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

美國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

“博格”號是美國建造的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的第4艘。美國當時已經建造了6艘以C3貨船為基礎改裝的護航航母(其中4艘交付英國),j該艦排水量為11,420噸/15,390噸,艦長151.2米,寬21.1米(水線)/34.4(最大),吃水7.9米,編制為890人。

基本信息

發展沿革

美國博格號護航航母 美國博格號護航航母

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是根據1942年的計畫,用C-3型標準貨船的船體改建的。大體上與“長島”號的改造類似,,它的主機改為蒸汽輪機,飛行甲板拓寬,機庫空間擴大,升降機增為2台。原計畫改造24艘,但實際上只改建了20艘,餘外4艘用於桑加蒙級。按同一計畫,還直接建造了20餘艘,兩者統稱博格/威廉親王級。該級除留下11艘外,其餘被轉讓給英國皇家海軍。本級中僅“布洛克島”(ACV-21)戰沉,1944年5月29日於Canary島西北方被德國U-549號用魚雷擊沉美國博格號護航航母

建造背景

建造中的博格級航空母艦 建造中的博格級航空母艦

二戰開始後,德國潛艇頻頻襲擊英國港口的艦船和缺乏有效保護的運輸船隊,戰果纍纍。1941年,美國參戰,德國又故伎重演,出動潛艇擾襲美國沿岸,美國的岸基飛機加強了反潛。但是航行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運輸船隊卻依然缺乏飛機支援。因此,英美都迫切需要裝備大量護航航空母艦用於反潛護航。在此之前,美國已經有建造護航航母的經驗。1942年,海軍部批准了1942年造艦計畫,用C3型標準貨船船體改建新型的護航航空母艦,即博格級。該級計畫改建48艘,但是當時C3貨船船體數量遠遠不夠,為了能儘快建造更多的護航航母,海軍便將建造中的48艘博格級計畫拿出4艘做為桑加蒙級(USSSangamonClass),後者採用了1936年的商船計畫中體積大速度快的油船船體。因此,博格該級實際上只建成44艘。應英國皇家海軍要求,該級除11艘留美國海軍使用外,其餘33艘博格級全部交付給英國皇家海軍,用於大西洋的反潛和護航,這些英國的博格級護航航母稱為攻擊者級(AttackerClass)。

建造歷程

美國海軍護航航空母艦——博格/威廉親王級 美國海軍護航航空母艦——博格/威廉親王級

“博格”號是美國建造的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的第4艘。美國

當時已經建造了6艘以C3貨船為基礎改裝的護航航母(其中4艘交付英國),但由於博格級是在C3還沒完工時就開始改裝,因此和先前的護航航母相比,改動幅度更大,性能更加出色(據稱博格級在很多方面的性能甚至優於後來大批量生產的卡薩布蘭卡級):用蒸氣輪機替代了柴油機獲得更快速度,更大面積的飛行甲板,增加了一個升降機(達到2個)。不足之處是機庫的甲板保留了C3甲板的弧度,給飛機作業造成了一定困難,這個問題在風浪比較大的情況下尤為突出。不過這個缺點在之後的護航航母上得到修正(以T3船體改裝的桑加蒙級和以S4船體的卡薩布蘭卡級)。博格級之後美國沒有再裝備C3船體改裝的航母,只是為英國皇家海軍建造了11艘攻擊者級和23艘埃米爾級。博格級一般情況下攜帶19-24架飛機,最多能搭載28架艦載機,如果作為飛機運輸船時能攜帶多達100架飛機。在大西洋的行動中,博格級一般搭載的是野貓式戰鬥機(格魯F-4F或通用公司的FM-1,FM-2)和復仇者式(格魯曼TBF或通用公司的TBM)轟炸機。其中復仇者式一般占多數。
鑒於其護航航母的特點,博格級防護十分薄弱。水線,木質飛行甲板,和指揮塔均無裝甲保護。這對於很少直接面對敵主力艦隻的護航航母來說並無大礙,護航航母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花很大代價來增強裝甲防護。實戰也證明了這一點,博格級在戰爭中只戰沉1艘。
博格級建成後陸續做了一些改裝:增加了混凝土壓艙物約300噸用以抵消安裝飛行甲板後重心的上移,增加艦船穩定性。該級各艦127毫米炮由原先的的L/51艦炮換為新型的38倍口徑的127毫米炮。28毫米的防空高炮也換為最終的10座40毫米L/56炮和20門20毫米高炮。該艦的雷達設備也十分先進。SC型雷達是一種中型對空對海搜尋雷達,波長1.5米,工作頻率200MHz。此外還裝備了HF/DF高頻無線電方向測定儀,這種裝置可以通過截獲德軍潛艇之間或潛艇與基地之間的無線電波,從而準確測出潛艇位置,在獵潛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1945年改進中,“博格”號安裝了現代的火控設備,並增加了一些40毫米高炮。美國海軍護航航空母艦——博格/威廉親王級。

