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級兩棲攻擊艦

美國級兩棲攻擊艦

美國級兩棲攻擊艦是美國海軍新型的兩棲攻擊艦,將成為21世紀美國海軍的主力。2008年6月30日,在“美國”號航母老兵協會的聚會上,美國海軍部長唐納德·雲特表示,美國海軍最新一級大甲板兩棲攻擊艦LHA-6被命名為“美國”級。

基本信息

簡介

美國海軍最新一級大甲板兩棲攻擊艦LHA-6被命名為“美國”級。該級艦將主要用於取代老化的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能夠搭載數量更多的作戰飛機,作戰能力更加強大,是美國21世紀海上戰略的重要支柱之一。

誕生背景

美國LHA-6新型兩棲攻擊艦美國級兩棲攻擊艦
冷戰結束後,美國對其海軍戰略進行了數次重大調整,先後於1992年和1994年公布了《由海向陸》和《前沿存在-由海向陸》兩部戰略白皮書:開始推行遠洋前沿進攻型的由海向陸、以海制陸戰略,將主要作戰對象由前蘇聯轉向威脅美國利益的地區性軍事強國;強調以機動、靈活、多樣的“前沿存在”代替“前沿部署”,採用聯合作戰的方式從海上採取軍事行動,奪取制陸權。2002年7月,美國海軍出台《21世紀海上力量》戰略報告。強調未來美國海軍要在現有基礎上重新組合,成立37支獨立的打擊群,並提出了在“海上基地”、“海上盾牌”、“海上打擊”三個方面加強海軍建設。幾份重要的戰略檔案清晰的勾勒出美國海軍想要建立的機動靈活的兵力結構:第一是航母打擊大隊,這是美國海軍作戰力量的核心;第二是遠征打擊大隊,由兩棲戒備大隊、水面作戰艦艇和攻擊型核潛艇組成,是美國海軍作戰力量的重要支柱:其次依次為水面艦艇戰鬥大隊、經過改裝的“俄亥俄”級飛彈核潛艇、戰鬥後勤力量。其中以兩棲攻擊艦為中心的遠征打擊大隊是這些組成力量中最為活躍、最為機動的部分。既可與航母打擊大隊一起組成“遠征打擊部隊”,在戰鬥後勤力量的保障下應對大規模武裝衝突和嚴重安全威脅,又可以單獨出征應對規模較小的武裝衝突。它是美國海軍將其作戰範圍進一步向敵國內陸推進,實現其由海制陸戰略的重要力量基礎。
同時,為了滿足“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戰略需要,美國海軍要求遠征打擊大隊具有在未來作戰中同時投送2.5~3個海軍陸戰隊遠征旅的能力,而美國海軍現有的投送能力尚不超過2個遠征旅。因此,在這樣的戰略背景下,美國海軍高度重視兩棲作戰艦艇的發展,強調要建設並保持12個兩棲戒備群。每個兩棲戒備群至少由3艘艦組成,即1艘“黃蜂”級(或“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1艘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和1艘“惠得貝島”級(或“哈泊斯·費里”級)船塢登入艦。
然而,美國海軍現有的兩棲攻擊艦序列中只有5艘1976-1980年服役的“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和8艘(目前7艘,1艘在建)1989-2001年建造服役的“黃蜂”級通用兩棲攻擊艦。其中,“塔拉瓦”級艦經過近30年的風雨洗禮已漸顯老態,雖然美國海軍曾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的現代化改裝,並將其使用壽命延長至2011-2015年,但其艦體已經老化,最重要的是其設計思想已經遠不能滿足未來美國海軍瀕海作戰,特別是搭載LCAC氣墊登入艇和V-22“魚鷹”傾鏇翼飛機等新型武器系統的要求。因此海軍取消了再次進行中期延壽改裝計畫,轉而尋求研製建造新一級兩棲攻擊艦。

