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44巴拉克•胡賽因•歐巴馬

 

null美國總統-44巴拉克•胡賽因•歐巴馬

 [簡體] 歐巴馬
 [繁體] 歐巴馬
 [英文] Barack Obama

個人資料

全名:巴拉克•胡賽因•歐巴馬(小)(Barack Hussein Obama Jr.)(台灣地區譯為歐巴馬)
美國第44任總統(2008年11月5日當選)
黨派:民主黨
公職:伊利諾州聯邦參議員(2004年首次當選)
伊利諾州州參議員(1997-2004)
職業背景:1993-2004,Miner Barnhill & Galland律師事務所律師(伊利諾州芝加哥)
2008年11月5日,巴拉克.歐巴馬先生,率先贏得297張選舉人票,當選第45屆美國總統。
歐巴馬贏得這場歷史性大選最後的勝利,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
生日:1961年8月4日
出生地:夏威夷檀香山
居住地:伊利諾州芝加哥市
教育背景:1983年獲哥倫比亞大學文學學士學位;1991年獲哈佛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
婚姻狀況:1992年結婚,育有二女
宗教信仰:聯合基督教會
競選主頁:www.barackobama.com
著作:《希望無畏:開墾美國夢的思考》(The audacity of Hope: Thoughts on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2006];
《父親留下來的夢想:種族與傳統的故事》(Dreams from my Father: A Story of Race and Inheritance)[1995]

生平簡介

歐巴馬出生在美國夏威夷,父親是一位來自肯亞的留學生,母親是美國堪薩斯州的白人。歐巴馬先後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於1996年首次當選為伊利諾州參議員,2004年在伊利諾州首次當選為國會參議員,成為美國國會歷史上的第5位、本屆國會中唯一一位黑人參議員。
並在台北時間2008年11月5日當選為新一屆的美國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
在2004年7月,民主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歐巴馬被指定在第二天做“基調演講”。所謂“基調演講”,就是民主黨人闡述本黨的綱領和政策宣言,通常由本黨極有前途的政治新星來發表,1988年做“基調演講”的人就是時任阿肯色州州長的柯林頓。歐巴馬不負眾望,他親自撰寫演講稿,並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在演說中他提出消除黨派分歧和種族分歧、實現“一個美國”的夢想。
45歲的歐巴馬演說極具魅力,燦爛的笑容更虜獲許多民眾的心。與過去有意競選總統的黑人前輩相比,歐巴馬是首位在初選前民調獲得全國性支持的明日之星,打敗2008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熱門人選之一的希拉蕊,成為民主黨總統競選人。
歐巴馬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就已在政壇造成一股鏇風,甚至有人把“歐巴馬現象”拿來與前總統甘迺迪1960年挾帶強大人氣進軍白宮來相提並論。
不過也有許多黑人表示對於歐巴馬並沒有認同感,評論家也認為競選總統他還稍嫌太嫩,歐巴馬需要努力的空間仍然不小。

