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我們的故事

簡介

綜述

2010年4月,America: The Story of US「美國:我們的故事」在美國的歷史頻道首映。這是一部12集的史詩紀錄片,收視率超過了絕大部分美國虛構電視劇。它全面使用電腦CG,把阿凡達式的視覺效果和好萊塢式的表演技巧引入紀錄片,令人目瞪口呆,忘記這是真實的歷史。

內容簡述

第一集的第一組鏡頭就把人牢牢吸引住了。深藍色的水底,一條大魚游過,隨後從水下看到一艘船緩緩駛來。在一個俯瞰船身的鏡頭之後,攝像機加速度向著美洲大陸飛行,鏡頭前領飛的是一隻美國兀鷹。
這部紀錄片的敘事採取了畫外音敘述,演員表演,嘉賓評論三種歷史紀錄片常用的方式,並把這三者巧妙地穿插在一起。給演員的鏡頭頻繁使用特寫,過肩,偷拍等紀實風格,與現代影像語彙契合,同時又跟歷史虛構片保持了距離。
CG在片子中運用得出神入化,鏡頭時常拉出事發地,一直拉到俯瞰地球為止。在前兩集中還多次使用了黑客帝國曾經用過的子彈時間特效,以表現軍事衝突的緊張與暴力美學。

評論

我認為片中與內容最相得益彰的特效是表現班傑明-富蘭克林騎馬送信的鏡頭,他和馬匹變成了一個火球,在13個殖民地上滾動,隨後火球蔓延開去。畫外音解說:在殖民地,信息自由流動,英國軍隊開槍的暴行很快傳開。而在英國好多人還不知道。
看了一些美國的評論,大家普遍認為,這片子史實還比較牢靠,反映了面向美國中小學生的主流史觀。編創者不忘政治上正確,強調美國革命隊伍中也有黑人。嘉賓的訪談評論點到為止,對欣賞畫面幾乎不構成干擾。儘管如此,美國還是有電視人對於使用嘉賓訪談形式提出了批評。有的地方我也覺得彆扭。例如請出一個現役海軍陸戰隊上校,說我恨不能跟華盛頓一起並肩作戰。口味有點太重了。想像一下,一部講述岳飛的紀錄片,請一個解放軍軍官對著鏡頭說:我希望我能投入抗擊金兀朮的戰鬥中……
總體來說,我給美國:我們的故事打五星。看過它之後,我立即找出一本目前最火的Remini寫的「美國簡史」對照閱讀,果然印象深刻,趣味盎然。這也是這部大製作紀錄片的初衷,希望把人們(主要是年輕人)吸引到瑰麗的歷史王國里來。從目前它的受歡迎程度來看,這一目標應該不難達成。

全十二集劇情

Episode 1(反抗)

1 清教徒躲避宗教迫害乘“五月花”號(Mayflower)來到美洲大陸。
2 感恩節的由來。
3 “波士頓慘案”和“波士頓傾茶案”是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
4 “萊剋星頓第一槍”打響美國獨立戰爭,從此,美洲大陸不再是英國人的殖民地,獨立為美利堅合眾國。

Episode 2(革命)

1 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由托馬斯·傑弗遜起草),它宣布新大陸13個殖民地要獨立成為一個新的國家:“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了他們不可剝奪的權利,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2 英軍總司令被殺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此時法國艦隊加入,幫助美國在海上抵抗英國艦隊。1783簽署《巴黎條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Episode 3 (西進運動)

1 為了尋求財富,美國人向西部遷移,稱為“西進運動”。當內華達山腳下發現金礦後,“淘金熱”。
2 西進運動的轉折點:美國人在德克薩斯州的阿拉莫被墨西哥人打敗,“阿拉莫之戰”,向西部發動戰爭,攻占了德克薩斯州後,又買下加利福尼亞州。
3 《印第安人遷移法》迫使當地的土著民去保留地居住。
4 美國的最長的河流密西西比河,從米尼蘇達北部發源,一直到紐奧良南部。19世紀蒸汽機的發明使密西西比河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

Episode 4 (南北分裂)

1 伊利湖使以紐約為代表的美國北方工業區更加繁榮。
2 南方種植園裡的大量黑人奴隸生活悲慘,紛紛冒險逃亡到北方。
3 《逃奴法案》準許南方奴隸主搜捕逃亡到北方的奴隸,激起北方民眾的怨憤。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描述了黑人奴隸生不如死的生活狀態,在西方其重要性僅次於《聖經》。
4 南北戰爭的原因:南方和北方為美國到底是實行奴隸制還是自由制而發生衝突,雙方不肯退讓。
5 林肯當選總統後,準備廢奴,此時南方6個蓄奴州建立美利堅聯盟國,準備暗殺林肯。
6 林肯就職五周后,南北戰爭正式打響,這是美國歷史上傷亡最慘重的戰爭。

Episode 5 (內戰)

1 迷你子彈使內戰傷亡慘重。
2林肯指揮下利用鐵路、電報等科技工業使北方聯邦軍在內戰中逐步取得勝利。
3 林肯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使大批黑奴參戰,加入北方聯邦軍。
4 林肯在葛底斯堡公墓發表演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將永遠不會從地球上消失。”(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will never perish from the earth.)