艦載武備

“博格”號最大口徑的火炮是127毫米艦炮。該艦配備了2座MK12型38倍口徑單管127毫米炮,均布置在艦尾,用於對艦和防空。該炮初速729米/秒,射速15-22發每分鐘。最大射程15.8公里,射高11.4公里。俯仰範圍-15度到+85度。左右旋轉各150度。可用1943年後該炮配用的新型無線電近炸引信高射炮彈,極大的提高了命中率。
按照1940年以後美國海軍的經驗,近程防空採用了40毫米和20毫米高炮搭配的方式。“博格”號的前部和後部布置了10座40毫米四聯裝博福斯高炮。這種廣泛裝備英美海軍各型艦船的高炮性能十分出色。該高炮可以自行射擊或由MK51指揮儀射擊。MK51是一種單人操作的目視觀測儀,置於炮座後上方的平台上,可以提供目標的方位和距離。初速881米每秒,炮彈發射後在大約5000米距離上爆炸以增大命中率。最大射速120發每分鐘。最大射程10.2公里。射高6.8公里。俯仰範圍-15度到+90度。旋轉360度。炮管壽命9500發,每門炮備彈2000發。4個炮管2個為一組裝在炮座兩側。
艦體20門單管20毫米厄立孔高炮。艦首2座,艦體兩側各對稱的安裝了9座。20毫米厄立孔高炮裝備了美國海軍從航母到驅逐艦的幾乎所有的水面艦隻。從很多歷史照片上可以看出大量該型高炮整齊的布置在美國航空母艦的兩側。該炮初速844米/秒,理論射速450發每分鐘;戰鬥射速250-320發每分鐘;最大射程5700米,射高3公里,能夠360度旋轉。俯仰範圍-5度到+87度。雖然這種高炮口徑小,但是射速快,命中率高,使用、維修保養和拆卸非常方便。它由圓形彈鼓供彈,除配有常用的環行瞄準器外還有一套光電瞄準器。炮手調整提前量後,只要將瞄準器中的黃色光圈套住目標後進行射擊,幾乎能做到彈無虛發,這些優點使得該炮深受各國的歡迎。二戰中美國共生產了124735門20毫米厄利孔機關炮。不僅裝備在海軍艦艇上,還裝備陸軍、空軍。

