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足球大聯盟

美國足球大聯盟籌建於1993年,聯賽於1996展開,創始隊伍是十支。

基本信息

簡介

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籌建於1993年,聯賽於1996展開,創始隊伍是十支
Eastern Conference (哥倫布機員,華盛頓特區聯,新英倫革命,紐約大都會明星和坦帕灣反叛)
Western Conference (科羅拉多急流, 達拉斯燃燒,堪薩斯城巫師,洛杉磯銀河和聖荷西地震)
1998年聯盟擴充到12支球隊,增加了西部的芝加哥火焰和東部的邁阿密聯合,200年聯盟重劃區域分為東區,中區和西區,芝加哥,坦帕灣,達拉斯和哥倫布被移到中部賽區,但是2001年兩支佛州球隊邁阿密聯合和坦帕灣反叛解散了,聯盟又重回10支隊伍,聯盟也回到了東西兩區的模式
隨著2004賽季的到來,聯盟擴充了位於猶他鹽湖城的皇家鹽湖城隊和美國芝華士隊,芝華士隊和洛杉磯銀河共用一個主場Home Depot Center,這兩支球隊被安排在西部賽區,而堪薩斯城巫師被移到東區
聯盟希望在新到來的07賽季擴充兩支新球隊,多倫多(取名多倫多國際Inter Toronto FC)基本鐵定,城市興建了專業的足球場,其他可能的球隊包括重返大聯盟的聖荷西地震,西雅圖,辛辛那提,克利夫蘭,聖路易斯和密爾沃基都有機會,其他經常被提及未來擴充對象包括羅切斯特,聖安東尼奧,費城和邁阿密聯合的回歸
2005賽季後聖荷西地震遷往休斯敦,後改名為休斯敦1836,因為1836年是休斯敦建城之年.不過現在球隊已更名為休斯敦迪納莫
2006年紅牛公司收購紐約大都會明星將隊名改為紐約紅牛

規則

聯盟創建之時就十分的美國化,首先是時間採用90分鐘用倒計時,只要計時結束比賽就結束
比賽如出現平局採用獨特的35碼單刀球決勝負的方式。進攻球員在禁區外開始帶球,必須在5秒種內將球射入對方的球門,門將則可以用出擊的方式阻擋對方得分,贏得球隊得到1分,輸得球隊沒有分
可是獨特的規則沒有吸引美國觀眾的眼球還使得喜歡傳統足球的球迷遠離了大聯盟,所以聯盟1999年將平局後的單刀球tiebreake給取消了。2000-2003設定了金球模式(如果10分鐘內還沒有進球就以平局收場)2004取消了金球模式,以傳統的90分鐘平局各取1分收場
以前引進過貝肯鮑爾,貝利,穆勒這樣大牌的是北美足球聯賽 North American Soccer League,這個聯賽在1984年倒閉了
因為美國有四大聯賽的主流體育加上歐洲足球聯賽的高水準使得美國足球聯賽在夾縫中生存,美國女足大聯盟已經破產倒閉了
美職聯分東、西兩岸,各有6支球隊競逐,每隊要進行32場常規賽,包括面對同岸球隊4次(2次主場及2次作客)及不同岸球隊2次(主客場各1次)。得分計算:每場賽事勝方得3分,負方則無分,和局兩隊則各得1分。最後以積分多寡排名次序,若積分相同則以對賽成績來區別排名,若對賽成績仍未能區別,則以得失球來決定。
完成常規賽後東岸及西岸積分榜頭四支成績最佳的球隊出線季後賽,季後賽以淘汰制形式進行,由東、西岸球隊各自對賽以決出東、西岸冠軍,四強對賽由第一名對第四名,第二名對第三名,採取兩回合制,若兩回合打和則要進行上、下半場各15分鐘的加時賽,加時後仍未分出勝負則要互射十二碼定勝負。東、西岸決賽及總決賽均是以一場定勝負,若法定時間內不分勝負將進行上、下半場各15分鐘的加時賽,加時後仍未分出勝負則要互射十二碼定勝負。

參賽球隊

東部聯盟

芝加哥火焰 (Chicago Fire)
堪薩斯城競技(Sporting Kansas City)
休斯頓迪納摩(Houston Dynamo)
華盛頓特區聯隊(D.C. United)
哥倫布機員 (Columbus Crew)
新英格蘭革命 (New England Revolution)
紐約紅牛 (Red Bull New York)
多倫多FC(Inter Toronto FC)
費城聯合(Philadelphia Union)

西部聯盟

溫哥華白浪(Vancouver Whitecaps)
科羅拉多急流(Colorado Rapids)
FC達拉斯(FC Dallas)
波特蘭樹林(Portland Timbers)
美國芝華士(C.D. Chivas USA)
洛杉磯銀河(Los Angeles Galaxy)
皇家鹽湖城(Real Salt Lake)
聖何塞地震(San Jose Earthquakes)
西雅圖探測器(Seattke Sounders)

過往曾經參賽球隊

* 邁阿密聯合 (Miami Fusion,1998年至2001年)
* 坦帕灣叛亂 (Tampa Bay mutiny,1996年至2001年)

未來加盟球隊

蒙特婁撞擊(Montreal Impact,2012年)