設計研製

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美國級兩棲攻擊艦
自2001財政年度開始,美國海軍專門成立了研究論證小組,對新一級兩棲攻擊艦的設計方案進行論證研究。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美國海軍下一代兩棲攻擊艦有兩個項目,一為LH(X)項目,一為LHA(R)項目(即目前的LHA-6)。前者是一種目前正處於概念階段的新一代兩棲攻擊艦,採取全新船體結構設計和裝備系統,而後者則計畫採用現有艦體設計。對於LH(X)項目來說,作為全新設計的艦艇,其作戰能力要比“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第8艘“馬金島”號(LHD-8)更加強悍,服役時間也要更長。而LHD-8是“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最後1艘,其艦體設計與前7艘艦有較大改進,美國海軍稱之為LHD-1改進型。但是LH(X)項目的研製費用超過10億美元,時間也要4~5年之久,且由於採用全新設計,研製過程中的風險非常大。美國海軍綜合考慮後,將該項目暫時終止,全力以赴進行LHA(R)項目。
最初關於LHA-6艦有三種設計方案:第一種是LHD-8的艦體設計,第二種是LHD-8設計的改進型,第三種是全新的航母型艦體設計。2001年3月,美國海軍和參謀長聯席會議批准並宣布了LHA(R)的任務需求聲明,負責採購、技術和後勤的國防部副部長辦公室批准了該項目的採購計畫,並同意該項目在2001年7月進入概念實驗階段。
守且變化不大,難以滿足未來數十年的作戰需求;第三種設計方案的結果將誕生一種全新的兩棲戰艦,與LH(X)項目相似,採用雙起重吊車、雙飛行甲板、艦體中部的艦橋能夠指揮控制作戰行動和飛機起降,F-35B和MV-22飛機可以同時起降,聽起來非常誘人,然而每艘艦造價高達40億美元。而第二種設計方案只是在現有“黃蜂”級第8艘艦(LHD-8)的設計基礎上進行一些改動,增加排水量,增大艦體,它比目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長23.5米,飛行甲板寬3米多,空間面積增加22%,主要增加了2個分別長6.4米和17.1米的艦體區域,可以容納20架F-35B聯合攻擊戰鬥機、MV-22傾鏇翼飛機和其他各型直升機,搭載各種登入工具和超過1800名海軍陸戰隊隊員。最重要的是,該方案每艘艦造價只有30億美元,略高於目前“黃蜂”級,遠低於第三種設計方案的造價,但是綜合作戰能力特別是空中支援作戰能力與全新設計的戰艦幾乎相當。作為美國瀕海作戰的主力,海軍陸戰隊非常青睞第二種設計方案,並將其視為一種能夠服役到2050年的全新艦艇。
在這種情形下,美國海軍的海上系統司令部先與諾斯羅普·格魯曼船務系統公司簽訂一個單獨的採購契約,該契約規定了建造商在2003-2006財政年度應開展的一系列研製工作,包括提高艦艇的機動性,提高機械裝置的海上可維護性,通用水密艙的位置安排,推進、機械、武器、導航、信號控制和任務系統的設計布置,以及最重要的艦艇總體設計。
按照規劃,LHA(R)項目Flight0階段將採用第二種設計方案,將建造4艘艦,並被命名為LHA-6“美國”級。對於後續艦艇,美國國防部似乎還沒有下定決心到底採用哪種設計方案,但是海軍陸戰隊則傾向於全新設計。因為全新設計的兩棲攻擊艦機庫面積要大很多,而且可以允許F-35B和MV-22飛機同時起降,使用效率要比第二種設計方案更高。儘管國防部依然沒有最終確定採購和建造的時間表,但LHA(R)後續艦的全新設計已經於2007財政年度開始,建造工作預計2018年開始,首艘將於2021年交付。
2005年2月11日,美國國防部負責採購、技術和後勤的國防次長執行署批准了海軍提交的LHA(R)項目採購策略報告,基本確定了海軍兩棲攻擊艦研製發展計畫的總體框架,使得海軍能夠順利與建造商進行具體的談判。
2005年7月15日,諾斯羅普·格魯曼船務系統公司按照先前與海上系統司令部簽訂的採購契約,獲得海軍1.099億美元的追加投資,用於採購建造材料、系統工程研究以及Flight0階段艦艇總體設計研究。2006年6月15日,建造商又得到2000多萬美元的追加款。2006年12月,上述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整個2005—2006財政年度,海軍都在為建造LHA-6兩棲攻擊艦做充足的前期準備,並計畫於2007財年開始建造LHA-6兩棲攻擊艦。儘管美海軍2006財政年度預算僅包括建造4艘兩棲攻擊艦所需的資金,但是海軍已將兩棲攻擊艦作為首要發展項目,向國會遞交了一個4.17億美元的預算議案來爭取更多的資金,以加速LHA-6兩棲攻擊艦的建造進程。
2007年6月4日,美國環球戰略網報導稱,美國海軍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艦艇系統部正式簽署LHA-6“美國”級新型兩棲攻擊艦首艦的建造契約,契約金額24億美元。按照契約安排,首艦“美國”號(艦身編號LHA-6)將在密西西比州的帕斯卡古拉船廠開工建造,2012年左右建造完畢,交付美國海軍。首艦開工建造後,每3年採購1艘。LHA(R)項目Flight0階段全部4艘艦計畫於2013-2014財政年度全部交付。

