速性和機動性、核生化防護、自動滅火以及彈藥艙相結合,能後保證乘員絕對安全。它的支援能力、殺傷力和作戰性能堪稱為空前絕後的地面作戰系統。

裝備

該坦克即M1A1第二階段改進產品,改進項目最早於1985年2月1日批准,目前有7項,其中5項計畫在1988年底開始生產,另2項要推遲18個月,產品定型後將稱為M1A2。第二階段項目改進將使M1A1的總體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據報導,M1A2首輛車計畫於1992年出廠,1993年開始裝備部隊。
(1)車長獨立熱像儀(CITV)
這是該坦克的主要特徵之一,由德克薩斯儀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光電分公司研製。該獨立穩定式熱像儀具有獵潛式(hunter-killer)瞄準鏡的目標捕捉能力,將大大提高坦克在能見度很低(黑夜和煙幕)情況下與敵交戰能力。目前正在研究取消原車長觀察用的炮長主瞄準鏡光學延伸裝置。
(2)車長指揮塔(CWS)
在重新設計的指揮塔上,將安裝改進型周視潛望鏡,較大的艙口和機槍座圈等,取消了高射機槍的電動和手動操縱機構。
(3)CO2雷射測距儀
該測距儀工作波長與熱像儀相同,測距範圍加大,穿透煙幕和塵煙能力更強,對人眼是安全的。
(4)駕駛員熱觀測儀(DTV) 
用於取代現裝備的AN/VVS-2駕駛員微光駕駛儀,可晝夜使用並擴大了駕駛員視野。
(5)戰場管理系統(BMS)
亦稱車內通信設備(IVIS),是一種網路數據和信息系統,能自動地提供雙方部隊位置、後勤信息、目標數據和命令等。該設備使用微處理機進行處理,裝在車長熱像儀顯示裝置旁邊,位於車長位置右邊的炮塔內壁上。目前正在研製車輛定位/導航儀。
(6)敵友識別(IFF)裝置和提高生存力(ES)的裝甲外殼
由於經費或技術原因,這兩項改進可能拖延。裝甲外殼旨在增強坦克抵抗頂部攻擊和增強坦克其他部位的裝甲防護。

主炮威力

M1A1坦克上用的是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研製的RH120式120毫米滑膛炮。該炮能發射破甲彈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備彈40發。先進的M25B120毫米主炮能夠產生7200公斤/平方厘米的膛壓,高膛壓使得炮彈的動能增大,在配備了第二代貧鈾脫殼穿甲彈後,可以在2000米的距離上穿透7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

輔助武器

M1A1裝備兩挺7.62毫米機槍(備彈12400發)和一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備彈3000發)。98式裝有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備彈3000發)和一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備彈500發)。輔助火力,M1A1優於98式。

火控系統

M1A1採用的是指揮儀式火控系統。該火控系統最大夜視距離達2000米,即使在能見度不好的情況下,也能達到1200米,對人員的最大發現距離為3000米。具備行進間對活動目標的打擊能力,在行進中射擊2000~3650米之間的運動目標的首發命中率為90%。從發現、跟蹤、瞄準到射擊的反應時間為6.2秒。但M1A1沒有配備的車長瞄準鏡和自動裝彈機。

M1A1採用ACT-1500型燃氣渦輪發動機,最大功率:1103千瓦(1500馬力),最大速度:67公里/小時。從靜止加速到32公里/小時只需6.8秒。它的最大行程為460公里。

M1A1全重58噸,在它車體前部和炮塔上安裝了貧鈾裝甲,它被夾在兩層鋼板之間。這種新式裝甲的防護性能是均質鋼裝甲的5倍。在對付脫殼穿甲彈時,相當於6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在對付空心裝藥破甲彈時相當於13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在核爆炸時,能減少對T射線輻射的吸收,並能防動能彈和化學彈的攻擊。在海灣戰爭中,有幾輛M1A1被伊拉克的T-72的125毫米火炮從正面擊中,但被堅固的裝甲竟將炮彈彈了出去。可見M1A1的裝甲防護力有多強。

美國M1A2的主要特點之一是裝有車長獨立穩定式熱成像儀,該熱成像儀具有獵殲式瞄準鏡的目標捕獲能力,大大提高了坦克在能見度很低的情況下與敵交戰的能力。在伊拉克戰爭打響後,美國陸軍裝備的M1A1和M1A2主戰坦克大顯身手,它們與M2步兵戰車、M113裝甲運輸車以及AH-64D直升機等現代化武器裝備一道向巴格達推進,為合圍巴格達立下了汗馬功勞。

變型車

M1--基型車裝有105mm火炮。生產階段為1980年-1985年
M1A1--進行了多項改進包括使用120mm滑膛炮後期車型裝有重型複合裝甲
M1A2--裝有120mm火炮新型裝甲車長獨立熱像儀和導航系統
M1重型突擊架橋車--使用改進了的M1底盤
所有M1系列還可以在車前加裝推土鏟和掃雷裝置

現代化改裝

美國軍方已與通用動力公司簽署了對M1A2型“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進行再次現代化改裝的契約。此次接受改裝的坦克數量為180輛,改裝費用為2.578億美元。按照契約,這180輛曾經按照“系統增強組件(SEP)”計畫進行過升級的M1A2型坦克將安裝新型顯示器、瞄準設備、發動機和與步兵保持聯繫的通信系統。據悉,改裝這批坦克所使用的設備將與美軍“未來戰鬥系統”裝備的系統基本相同。改進工作將於2009年秋季開始,2010年秋季結束。該計畫借鑑了美軍在伊拉克行動中所積累起的經驗,不但強化了裝甲防護能力,而且還完善了各車載設備在沙漠極端作戰條件下的穩定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