當選美國第44屆總統

美國民主黨黑人參議員準備參加下屆總統競選
美國民主黨黑人國會參議員貝拉克•歐巴馬於2007年1月16日宣布,他有意參加2008年的總統競選。他已於當天向美國聯邦選舉機構提交了有關檔案,並成立一個委員會,以評估他參加總統競選的可行性。
歐巴馬16日在其網站上發表聲明說,數月來他一直在考慮是否參加2008年的總統選舉,但參加與否不會取決於媒體宣傳和個人抱負。過去6年中,聯邦政府所作的決定以及所忽視的問題使美國處於一種非常不安全的境地,美國陷入了一場本不應該發動的“不幸的、代價高昂的”戰爭,而身在華盛頓的領導人卻不能以一種實際的方式進行合作。
貝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是非洲裔美國人,伊利諾州聯邦參議員,在黑人選民中占有強大優勢。目前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民主黨總統初選中,候選人歐巴馬以顯著優勢戰勝希拉蕊贏得南卡初選。截至目前的點票結果,歐巴馬的得票率為55%,遠遠高於希拉蕊和愛德華玆。該場勝利在情理之中,由於黑人選民幾乎占據了南卡州民主黨初選合格選民的半數,在那裡,有關種族的話題是最近經常討論的議題。此外,歐巴馬日前宣稱他從一開始就反對伊拉克戰爭,不像希拉蕊投票贊成出兵伊拉克。
200多年前,美國大選,林肯只能坐著馬車來巡迴演講;七八十年前,為了獲得勝利,羅斯福已可以拿著廣播喇叭進行宣傳;到了甘迺迪時代,在電視上面對萬千觀眾發表演說成為了常態。
如今,2008年美國大選,不管是民主黨的歐巴馬(Barack obama)、希拉蕊,抑或共和黨的麥凱恩,都爭先恐後開設個人網站,宣傳政治綱領、播放競選廣告,發布即時動態,同時也收集民意民聲。
Du主播曾向歐巴馬競選團隊申請採訪,接到的卻是邀請捐款的郵件:“你的支持比以往更重要,請捐款25美元,網址是……”
矽谷的一位資深專家評論:“能夠利用網路全部潛力的競選者,將在總統大選中脫穎而出。”《紐約日報》也認可這一點:“2008年,決定總統大選結果的關鍵因素不是誰更懂政治,而是誰更懂網路。”
網際網路,這種最開放、最民主的媒介形式,已深度參與到選舉的政治事務中。
歐巴馬,47歲的黑人偶像,憑藉著平民出身、經歷複雜的優勢,打出“革新”、“夢想”的旗號,在一臉陽光的帥氣中,成為了最會利用網際網路工具的人。
在WEB2.0的強力推動下,歐巴馬會成為“2.0總統”嗎?
Part I:聚沙成塔的網路“吸金”高手
希拉蕊與歐巴馬
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公布的資料顯示,歐巴馬在今年1月份收到的3600萬美元捐款中,有2800萬美元是通過網際網路募集到的,而且,其中90%的捐款,單筆金額都在100美元以下。
和傳統的通過競選集會,以及舉行募款餐會的模式大不相同的是,歐巴馬得到的這些小額捐款,多半是自發的網上轉賬。
這應該被看作一個信號。
美國國會規定,每個人向總統候選人捐助選資金,不得超過2300美元。因此,美國總統候選人必須爭取儘可能多的捐款者,才能在籌款額上壓倒其他對手。
早在2007年第一季度初選時期,他小試牛刀,被人稱為“菜鳥”的他“一鳴驚人”:通過網際網路,獲得了10萬人的捐款,人數是希拉蕊的兩倍!捐款數額也超過了希拉蕊。從那時開始,歐巴馬就擁有一個“網路提款機”。
《時代周刊》評論:“歐巴馬所得的100美元募款,可能來自數千位不計名的普通支持者,但帳面上無法看到的數據,將在未來的選票數量上體現,人們期待著這樣的驚喜。”
資料顯示,為歐巴馬籌款的馬克•戈倫博格,是矽谷的一位風險投資專家,2004年大選時曾幫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約翰•克里在加利福尼亞州籌款。