主要戰技性能

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美國級兩棲攻擊艦

作為美國下一代兩棲攻擊艦,也是有史以來噸位最大的兩棲攻擊艦,LHA-6“美國”級承襲了“塔拉瓦”和“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強悍風格,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LPD-17兩棲船塢運輸艦建造的經驗做法,在配備大量先進裝備、保持遠洋投送能力和海上作戰能力的同時,著重強調了隱身性能、自動化及人員舒適程度等方面。
由於在設計過程中參考了LHD-8的艦體結構,同時強調了增大載機數量和主要艙室面積,因此其總體布局、設計和LHD-8類似,即採用鋼結構單體船型,全貫通飛行甲板。但是與LHD-8不同的是,LHA-6去掉了登入艇和井型甲板的設計。飛行甲板與艦體長度相當,甲板上設有兩個飛機升降機,分別布置在上層建築中部和艦艇處。飛行甲板下方設有機庫、貨艙和車輛甲板。
為了有效降低LHA-6兩棲攻擊艦被敵探測系統發現的機率,美國海軍借鑑並採取了LPD-17兩棲運輸艦的成功經驗,將其艦島建築的外形設計成大傾斜面,同時減少艦體外表面的附屬裝備和電子天線。在此基礎上,還將主機、輔機、傳動裝置均裝在減震隔音雙緩衝彈性支架上,減小了水下聲響信號;並且在煙囪排氣口、機艙等產生紅外信號的主要熱源地方設定了熱敏式噴水冷卻系統,有效減少了強烈的紅外信號。
該級艦的動力系統與美國海軍以往建造的“黃蜂”、“塔拉瓦”、“硫磺島”等各級別兩棲攻擊艦不同,後三者採用了蒸汽輪機動力系統,而LHA-6“美國”級則採用了技術先進的燃氣輪機-全電推進方式。這種推進方式安靜性能好、推進效率高、啟動運轉速度快,是未來大型水面艦艇動力的發展趨勢。目前採用這種推進方式的還有新近服役的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級。艦上裝有2台通用電力公司生產的LM2500+型燃氣輪機,功率達到52199千瓦。此外還裝有2台電動機,功率為3729千瓦。最大航速22節。該級艦採用雙軸推進,2個可調螺距螺鏇槳。另外,一般大型兩棲作戰艦艇為了能更好地在複雜岸灘和近海海域遂行作戰任務,除了主動力裝置外,還會配備諸如艏推進器等輔助動力設施,但從目前美軍官方公布的資料來看,該級艦並沒有此類設備。
LHA-6“美國”級最值得稱道的就在於其強大的航空作戰能力和兵力投送能力。為了提高航空作戰能力,增加飛機搭載數量,設計人員對機庫甲板面積進行了擴大,設定了2個高帽區,每個高帽區安裝了高架起重機用於艦載機維修;同時增加了航空燃油儲量,可攜帶3400噸航空燃油,幾乎是LHD-8艦的2倍,並且儲存了更多的飛機部件和保障設備。該級艦可有效搭載近38架艦載機,其典型搭載模式為:12架MV-22、4架CH-53K“海上種馬”直升機、8架AH-1W“超眼鏡蛇”武裝直升機、4架MH-60S直升機以及10架F-35B聯合作戰飛機。此外,該級艦還增強了兩棲運輸能力特別是貨物和車輛的運輸能力,艦內貨艙容積達3965立方米,車輛甲板面積為2362平方米,能夠容納先進兩棲突擊車(AAAV)、M1A2主戰坦克等裝甲車輛、1800人的海軍陸戰隊及其裝備。
提供較強的遠洋作戰支援能力是該級艦設計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們強調注意改善艦員的居住性和醫療衛生條件,按照要求,該級艦配備了1家600張病床的醫院、6個手術室、4個牙科治療室、1個X射線室、1個血庫和幾個化驗室。同時該級艦將內部艙室用防火牆隔開,安裝固定的泡沫滅火系統,並採用非燃材料,改善了防爆防火能力,提高戰艦的生命力。