歷屆冠軍

* 1996年 - 華盛頓聯隊
* 1997年 - 華盛頓聯隊
* 1998年 - 芝加哥火焰
* 1999年 - 華盛頓聯隊
* 2000年 - 肯薩斯巫師
* 2001年 - 聖荷西地震
* 2002年 - 洛杉磯銀河
* 2003年 - 聖荷西地震
* 2004年 - 華盛頓聯隊
* 2005年 - 洛杉磯銀河
* 2006年 - 休斯頓迪納摩
* 2007年 - 休斯頓迪納摩
* 2008年 - 哥倫布機員
* 2009年 - 皇家鹽湖城
* 2010年 - 科羅拉多激流

歷屆MVP

年份 冠軍 位置 球隊
1996 Marco Etcheverry 中場 華盛頓特區聯
1997 Jaime Moreno 前鋒 華盛頓特區聯
1998 Peter Nowak 中場 芝加哥火焰
1999 Ben Olsen 中場 華盛頓特區聯
2000 Tony Meola 門將 堪薩斯城巫師
2001 Dwayne De Rosario 前鋒 聖何塞地震
2002 Carlos Ruiz 前鋒 洛杉磯銀河
2003 Landon Donovan 中場 聖何塞地震
2004 Alecko Eskandarian 前鋒 華盛頓特區聯
2005 Guillermo Ramírez 中場 洛杉磯銀河
2006 Brian Ching (華裔,程拜仁) 前鋒 休斯敦迪納摩
2007 Dwayne De Rosario 中場 休斯敦迪納摩

其他資料

最佳球隊是華盛頓特區聯,總共贏得四次冠軍(1996年、1997年、1999年及2004年)。
其他贏得2次或以上球隊:
聖何塞地震 (2001年、2003年) 及洛杉磯銀河 (2002年、2005年).
成功衛冕冠軍球隊: 華盛頓特區聯 (1996年、1997年)及休斯敦迪納摩(2006年、2007年)
華盛頓特區聯在1996年至1999年連續四年晉身決賽。
最多參與球隊次數 (6) :華盛頓特區聯: 4勝(1996, 1997, 1999, 2004); 1負 (1998)
大聯盟杯冠軍亦同時贏得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支持者盾杯(常規賽積分榜排第一):
華盛頓特區聯 (1997年、1999年)、堪薩斯城巫師(2000年) 及洛杉磯銀河足球俱樂部 (2002年)、哥倫布機員 (2008年)。
只有兩支隊伍在季後賽以全勝姿態贏得大聯盟杯:
華盛頓特區聯 (1997年5場全勝)、芝加哥火焰 (1998年5場全勝)。
奪得杯賽冠軍而在季後賽敗仗最多球隊是2000年冠軍堪薩斯城巫師(一次法定時間,一次12碼)。
大聯盟杯得主在常規賽最差的成績是2005年 洛杉磯銀河,他們在西岸以第四名完成比賽,大聯盟是第九9,勝負率是.500(13勝13負6和),得失球差是負1(44-45)。大聯盟杯得主第二最差常規賽的記錄是2004年的華盛頓特區聯,是東岸第二名,在大聯盟排第四,得勝率為.524(11勝10和9負)得失球差為1個(43-342),在平均分數上,聯隊還要較銀河隊為差。
大聯盟杯亞軍最差的成績是1997年的科羅拉多急流,西岸第四,大聯盟第7,得勝率為.444(12勝15負5和)[2]以及50-59的負得失球差。第二差的成績是2002年的新英格蘭革命,他們以第一完成東區聯盟,但在大聯盟中只排第五,以及有.462(12勝14負2和)的得勝率,得失球同樣是49球。
大聯盟杯同時在同一個球季贏得美國公開杯是:
華盛頓特區聯 (1996年)、芝加哥火焰(1998年)及洛杉磯銀河(2005年)
除了2001年、2006年及2007年,大聯盟杯冠軍球隊在常規賽排行第一或第三,此外亦有三次是支持者盾杯冠軍及大聯盟杯冠軍(1999年、2000年及2003年)。 2006年球季是首次出現不同球隊贏得各項比賽冠亞軍:[3]
美國公開杯冠軍:芝加哥火焰、亞軍洛杉磯銀河
支持者盾冠軍:華盛頓特區聯、亞軍:FC達拉斯
大聯盟杯冠軍:休斯頓迪納摩、亞軍:新英格蘭革命
2005年為止洛杉磯銀河是唯一一支球隊能夠在每個球季均能晉身季後賽。不過在2006年記錄告終。[4]目前為止休士頓迪納摩是唯一一支成立以來均能成功晉身季後賽球隊。
衛冕球隊無晉身季後賽包括:華盛頓特區聯 (2000年)及洛杉磯銀河足球俱樂部 (2006年).
2006年首次以點球決勝負,休斯頓迪納摩以4-3擊敗新英格蘭革命。兩隊在加時賽取得進球。最後1-1平手。
休斯頓迪納摩 (2006年)、芝加哥火焰 (1998年) 及華盛頓特區聯 (1996年)在第一個球季比賽贏得大聯盟杯的球隊。
新英格蘭革命連續三年在決賽敗北(2005年、2006年及2007年)
新英格蘭革命,連續三年晉身決賽,平均進球次數僅排1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