馬克•戈倫博格,加上加利福尼亞州前審計長、eBay創始人之一史蒂夫•衛斯禮,還有其他一批網路精英,幫助歐巴馬將官方網站(BarackObama.com)打造成了一個支持者的活動中心——只要在網站上註冊,就能得到名為“我的歐巴馬”(“MyObama”)的網路即時通告,詳細了解歐巴馬的動態。
歐巴馬的個人競選網站
冬粉們在網站上輸入自己的郵政編碼,就能得到所在地區為歐巴馬進行助選活動所具有的信息列表,並據此加入支持歐巴馬的團體。
戈倫博格說:“這些集會吸引了社區人群的極大興趣。人們一回家就上網捐款。而這些人以前從沒捲入過競選活動。”
相形之下,歐巴馬的黨內對手——希拉蕊,也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設定了類似的“郵編定位”功能,以聚攏和發展支持者,但效果遠遜於歐巴馬。
原因是,歐巴馬進入了WEB2.0時代。
Part Ⅱ:“2.0時代的基督徒”
歐巴馬和他的競選團隊,將WEB2.0技術2.0技術用在了選舉上。打開他的網站,我們看到,上面大量使用了web2.0的元素——以藍、白色調為主,藍色環繞在新聞內容周圍,營造出海洋一般的感覺;
“捐贈”的連結做成紅色的小橫條,明顯而不突兀,文字新聞、視頻等詳細的分類信息橫列在頁眉處;
“尋找事件”、“打電話”、“登記投票”、“志願者”等最關鍵的助選內容和“歐巴馬部落格”分別被放在頁面第一屏的右上角和左下方;
底部是歐巴馬支持者分布地圖,和他在Facebook、Myspace、YouTube等網站的內容連結。
通過分布者地圖,支持者們可以很方便地相互聯繫,也可以在網站裡交流信息、建立部落格、召開網上集會等。
熱心的冬粉,通過my space這類交友網站,積極地為歐巴馬拉票——一個名叫喬•安東尼的歐巴馬熱心“冬粉”,靠著一己之力,竟然為歐巴馬斂聚了16萬人的支持!
還有電子郵件——只要在網站登記了的人,每天都會收到郵件,隨時了解歐巴馬和選舉一切相關信息。比如,要是正在實況轉播歐巴馬的辯論,他們會叫你馬上去看。
偶爾,歐巴馬和他的團隊還會製造緊張氣氛──當希拉蕊為競選捐出500萬美元時,歐巴馬的競選班子馬上發出訊息說,我們也得迅速趕上。不到24小時,人們為歐巴馬捐贈了足足800萬美元。
與歐巴馬不同,希拉蕊更看重傳統媒介——她在豪馬頻道(hallmark Channel)舉行的社民會議,大概有25萬觀眾收看。但效果遠遜於歐巴馬——黑眼豆豆組合(Black Eyed Peas)根據歐巴馬的演講詞製作了精美的音樂電視,每天的網上瀏覽量就接近一百萬!
“這是網際網路時代,歐巴馬知道經常上網和有時間在網上發表言論的人都不是有錢人,因為有錢人大都沒那么多時間,也不會自降身份與窮人一起爭論”,一位歐巴馬的支持者表示,“如果以支持人數作為評判,歐巴馬無疑將獲勝。”
Part Ⅲ:助威的“歐巴馬女郎
更讓歐巴馬開心的是,網路上出現了許多力挺他而又引起巨大轟動的視頻內容,這為其聚集了大量人氣。
最初的時候,有好事者將希拉蕊惡搞成高高在上的老大,然後被一錘子敲碎,最後出現的則是歐巴馬競選網站的網址。
接著,26歲的模特埃廷格(Amber Lee Ettinger),以性感造型為歐巴馬拍了一個短片,上載YouTube後,非常火爆,點擊次數逾540萬次,入選YouTube.com、《People》雜誌和《新聞周刊》2007年度十大短片之一。
而埃廷格與歐巴馬從未謀面,也未決定把票投給誰。“如果有機會見面的話,我想先見他的太太和家人,我要跟奧巴馬太太說,我不是要取代她的位置,拍這些短片只是好玩。”埃廷格說。
當然,因為這些短片的緣故,埃廷格自己也紅了起來,多家報紙和電視台都找上門來,約她採訪。
今年1月,這位火辣性感的“歐巴馬女郎”再度現身,穿上超人的衣服,化身“歐巴馬女俠”,為歐巴馬打氣助威。
歐巴馬的支持者
這類含有娛樂、搞笑風格的短片,為歐巴馬帶來了廣泛的人氣,於是他的演講也在網上大行其道。
