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通達

羅通達

羅通達(1933.04~2010.08),原名駱桑達娃,男,四川雅江縣人,藏族。歌曲《亞曲喀,我的故鄉》作詞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原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中共甘孜藏族自治州黨委原書記。生於1933年4月,1950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195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於2010年8月8日因病醫治無效於成都逝世。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羅通達 羅通達

歷任解放軍雅江兵站(18軍)翻譯,雅江縣人民政府翻譯、秘書、副縣長、代理縣長、縣委書記,鄉城縣人民政府縣長、縣委書記,甘孜州委書記處書記、副書記、第一書記,州人大常委會主任,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委民工委副書記,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等職務。1999年11月退休。是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近年,羅通達同志先後著有一書一詞 羅通達同志十分崇尚佛教文化 也是佛教的忠實信徒 在其家中從各處請來的 經書,菩薩無數 其老年生活十分和諧 子女也孝順萬分.

圖為在紅軍飛奪瀘定橋勝利50周年慶祝活動時,楊成武(右四)、羅通達(右五)、安崗同志(右三)、劉子壽(右二)、劉英傑(右一)在瀘定橋上合影留念。

人物成就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羅通達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0年8月8日在成都逝世,享年78歲。

羅通達同志是在康巴大地上成長起來的優秀藏族黨員領導幹部。1950年4月參加工作,195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雅江縣政府副縣長、副書記兼縣長,鄉城縣政府縣長、縣委書記,甘孜州委書記處書記,州委副書記兼爐霍縣委書記,甘孜州委書記,四川省政府副省長,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羅通達同志在甘孜州工作三十多年,其中二十多年擔任州、縣主要領導幹部。他在康巴大地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為甘孜州的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羅通達同志在1973年初,臨危受命,領導爐霍抗震救災,重建家園。1973年2月6日,爐霍發生了7.9級強烈地震,人民生命財產遭到極大破壞,僅爐霍縣就死亡1800多人,機關辦公、住宿房屋全部倒塌,農區房屋倒塌97%。在這一危難時刻,羅通達同志擔任州委副書記兼爐霍縣委書記,第一時間帶領170多名州級機關的幹部奔赴災區,投入抗震救災戰鬥。同時,組織領導縣委、政府及縣級機關幹部,強忍悲痛,迎難而上,迅速恢復黨政組織,開展抗震救災工作。在中央、省委慰問團和解放軍撤離後,又帶領州、縣工作隊進行生產自救、重建家園。在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艱苦工作中,住帳篷,吃糌粑,頂風冒雪,現場指揮,盡職盡責,不辱使命,實踐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被災區幹部民眾譽為“人民的老黃牛”。

羅通達同志在粉粹“四人幫”以後,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大無畏的氣概,領導撥亂反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以羅通達同志為班長的甘孜州委,積極組織各級幹部民眾參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認真落實黨的政策,平反、糾正了大量冤假錯案。先後為原州長、老紅軍沙納同志、原色達縣委統戰部副部長、色爾壩區區委書記澤滾等一批“文革”中的冤假錯案平了反。平反、糾正了被錯劃右派的案件,為反右傾中被錯誤批判、處理的同志恢復了名譽,糾正了“四清”中的錯案,對愛國民主人士在歷次運動中被處理錯了的全部進行了複查結論。

羅通達同志在任甘孜州委書記的十年中,著力抓好班子、帶好隊伍,使自治州領導權牢牢掌握在黨和人民手中。按照“德才兼備”和“幹部四化”標準,及時調整充實州、縣領導班子。在工作中中,羅通達同志特別把握了兩條:一是搞“五湖四海”。在保證幹部標準條件的前提下,統籌考慮漢族和少數民族幹部 、不同區域幹部的結構比例,以解決過去領導幹部區域分布不平衡, 特別是牧區領導幹部相對較少的問題。二是實現幹部年輕化。先後提拔了一批年輕有為的藏、漢族幹部進州縣領導班子;也提拔使用了一批年輕進步有影響的宗教人士。州、縣領導幹部的年輕化,給全州的工作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極大地促進了各族幹部民眾的團結,有力地開創了工作新局面。

羅通達同志帶領甘孜州委一班人,堅定地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確保康巴地區社會穩定、長治久安。黨的民族政策的核心和關鍵是大力培養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少數民族幹部。經過幾屆領導多年的工作,到1982年,甘孜州少數民族幹部已占幹部總數的43.4%。在州級四大班子中,少數民族幹部占89%;在縣級四大班子中,少數民族幹部占70%;17個少數民族聚居縣的人大主任、縣長均由少數民族幹部擔任。同時,堅持“兩個離不開”的方針,對漢族幹部也同樣大膽使用、合理安排,讓他們充分發揮作用。同時,認真落實黨的宗教政策,恢復建立州佛教協會和甘孜、德格、雅江、理塘、石渠等縣佛教協會,對“文革”時被占用的宗教界房產進行了清退等等。

羅通達同志升任副省長後,在參與省政府集體領導和做好分管工作的同時,仍十分關心關注甘孜州的建設和發展,盡力為甘孜州辦好事辦實事。比如經過多次赴京向中央專題匯報反映,請求將四川省按民族省對待。後經中央研究,同意每年給一億元人民幣作為四川少數民族發展基金。 此基金的建立,大大促進了包括甘孜州在內的四川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的民展。再比如,經過多方的工作,將甘孜、阿壩、涼山三州部分縣確定為革命老區縣。甘孜州將瀘定、康定、丹巴、道孚、爐霍、甘孜、新龍等七個縣,阿壩州4個縣,涼山州1個縣確定為革命老區縣。

社會評價

羅通達同志生在甘孜州,長在甘孜州,長期戰鬥工作在甘孜州。他對康巴大地充滿了無限地熱愛。他努力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民族團結。他忠誠黨的事業,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科學,尊重人才,深入民眾,深入實際,不知疲倦地為黨和人民工作,為各族幹部民眾解難事、辦好事。他關心幹部、為人正派,顧全大局、光明磊落,生活儉樸、廉潔奉公,作風民主、平易近人,深受各族幹部、民眾的稱讚和愛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