從目前獲得的信息來看,美國海軍聲稱與先前的幾級兩棲攻擊艦不同,LHA-6“美國”級並沒有設定相應的塢艙,也不能搭載LCAC氣墊登入艇。但是由於LHA-6與LHD-8在總體設計上有一定程度的繼承性,而且多平面登入一直以來都是美軍強調的重點。筆者認為,作為美國海軍寄予厚望的新一代兩棲攻擊艦,LHA-6將在更廣闊的海域執行更加繁重的任務,其面臨的威脅更加多元化,作戰環境更加複雜,雖然垂直登入已越來越成為登入作戰的主要樣式,但是在一些地域,氣墊登入艇發揮的作用不可替代,因此美國海軍不會去除如此重要的功能,LHA-6應該會保留搭載LCAC氣墊登入艇的能力。
與“塔拉瓦”、“黃蜂”和LHD-8這些現役的美國海軍兩棲攻擊艦一樣,自恃有強大水面艦艇編隊護衛的LHA-6沒有裝備過多的攻擊性武器,只配備了2座20毫米6管MK-15Block1B“密集陣”近防炮、2座21聯裝RIM-116“拉姆”近程艦空飛彈發射器、2座RIM-162“先進型海麻雀”(ESSM)艦空飛彈發射裝置和7挺MZ機槍,顯得相當精幹簡練。
其中“密集陣”Block1B在原型號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除火炮架構不變外,安裝了改進型Ku波段搜尋與跟蹤雷達、新型炮內控制站和遙控站,對計算機火控系統進行了升級,並加裝了前視紅外(FLIR)攝像機,可進行24小時的被動搜尋跟蹤,具有多光譜探測和跟蹤能力,提高了強電磁干擾環境下近程反導能力。同時,“密集陣”Block1B對火炮身管進行了改進,炮管比原來更長、更重。新系統通過簡化炮彈的散射模式和使用新型炮口抑制系統提高了近防系統的射擊精度。所使用的MK244“增強毀滅性彈藥”是現在使用的MK149彈藥的改進型,在發射初速不變的情況下,打擊目標時提高了近50%的貫穿動能,對反艦飛彈、快艇和飛機的殺傷力更大。該系統的最大射速為4500發/分,最大射程3公里。
“拉姆”飛彈是美國海軍新一代防空盾牌,它採用了“響尾蛇”飛彈的外形、戰鬥部與發動機,採用“尾刺”飛彈的紅外導引頭。由於體積小,對艦艇雷達和電子系統要求低,可以廣泛搭載於大型軍艦和小型戰鬥艇以及商船上。經實彈攔截實驗,成功率和可靠率相當高,美軍已經在最新建造的新型艦艇上普遍安裝此型飛彈,用以替代部分“密集陣”近防炮。“拉姆”飛彈全長2.79米,彈體直徑127毫米,翼展262毫米,飛彈重70.9公斤。飛彈最大飛行速度超過2馬赫,機動過載大於209,飛彈作戰半徑為9.6公里。
“先進型海麻雀”是“海麻雀”飛彈的最新改進型,是針對RIM-7“北約海麻雀”進行改進的國際合作項目,官方編號RIM-162。雖然該飛彈是以RIM-7P為基礎設計的,但是兩者幾乎沒有什麼相似的地方,是一種全新的飛彈。它是一種尾控(即正常式布局,控制舵面在尾部)的飛彈,採用了類似標準艦空飛彈的小展弦比彈翼加控制尾翼的布局方式,代替了原來的鏇轉彈翼方式。採用推力矢量系統,可以使飛彈的最大機動過載達到50g。飛彈還採用了全新的單級大直徑(254毫米)高能固體火箭發動機,新型自動駕駛儀和鈍感高爆炸藥預製破片戰鬥部,有效射程與RIM-7P相比顯著增強,達到了中程艦對空飛彈的標準。ESSM採用了大量現代飛彈控制技術,慣性制導和中段制導,X波段和S波段數據鏈,末端採用主動雷達制導。這種特殊的複合制導方式可以使艦艇面對最為嚴重的威脅。據悉,LHA-6艦將裝備採用MK29箱式發射系統的RIM-163D飛彈。
而LHA-6“美國”級艦的雷達及電子戰設備公布的資料卻寥寥。鑒於該級艦將作為美國遠征打擊群的核心與主力,其作戰指揮系統配置不會低於LPD-17級兩棲船塢運輸艦。因此,筆者只是根據已經掌握的情況進行推測,艦上將裝備海上全球指揮控制系統、海軍戰術指揮支援系統、JTIDS聯合戰術信息系統、AN/USQ-119(V)27聯合海上指揮信息系統、AN/KSQ-1兩棲攻擊指揮系統、Link16號數據鏈等一系列先進的瀕海兩棲作戰系統。
此外,在“黃蜂”、LHD-8、LPD-17等艦上出現的SPS-48E三坐標雷達由於性能穩定、探測距離遠(最遠探測距離402公里)等優點,在LHA-6艦上也應該會裝備。電子戰設備將採用最新的SUQ-32A(V)3型電子對抗系統,具備預警、偵察、電子干擾等功能。由於艦上空間較大,還裝有多座干擾彈發射裝置,與電子戰系統共同構成完整的主被動電子干擾及對抗系統。