數據表明,他在費城演講的視頻在Youtube上的播出次數,超過了所有電視頻道直播時的觀眾人數之和。
Youtube網站負責新聞和政治內容的史蒂夫•格羅夫表示,奧巴馬費城演講視頻成為Youtube有史以來收視率最高的政治人物視頻。
於是,歐巴馬和其他競選者團隊里,都多一個職位——攝像師,工作就是將競選的精彩片段剪輯後放到網上,為選舉造勢。“要知道,在網上一個小小的失誤就可能讓他們失去幾個點的支持率,這也是他們最頭痛的地方。”
Part Ⅳ:“美國夢”的化身
“他(歐巴馬)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懂得如何發揮自己的平民化優勢,通過手機簡訊、網際網路、部落格、書籍等各種媒體,吸引著更多的年青一代,和被政治忽略的數量龐大的非主流人群。”有一家媒體這樣評價。
這確實道出了歐巴馬廣受關注的原因:身世和經歷。
和萬千網民一樣,歐巴馬是普通人家的孩子——1961年出生於夏威夷的他,父親老貝拉克•歐巴馬是肯亞一名黑人經濟學家,母親鄧納姆則是一名白人女教師。
婚後不久,老歐巴馬拋妻別子,前往哈佛大學讀博士,畢業後,帶著另一名美國女人回到了肯亞,成為他第三任妻子。
鄧納姆,則在歐巴馬6歲那年,嫁給印尼石油公司一名經理,4年後離婚。歐巴馬在雅加達度過四年後,回到夏威夷,和外祖父、外祖母擠在一個很小的公寓裡生活。
“當時,我與任何一個絕望的黑人青年一樣,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何在。”歐巴馬在自傳《源自父親的夢想》中這樣寫道,“菸酒、大麻……我希望這些東西能夠驅散困擾我的那些問題,把那些過於鋒利的記憶磨到模糊。”
歐巴馬說,父母兩人多次的婚姻,給他帶來了7個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其中一個妹夫還是華裔。
如此出身,沒有阻擋歐巴馬向上攀登的步伐——他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先是在一個窮人社區工作,年薪只有1.3萬美元。
後來考入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律師,接著從政,當上州議員。2004年,他成為了國會參議院內唯一的黑人議員。
在整個參議院裡面,他是惟一需要自己去報稅的人。為了獲得競選國會參議員的經費,他一家甚至把公寓拿出去抵押了。
這些故事說起來,當然讓人感到心酸,但卻感到著美國人——底層出身,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簡直就是真實、生動的“美國夢”故事!
曾採訪過他的一名網站主編說:他(歐巴馬)在網際網路上如此受歡迎並不讓我驚奇。他剛剛46歲——對於贏得大多數互聯網一代來說足夠年輕。他早期深入社會性網路,在網路票選中獲得年輕人的青睞可能獲益於早期的培養。
一年多來,來自美國各地的幾千上萬名年輕人——大多是學生――回響歐巴馬發出的謀求變革的號召,前來參加奧巴馬的競選活動。一個細節是,報名為歐巴馬在愛荷華州競選提供服務的志願者人數太多了,歐巴馬的團隊已無法為他們安排住所!
Part Ⅴ:網際網路時代的黑小子
網際網路時代的黑小子
這年輕的支持者成就了歐巴馬。他們年齡大多不超過20歲,不僅對17歲和18歲的首次投票者有著巨大影響,而且在網路上,他們是有號召力的主角。
為他們看重的是,靠著個人努力成功的歐巴馬,身上有著自己的影子,也寄予了網際網路的精神——自由開放,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
百度貼吧的一位網友這樣寫道:“誰都有自己的夢想和理想,如何實現?歐巴馬就是榜樣!”
