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事訴訟法的制度案例與材料

《美國民事訴訟法的制度案例與材料》, 李響 著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6-06-01出版。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書籍封面書籍封面

本書從解決糾紛的法律體系中民事訴訟法的地位入手,在論述美國民事訴訟法具備什麼特色的基礎上,沿著訴訟的流程,從訴訟的管轄,訴的提起,訴訟的審理,直至判決的確定,對程式的展開做了周到具體地分析,同時附之以判例,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美國民事裁判場景。並且,作者嘗試著將枯燥無味的程式法通過其平易、簡潔的寫作手法,使得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歷來就有“見樹不見林,見林不見樹”的格言,而此書在分析訴訟具體程式一棵棵樹的同時,又緊緊扣住整個訴訟的體系,試圖給讀者一個全體民事訴訟森林的容易理解的印象。因此,可以說本書將給予初學美國民事訴訟法的人提供了一個基本的知識,就此意義而言,本書為中國讀者提供了一本了解深奧、難解的美國民事訴訟法的入門書。

·查看全部>>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58折搶購 >>·獨唱團(韓寒主編,絕版熱賣) >>

內容簡介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美國民事訴訟法》是李響赴美留學以來的第四本著作,在短短的幾年中能夠完成這些研究,並且成書出版體現出作者的勤奮和努力。 筆者的專業並非民事訴訟法,為此很難從專業角度對此書做出評價,只能就學習民事訴訟法談些感想。留學日本期間,我經常感到苦惱的是這門專業非常枯燥乏味。在上第一堂課時,日本教授開門見山的第一句話,民事訴訟法是法學部課程中理解最為困難的科目之一,例如民法中,契約、所有等都可以有自身的體驗,唯獨訴訟的經歷並非是那么簡單地可以有所體驗。為此,要構成裁判的想像也非是容易之事,至於裁判程式具體如何進行?要形成所以為然的頭緒則是更加困難。另外,裁判中有其特殊的術語,這或許也是難以對民事訴訟法感到親近的原因吧。但是,此書的作者為了能夠讓讀者對美國民事訴訟法的構造理解容易,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首先,從解決糾紛的法律體系中民事訴訟法的地位人手,在論述美國民事訴訟法具備什麼特色的基礎上,沿著訴訟的流程,從訴訟的管轄,訴的提起,訴訟的審理,直至判決的確定,對程式的展開做了周到具體地分析,同時附之以判例,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美國民事裁判場景。並且,作者嘗試著將枯燥無味的程式法通過其平易、簡潔的寫作手法,使得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歷來就有“見樹不見林,見林不見樹”的格言,而此書在分析訴訟具體程式一棵棵樹的同時,又緊緊扣住整個訴訟的體系,試圖給讀者一個全體民事訴訟森林的容易理解的印象。因此,可以說本書將給予初學美國民事訴訟法的人提供了一個基本的知識,就此意義而言,本書為中國讀者提供了一本了解深奧、難解的美國民事訴訟法的入門書。

作者簡介

李響,200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法學院,現已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取得JD學位,擅長於智慧財產權,公司事務與爭議解決等法律領域,並著有《美國侵權法原理及案例研究》、《美國著作權法:原則、案例及材料》及《美國集團訴訟制度與文化》(合著。)

·查看全部>>

目錄

序言前言第一章 引言第二章 管轄權:選擇適當的法院第一節 概論第二節 主題事物管轄權——異籍管轄權第三節 主題事物管轄權——聯邦問題管轄權第四節 主題事物管轄權——引申管轄權第五節 移送第六節 屬人管轄權——傳統的認定方法第七節 屬人管轄權——最小聯繫的認定方法第八節 屬人管轄權——其他一些認定方法第九節 送達程式第十節 適格的審判地第三章 Erie原則:選擇應適用的法律第一節 概論第二節 法律選擇——Erie原則第三節 法律選擇——確定州法的內容第四章 訴答程式第一節 概論第二節 聯邦規則下的訴答程式——起訴狀與答辯狀第三節 聯邦規則下的訴答程式——第12條B6款動議第四節 聯邦規則下的訴答程式——第11條懲戒第五節 聯邦規則下的訴答程式——對訴答狀的修改第六節 訴請的合併——反訴與交叉訴訟第七節 適格的當事人第八節 當事人的合併——強制性的合併與任意性的合併第九節 第三人訴訟、介人訴訟和相互訴訟第五章 審判程式第一節 概論第二節 證據披露的範圍第三節 證據披露的策略第四節 未經審理的判決——即席判決與缺席判決第五節 審前會議——法官在和解中扮演的角色第六節 要求陪審團聽審的權利第七節 各種審後動議——作為法律事項判決的動議與重新審理的動議第八節 終局性判決的約束力——既判力原則與連帶禁反言原則參考書目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