性能數據

該艦排水量為11,420噸/15,390噸,

艦長151.2米,

寬21.1米(水線)/34.4(最大),

吃水7.9米,

編制為890人。

排水量11,420噸/15,390噸

動力蒸汽輪機,單軸,8500馬力

航速18節

續航力26,300海里/15節

火炮127毫米單管炮2座,

雙聯裝40毫米炮10座,

20毫米炮若干

艦載機28架

作戰簡史

美國海軍“博格”號於1942年9月26日在普吉灣(PugetSound)海軍工廠註冊服役。由艦長吉爾斯·肖特(GilesShort)指揮。1942年8月20日,該艦被命名為ACV-9。在此之前則稱為AVG-9。1943年7月15日,其名稱又變為CVE-9。最初她有艦員400名,包括了美國海軍戰沉的“列剋星頓”號和“約克城”號的倖存艦員。在西雅圖海域進行了海試之後,1942年11月17日開往聖地亞哥,在那兒她接受了她的第一個艦載機中隊——由空軍上尉威廉姆·杜藍(VilliamDrane)指揮的VC-9混合飛行中隊。12月4日,在聖地亞哥附近,兩架復仇者式在空中相撞,損失飛行員3人。“博格”號最後一次戰鬥是源於一個錯誤的報告,說U艇接近了美國海岸並向美國城市發射火箭。1945年4月16日,該艦和10艘護航驅逐艦,在艦長喬治·J·達夫克(GeorgeJDufek)的指揮下離開Quonset,搭載了包括3架FM-2野貓式戰鬥機和16架TBM-3復仇者式的VC-19艦載機中隊。“博格”號編隊和另一支以“科爾”號(Core)護航航母為核心的艦隊一起,統一由“博格”號艦長達夫克指揮。兩艦隊共出動14艘護航驅逐艦,兩兩相隔5海里,排成一個長達70海里的南北橫隊搜尋德潛艇。“博格”號和“科爾”號分別由幾艘驅逐艦護衛,位於佇列的兩端。4月24日8點29分,弗里德里·C·戴維斯(FredrickC.Davis)號驅逐艦收到了潛艇的聲納信號,然而在8點35分,這艘已經保持了警惕的驅逐艦還是被U-546號潛艇成功的用魚雷擊沉了。全艦192人中僅66人獲救。其他的護航驅逐艦立即釋放深水炸彈和刺蝟彈攻擊U艇,U艇釋放了干擾,這個聲音讓護航驅逐艦以為又發射了一枚魚雷。10點25分,驅逐艦“弗萊赫蒂”號(Flaherty)投放的深水炸彈之後,U艇的聲納訊號消失。直到11點56分,驅逐艦才又發現了U艇。“范里安”號(Varian),“詹森”號,“哈伯德”號(Hubbard)發起攻擊。13點41分,Neunzer號,“哈伯德”號,“弗萊赫蒂”號加入戰鬥。此後不久,“范里安”號發現潛艇在600英尺的深海,15點56分又投放了深水炸彈。但是隨後潛艇聲納信號丟失。艦隊繼續搜尋,17點28分,“范里安”號再次發現了U-546號,之後“基斯”號(Keith)估計在160英尺深處,再次攻擊。U艇在多次攻擊後破損嚴重。雪上加霜的是使用排水泵的噪聲又使它的水聲監聽器很難判斷來襲的美軍驅逐艦。18點10分,一枚刺蝟彈把潛艇炸開一個15英寸的破洞。U艇電池艙被毀,氧氣也開始泄漏。艇長只能命令U艇上浮,18點38分,浮出水面的U艇向弗萊赫蒂號驅逐艦發射魚雷沒有擊中,後者也瞄準潛艇發射了2枚魚雷,也沒有命中。僅僅幾分鐘後,U艇就在5艘驅逐艦的炮火下沉沒了。這是“博格”號反潛編隊在戰爭中擊沉的最後一艘潛艇。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這個戰果應該歸功於“科爾”號,這是不恰當的。是“博格”號的艦載機率先發現U艇並且展開攻擊的。最後擊沉U艇的護航驅逐艦也部分來自“博格”號編隊。 隨後的日子裡,“博格”號在太平洋完成了一些運送飛機和人員的任務,1946年11月3日,她加入預備役,1960年出售並拖到日本拆解。

從1943年到戰爭結束,“博格”號獵潛組共擊沉了10艘德國潛艇、1艘日軍的德制潛艇和1艘日本I-52潛艇,並很多次擊傷,驅逐敵潛艇。她的戰績在美國海軍其他的護航航母編隊中首屈一指。而且,在該艦的護航過程中,所護航的船隊沒有一艘損失;在整個戰爭期間該艦的艦載機沒有一架被擊落。如此驕人的記錄使得“博格”號曾獲得五次戰鬥之星(BattleStars)和一個總統集體嘉獎勳章(presidentialunitcitation)。

該級各艦

艦名(中文)英文編號建造船廠建成時間除役時間
博格BogueACV-9西雅圖-塔科馬造船廠19421959
卡德CardACV-11西雅圖-塔科馬造船廠19421970
科伯希CopaheeACV-12西雅圖-塔科馬造船廠19421959
科爾CoreACV-13西雅圖-塔科馬造船廠19421970
拿騷NassauACV-16西雅圖-塔科馬造船廠19421959
阿爾塔馬哈AltamahaACV-18西雅圖-塔科馬造船廠19421959
巴恩斯BarnesACV-20西雅圖-塔科馬造船廠19431959
布洛克島BlockIslandACV-21西雅圖-塔科馬造船廠19431944(戰沉)
布雷頓BretonACV-23西雅圖-塔科馬造船廠19431971
克羅坦CroatanACV-25西雅圖-塔科馬造船廠19431970
威廉親王PrinceWilliamACV-31西雅圖-塔科馬造船廠1943195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