另一位吧友說:“我不了解他的政策,但是我覺得他好帥,而且儒雅,演講又有激情,可以說是美國政壇文筆最好的……”
或許,沒有哪一屆美國總統選舉,像今天這樣通過網路而活力四射,也沒有哪一位“草根”如歐巴馬式的候選人,通過網路而獲得大量的支持。
當然,歐巴馬們聽到的不僅僅是支持,還有尖刻的反對——更多時候,他們無法控制他們的信息以何種方式在網上傳播,又被大眾如何解讀。
3月中旬,美國廣播公司(ABC)新聞台曝光了歐巴馬所屬的三一聯合基督教會牧師賴特富有爭議性的一組錄像。媒體還發掘出,這位牧師在9•11後的首個布道會上宣稱,美國遭受恐怖主義罪有應得。
這給歐巴馬添了大麻煩,他不得不發表文章《我的信仰和我的教會》,同時又針對種族問題,做了長達40分鐘的演講。
與此對應,在網路流行賴特錄像的階段,歐巴馬的支持率持續走低,而隨著他的澄清文章和演講四散遠播後,他的支持率開始提升。
歐巴馬標識
這,或許就是網際網路的魅力——所有人都平等、真實,在爭議中獲得民主。
電子行銷家(eMarketer)網站的高級分析師本•麥克林認為,“在古希臘,公民不僅有權利而且有義務參與國家的決策。而今天候選人要對網路提出的政治問題直接回答,這種方式是回到了民主的源頭。”
那么,歐巴馬,這個網際網路時代的黑小子,最終能否從這場彰顯網路力量的選舉中勝出,我們拭目以待。
歐巴馬近況(歐巴馬民調領先希拉蕊10% 第二次以兩位數超前)
蓋洛普民意測驗中心9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歐巴馬繼續擴大與黨內對手希拉蕊-柯林頓的差距。目前歐巴馬以51%,領先希拉蕊的41%。
這是繼3月29日的民調中歐巴馬以52%比42%超前希拉蕊之後,第二度以兩位數領先。
據“中央社”報導,蓋洛普分析指,希拉蕊這一輪民調的下降,應該是受到她的首席選舉策略顧問被曝光支持美國與哥倫比亞自由貿易協定的影響,以及柯林頓夫婦上周公布過去8年報稅數據時,顯示他們夫婦過去8年財產增加了100多萬美元有關。
在兩黨競爭方面,奧巴馬擴大領先共和黨準總統候選人麥凱恩的差距,但仍在抽樣誤差範圍之內。目前歐巴馬的支持度為46%,麥凱恩為44%。
如果民主黨由希拉蕊出線迎戰麥凱恩,兩人將以46%打成平手。
歐巴馬的信仰
民眾最需要的不是他人代表,而是自我表達。他們更應該積極參與的,是那些切實影響他們日常生活的地方決策過程,在這種參與中,表達自己的意願,學會做一個負責和成熟的公民。歐巴馬紮根社區的實踐,表達的就是這樣的思想 
美國2008年總統大選殺出一匹黑馬--47歲的民主黨黑人候選人貝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三年前,歐巴馬競選伊利諾州參議員時,他在全國政治舞台上還是跑龍套的小角色,如今卻成了前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的黨內初選最大對手。希拉蕊的丈夫做過8年總統,希拉蕊自己已經當了7年參議員,在民主黨內可謂樹大根深。但歐巴馬今年上半年的籌款數量居然超過了希拉蕊,雖然銀行里的競選存款總數還是希拉蕊略多。歐巴馬鵲起的名聲,連帶地把他的兩本書也推上了暢銷排行榜:自傳《父親的夢》(1995年初版,今年重印)和闡明政治觀點的《無畏的希望》(去年年底出版)。
歐巴馬的自傳里,與目前的競選最有關的,是他在芝加哥黑人社區的活動。其中最出人意料的,是本來不信教的歐巴馬,在服務社區的過程中變成了教徒。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現代知識分子如何看待宗教和信仰,也就成了《無畏的希望》里的有趣一章。
歐巴馬的母親是白人,父親才是黑人。他的外公,本來住在堪薩斯州,離伊利諾州邊境很近。為了逃離小鎮的單調生活,外公向西一直走到夏威夷。歐巴馬的父親來自非洲肯亞,在美國讀書時與他的母親相識於夏威夷。母親學的是人類學專業,畢業後去印度尼西亞做野外研究;父親則回到肯亞,實踐他的救國理想。歐巴馬小時候在印尼讀書,十歲回到夏威夷,由外公外婆撫養。他的經歷與一般美國黑人很不同,但歐巴馬一直有“歸根”願望,覺得自己應該移回黑人社區,真正成為黑人的一員。
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之後,歐巴馬在華爾街的諮詢公司幹了兩年,還是決定放棄高薪和誘人前程,轉去社區為人民服務。1985年,芝加哥一家民權組織雇用歐巴馬為社區“組織者”(community organizer)。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痛定思痛,各國政治學教授和社會主義理論家開始考慮一個棘手問題:民眾,應該在多大程度上參與國家管理?社會調查多次表明,下層民眾中存有較多的階級、種族和性別偏見。歷史教訓也一再證明,下層民眾缺乏理性思維能力,他們的政治行為常被感情所左右。特別是在尚未建立堅實民主傳統的國家,民眾容易為那些煽動民族沙文主義的野心家所欺騙,結果像德國人那樣選出希特勒式的新獨裁者,給自己和其他民族帶來巨大災難。但是,限制民眾的選舉權,也是一種專制。開放選舉,可能導致混亂和新的專制;取締選舉,本身就是專制,那么民主的出路何在?