影響

2007年10月17日,美國對其海上戰略進行了冷戰結束後最重大的一次調整,由海軍、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共同擬定統一的海上戰略-《21世紀海上力量合作戰略》。該戰略報告指出,美國目前面臨的是遍布世界的各種威脅,美國的海上力量既要致力於打贏戰爭,又要增強防止戰爭的能力,重視將戰爭遏制在發生之前。美國的海上力量必須要擁有6種核心能力,即前沿存在、威懾、海上控制、力量投送、海上安全以及人道主義援助和災難應對。其中最重要和最基礎的就是前沿存在和力量投送能力,並且通過全球靈活機動部署來保衛美國的利益,並對敵人進行震攝和打擊。
美國海軍認為,與新海上戰略的要求相比,其遠程獨立作戰能力和前沿部署能力遠遠不足。因此,為適應新軍事戰略的調整和未來作戰需求的變化,美國海軍將會對現有部隊重新進行編組,建設更多的遠征打擊群。根據美海軍全球作戰兵力構想,美國海軍未來主戰力量將由12支航母打擊群、12支遠征打擊群、9支水面作戰群和4艘經過改裝的“俄亥俄”級核潛艇組成。遠征打擊群將在原來兩棲戒備群力量的基礎上增加1艘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1艘伯克級驅逐艦、l艘護衛艦和1艘核攻擊型潛艇。
隨著能夠搭載F-35B、MV-22和更多作戰人員的LHA-6“美國”級新型兩棲攻擊艦陸續服役,美國海軍遠征打擊群將形成以LHA-6為核心、“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和“惠得貝島”級船塢登入艦為中堅的兵力格局,整體的力量投送和前沿存在能力將會在現有基礎上大幅增強,所擔負的作戰任務也會較現在有更大拓展,作戰地域將會向對手陸地邊界更加接近。

入役

美國號兩棲攻擊艦是“美國”級兩棲攻擊艦1號艦(LHA6),該艦將取代“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成為美國海軍的新一代兩棲攻擊艦。美國號兩棲攻擊艦於2012年6月1日下水,10月20日舉行命名儀式,母港在聖迭戈海軍基地。
該艦長844英尺(257.3米),寬106英尺(32.3米),排水量至少將達到45695噸。該艦可容納1059名艦員(包括65名軍官),並可裝載1687人的部隊和近38架艦載機,包括海上直升機、MV-22魚鷹傾轉鏇翼飛機,F-35B聯合攻擊機。
2012年10月20日,美國海軍最新型兩棲攻擊艦“美國”號(LHA6)舉行命名儀式。海軍作戰部副部長馬克·弗格森上將在儀式上表示,“‘美國’號的入役,將使得美國海軍陸戰隊更加強大,機動性將更強。”
“美國”級的首艦“美國”號服役後,將替換老舊的“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充當海軍遠征打擊集群的旗艦。未來,還將扮演“海上預置部隊”中的關鍵角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