Episode 6 (腹地)

1 上萬中國工人建設橫跨美洲大陸的美國鐵路網,為大平原地區帶來了大批的美國移民。
2 美國政府出台《宅地法》,將西部的土地賣給個人,但是西部氣候惡劣,龍捲風的來襲,蝗蟲對莊稼的侵擾,使得近一半的西部移民重新遷回東部。
3 西部移民大量屠殺野牛賣錢,但是印第安人靠野牛生存,視其為神物崇拜,因此印第安人迫不得已遷往保留地。
4 西部牛仔的生活。
5 美國鐵路網加速了區域間的發展,使得美國超越英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

Episode 7 (城市)

1 法國贈送自由女神像給美國,以紀念獨立宣言通過100周年。
2 鋼鐵大王卡內基大規模生產鋼鐵使美國城市摩天大樓的崛起成為可能,使美國城市在空間上向上發展。美國從此進入物質上極為奢侈繁華的鍍金時代。
4鍍金時代,城市犯罪率驟升,貧富差距加大。
5 愛迪生髮明了電燈炮,加速了城市的發展,但高速發展的背後隱藏著種種安全隱患。

Episode 8 (繁榮)

1 德克薩斯州地下石油的發現使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大國,推動了美國現代化進程。
2 在底特律,亨利·福特製作了世界上第一條高產量、低成本的汽車生產線,使美國成為“汽車上的國度”。
3引水渠的修建促使了加利福尼亞州好萊塢的繁榮,使之成為電影製作及享受奢華生活的聖地。
4 奴隸制廢除後,大量南方黑奴向北方遷移,這場運動被稱為“大遷移”。北方人擔心黑人會搶走他們的工作,矛盾在所難免。故而發生了1919年種族暴力,史稱“血腥之夏”。
5 1919年美國通過憲法,實行“禁酒令”。但是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意味著30年來美國城市的繁榮即將結束。憲法重新修改,開始對酒徵稅。

Episode 9 (大蕭條)

1 1929年10月美國信貸系統崩潰,股票大跌,美國陷入經濟危機,“大蕭條時期”,千萬人失業。
2政府出資在科羅拉多河上修建胡佛大水壩,緩解就業壓力。胡佛大壩的建成促進了周邊經濟的發展,包括著名賭城拉斯維加斯。
3 1934年美國經歷了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沙塵暴。
4羅斯福新政之一,在南達科州拉什莫爾山上建造華盛頓、傑弗遜、林肯、羅斯福雕像重塑美國信心。
5 德國希特勒的極權主義和美國民主的意識形態發生衝突,美國即將捲入二戰,對抗德國。

Episode 10 (二戰)

1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的艦隊,使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抗軸心國德國、義大利和日本。
2 美國女性在國內的軍工廠開始大規模生產武器,充當二戰後勤,重振了美國“大蕭條時期”的經濟。女性的收入刺激了消費,拉動了內需。
3 為了從納粹德國手中奪回法國及整個歐洲,1944年6月6日,同盟國(美英加法波等)在歐洲西線戰場上發動一場大規模攻勢“霸王計畫”,“諾曼第登入D-Day”。
4 1945年8月美國研製核子彈成功,在廣島和長崎丟下兩顆核子彈後,日本投降,二戰結束。

Episode 11 (超級大國)

1 艾森豪總統決定修建州際高速公路,使得人、商品、思想更加自由地流動。州際高速公路還催生了郊區的發展。
2 二戰之後,美國社會穩定,經濟繁榮,迎來了“嬰兒潮”,並且大力發展房屋建設。
3 二戰之後,美國一躍成為科技強國,給人民帶來福祉。
4 美國內戰雖然解放了黑人奴隸制,但是社會的每個角落都存在“種族隔離”的現象。60年代,馬丁·路德·金領導“民權運動”。國會通過人權法案。
5 70年代,美國和蘇聯展開軍備競賽,“冷戰”。

Episode 12 (黃金時代)

1 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對抗以蘇聯為代表的共產主義:軍備競賽、太空競賽。“越南戰爭”。
2 以“嬉皮士”為代表的嬰兒潮一代人反對越戰。
3 電視的普及使政府透明化,“水門事件”。尼克森總統辭職。
4 計算機的普及到英特網的發明。
5 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到恐怖攻擊,雖然傷亡慘重,但是抗爭精神從未磨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