對這問題的主流思考,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民眾最需要的不是他人代表,而是自我表達。簡單地講,最重要的還不是“到民眾中去”,比如某人請民眾選舉自己,選上後,他將在議會提出最低工資法案,讓窮人多掙一點錢。最重要的是“從民眾中來”,讓民眾自己表達自己的需要。這需要未必是提高最低工資。A鎮人或許最想要一所好學校,給子女一個好前程;換了B鎮,最要緊的可能是戒除賭博惡習,否則,即使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也不會提高。A鎮和B鎮的問題都是當地性的,並不能依靠全國性的政策調整來解決--缺乏政治經驗的下層民眾,其實不必過多參與全國性政治。他們更應該積極參與的是那些切實影響他們日常生活的地方決策過程,在這種參與中,表達自己的意願,學會做一個負責和成熟的公民。民主制度需要建立在社區民主的基礎上。
這些思考,後來和社會學的城市社區研究結合起來,發展為如今在政治學、社會學和文化批評領域都很熱門的各類社區理論(communitarian theory,這裡的“社區”定義已不限於行政上的)。歐巴馬在芝加哥的實踐,其實是這類理論的某種套用。
歐巴馬在社區工作了三年,他的努力有所成就。各街道都有了民眾組織;搞了幾次社區清理垃圾活動;迫使芝加哥房管局修繕貧民住房(這些房子是市政府分配給窮人住的,因此美國也有管理這些公房的房管局);迫使城建部門改善社區道路、照明;組織社區青年與僱主見面;在中學開展針對男生的“大兄弟”活動(由一名男性成人帶一個單親家庭的男孩),等等。歐巴馬在當地成了小名人,經常受邀參加討論會,就各類社會問題發表意見。
歐巴馬改變社區,社區也改變了歐巴馬。首先是歐巴馬找到了自己的社區,他成了芝加哥黑人的一員。當歐巴馬暫時離開芝加哥去哈佛念法律時,同學們起初都以為他就是美國中西部的黑人,看不出他是混血兒,也看不出他那些海外經歷的痕跡。歐巴馬被芝加哥黑人社區融化了。
歐巴馬的另一大轉變,是他找到了信仰。
歐巴馬的社區建設,需要一個組織基礎,因此他主要是和教堂牧師合作。教會其實就是黑人區的“白道”(黑道當然是幫派)。教堂也提供了開會和活動的場地。但這些教堂普遍處於衰落狀態。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打破了種族壁壘,白人房主再因為膚色而不賣房給黑人就犯法了。於是家境較好的黑人都搬到郊區中產階級社區去了。隨著中產階級的遷出,黑人區日顯貧困。
比貧困更嚴重的是精神失落。從困難環境中奮鬥而出,需要一套價值系統:家庭穩定,尊重知識,自律,苦幹,有同情心,樂於幫助他人,等等。教會就能提供這樣的價值。那些實踐教會價值的黑人男性,成了有能力在郊區買房的醫生、教師、會計、公務員。因為搬走的都是教會骨幹,那些凝聚教友的金科玉律,I am my brother's keeper (我是同胞弟兄的守護人),Feed Lord'slamb(幫助撫養主的羔羊),在黑人社區漸漸地失去了昔日的感召力。
在三年的社區活動中,人們經常問歐巴馬一個問題:你這樣有能力的黑人,到處都希罕,大學、大公司巴不得搶了你掛在牆上,當作標榜種族平等的戰利品,為什麼你要留在這裡,在瑣碎細事上消磨才華?社區居民們懷疑歐巴馬能否堅持下來。
和歐巴馬一起工作的社區居民,也都是教徒,大多是退休工人和有點年紀的家庭婦女。歐巴馬問他們:退休了為什麼不在家過安心日子,卻要出來自找麻煩?他們回答說:我們是出於信仰。他們一則有時間;二則有經歷,他們仍然記得,當年馬丁•路德•金把黑人代入《聖經》中猶太人爭自由求解放的故事,用《聖經》的語言掀起了黑人爭自由求解放的風暴。他們曾經跟著黑人牧師高呼眾生平等的口號,Wetooare made in God'simage(我們黑人也是上帝按他自己的形象創造的),他們仍然想證明,黑人也有能力管好自己。
歐巴馬的母親,作為人類學家,將宗教當文化現象來研究,家裡擺著《聖經》、《可蘭經》,甚至還有佛經。歐巴馬在印尼讀過天主教學校,也讀過伊斯蘭教學校。到芝加哥時,他並不是教徒。但在改善社區並融入社區的過程中,歐巴馬終於意識到,要堅持下去,要取得社區居民的信任,他需要信仰的指導。
新教有各種教派,歐巴馬後來選擇的一個教堂,成員以專業人士為主。打動歐巴馬的是他們的一條誓言:鼓勵成功,但成功後堅決摒棄“中產階級態度”--主要指有了點錢就搬離黑人社區,似乎自己比留下的人高明似的。
教會也讓歐巴馬學到了一種在美國很能打動人心的說話方式。知識分子說到種族平等,可能會引用《獨立宣言》里的名言。即使這些美國人都知道的名言,比起黑人牧師簡單而直指教徒良心的We too are madein God's image,對文化程度較低的黑人,也是後一種說法更有感染力。
1991年,歐巴馬從哈佛畢業,他又回到芝加哥,並且結婚生女(兩個女兒),真的在黑人社區紮根長住了。2004年他競選成功,進入參議院,成了美國歷史上第三位黑人參議員。在歐巴馬和其他人士的推動下,從1999年開始,芝加哥市政府推出了一個為期15年的改建計畫,拆除南部黑人區的舊房子,重建高標準公寓,吸引中產階級回歸,形成各級收入家庭都有的新社區。
2004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大會上,歐巴馬是主要發言人之一。他的黨內名聲就是這一炮打響的,光芒簡直蓋過總統候選人約翰•克里(John Kerry)。發言三分之一是官話,偉大的克里參議員將領導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之類。但歐巴馬主要是闡述民主黨的內政目標。他引用了《獨立宣言》的開篇,“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歐巴馬甚至引用了刻在美國國璽上的拉丁國訓,E pluribus unum(合眾為一)。但是,參加會議的美國朋友說,真正打動全場的還是宗教語言。當歐巴馬宣布,“正是這一基本信念--我是同胞弟兄的守護人,我是同胞姐妹的守護人--使得美國成為美國”時,代表們的眼睛濕潤了。他們跟著喃喃地說:I am my brother's keeper--《聖經•創世記》中,該隱因沒有照看好弟弟亞伯而受到神的處罰,因此,成功的專業人士要留在窮人弟兄中間,你有守護之責,這是你的信仰。
當然,歐巴馬受的是現代教育,他在《無畏的希望》里的“信仰”那一章,特地講了,他並不是真的以為世界在6天內造成,或反對達爾文進化論,但是信仰賦予他一種價值觀,特別是告訴他,人應該如何對待他人。嚴格地講,這不是新說法。這是美國心理學家和實用主義哲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作家亨利•詹姆斯的哥哥)早已作過的一種區分:“世界在6天內造成”等是神學爭論(theological argument),對一般人沒有多少實用意義,不妨留給神學家和基本教義派;普通人在心理上和倫理上更應該關心的是宗教爭論(religious argument)--這裡的“宗教”有暗指良心之意,在西方思想里,“良心”是一個與“靈魂”聯在一起的來自宗教的概念。關鍵字之間的微妙聯繫,使得歐巴馬很容易地從宗教滑入倫理道德。
美國政治觀察家有一條經驗之談:只有南方來的民主黨人才選得上總統。上三屆民主黨總統,林登•詹森、吉米•卡特、比爾•柯林頓,都是南方人。南方相對比較保守,只有具備宗教童子功的南方民主黨人,才能用宗教語言闡述政策,從而贏得全國選民的支持。畢竟,95%的美國人相信上帝存在。其他地方的民主黨政治人物太自由化,沒有這套本事,選戰贏來將會非常困難。現在人們公認,這次大選的民主黨候選人中,歐巴馬宗教語言最流利,甚至比南方出生的約翰•愛德華茲還強。他在2004年民主黨提名大會上的發言,已是用宗教語言闡述政策的範例。全國性的民意調查也表明,面對最強的共和黨對手,希拉蕊會輸,歐巴馬卻會贏,歐巴馬有能力跨黨贏人。但在民主黨內,目前還是希拉蕊領先。希拉蕊,還是歐巴馬?這將成為民主黨的兩難選擇,也是一個值得繼續觀察的有趣現象。 
2008年6月3日,歐巴馬所獲得的將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支持他的代表數已經超過2118名。這意味著他將穩獲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非洲裔主要黨派總統候選人。
Dreams from My Father:A Story of Raceand Inheriance(《父親的夢》)by Barack Obama ,Three Rivers Press,2004,NewYork
The Audacity of Hope:Thoughts on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 (《無畏的希望》)
by Barack Obama,Crown Publishers ,2006,New York
Part Ⅵ 美國首位黑人總統
美國當地時間2008年11月4日,歐巴馬率先獲得足夠的足夠的選舉人票(270票),擊敗共和黨對手麥凱恩從而取得本屆美國總統大選的勝利。他將成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也是美國的第56屆總統。

爭論

2006年11月1日,《芝加哥論壇報》報導在歐巴馬在芝加哥南邊購下新居的同一天,屬於該房屋的、新主人不想要的一塊空地就被伊利諾州商人安東尼•雷茲科(Antoin Rezko)的妻子買下,這名商人目前正面臨涉嫌試圖勒索、洗錢和詐欺的聯邦指控。該報導出版後兩天,該報發表社論要求歐巴馬解釋該事件,為什麼他要讓自己與這種“意圖醜惡地將自己與政治任務聯繫起來,以獲得商業利益,並引起公眾持續懷疑”的發展商“有任何瓜葛”。次日,《芝加哥論壇報》報導了歐巴馬的聲明,指自己“與雷茲科或任何一人在這件事情或任何私人交易上的瓜葛,使人誤認為自己受益”是錯誤的,“基於這一個理由,我承認自己的錯誤並感到後悔。” 12月24日,歐巴馬的發言人確認歐巴馬在2005年僱傭的一名實習生與雷茲科有聯繫,但否認任何偏袒。歐巴馬的辦公室當年夏天僱傭了將近100名實習生。
論壇報的報導沒能指控歐巴馬任何錯誤及不道德的行為,也沒有發現任何相關證據。2006年12月,“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網站的一篇文章,批評《芝加哥論壇報》、slate網路雜誌和《華盛頓郵報》對這一事件的追蹤報導,指他們沒有為這個故事提供價值:“新聞媒介的角色應該是基於事實,加入符合事實的洞察、觀點;而非鼓吹一種觀點、盲目提高其背後不確定事件的微小可能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