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賓島

羅賓島

羅賓島位於開普敦以北約11公里的大西洋中,面積547公頃,呈橢圓形。“羅賓”在荷蘭語中的意思是海豹。

簡介

羅賓島距離開普敦9公里,曾經是一座監獄。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納爾遜·曼德拉就曾經被囚禁在這裡長達18年。 1997年1月1日,羅賓島正式成為向公眾開放的博物館,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遺產。羅賓島的導遊中,有些是曾經關押在這裡的政治犯,也有人以前是監獄看守。他們從各自的視角和記憶為遊客講解羅賓島的歷史,而地位則是完全平等的了。

羅賓島 羅賓島

B區牢房的30間牢房用來關押“最危險的政治犯人”,其中第5號牢房就是曼德拉曾經住過的。

歷史

羅賓島 羅賓島

該島因關押過曼德拉等反對種族隔離的著名政治犯而在南非現代歷史上具有 特殊意義。早期的歐洲航海家曾在島上捕捉海豹、企鵝等充當食物。17世紀,首批荷蘭殖民者曾在此採集貝殼(可燒制石灰)、開採石頭,用於建造開普敦城堡和其它建築。19世紀中期開始成為南非麻瘋病人、瘋子和罪犯的放逐地。二戰時期島上建造了炮台及零星的房屋,用於開普敦海上防衛。1961年羅賓島再次被用於關押囚犯,截至1991年最後一名政治犯離島為止。30年內島上共關押過3000餘名黑人政治活動家,每天從事開採石灰岩等繁重勞動。包括泛非大前領導人索布克韋在內的大批南非反種族隔離鬥士在此被折磨致死。

羅賓島長約4公里,寬約2公里,平坦無峰。自1525年葡萄牙船隊往島上流放犯人起,它就有了監獄的功能。17世紀中葉開始,歐洲殖民者不斷地將反抗的黑人部落首領及其族人關押於此,同時,也有不斷的越獄抗爭。1846年羅賓島開始用做醫院,隔離精神病人、麻風病人及其他無法醫治的病人。二戰期間是軍事防禦基地。20世紀60年代初在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猖獗時又改為監獄,專門關押黑人男子,曾有多達3000餘名的犯人在島上度過牢獄生涯。在1996年所有的黑人囚犯都被釋放後,這裡被南非改成了一個旅遊場所。

環境

剛剛抵達羅賓島時,島上的環境不錯。由於曾經是麻風病患者的收容所,為了能夠給他們提供更好的環境。於是人們在島上種植了大量灌木叢,又引進了許多異國樹種。羅賓島植物種類繁多,使得島上的環境也比較幽靜。而且島上的動物也很多,作為世界上僅有的4個能看到企鵝的地方,當記者走在監獄裡時,還看到了幾隻企鵝。“其實這並沒有什麼意外,之前這裡曾經是成群的企鵝,如今數量少了不少,但是仍然是這座島嶼上重要的‘公民’之一。”導遊介紹說。

羅賓島除了監獄的區域,還有學校、教堂等地方。當年在這個島上

羅賓島 羅賓島

的愛爾蘭人很多,所有島上有一片房子被稱作是“愛爾蘭人之家”。在這個房子旁邊還有一個私人的教堂,留給當時的白人每周進行禮拜。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了旅遊勝地,每年情人節期間都有情侶在這裡舉辦婚禮,讓這片島嶼充滿了愛的氣息。

監獄

當然羅賓島留給人們最深刻印象的還是它的監獄。導遊專門帶記者參觀了一個關押高級政治犯的監獄。這個隔離房間裡曾經的主人是當年黑人運動的領袖之一,他的臥室比較寬敞。然而白人官方通過隔離的方式讓他與世隔絕。他的家人一直沒有機會來這裡看他,把他單獨關在一個房間後,他甚至終日無人交流。雖然他每次不斷地往家裡寫信,但是一直監控著的當局並沒有讓任何的信件最終被投遞。11年後,這個領導人精神受到很大困擾,而由於一直無人交流,甚至幾乎喪失了語言能力。

而這個黑人領袖的隔離室對面就是一排關滿了獵犬的房子。如今再次走進這些房間,狹小的地方已經沒有了獵犬的蹤跡,但是留下的一張張兇殘的獵犬照片還是讓人們觸目驚心。

世界遺產

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遺產的羅賓島(Robbin Island),距離開普敦9公里,航程只需45分鐘。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就曾經被囚禁在該島長達20年,當他在此獲釋後,他宣布了黑人自由的到來。

1997年1月1日,羅賓島正式成為向公眾開放的博物館。當中的導遊有一些是曾經關押在這裡的政治犯,以體現南非種族和解的精神。部分導遊曾經是監獄的看守人員。

B區牢房用來關押“最危險的政治犯人”,最值得一看。30間牢房分列在近百米的水泥過道旁。其中,第5號牢房就是曼德拉的牢房。

交通

由開普敦市海濱樂園(WATERFRONT)中的5號碼頭進入本島。

居住過的重要人物

1964年6月至1982年4月,曼德拉在島上被囚禁達近19年。島上現在還保存有曼當年的囚室和勞動場所。島上還建有19世紀的燈塔、殖民時期地方專員的寓所及基督教堂,可遠眺開普敦市及桌山的美麗風景。

在曼德拉長達27年的牢獄生涯中,有18年是在羅賓島上度過的。他描述羅賓島是“南非戒備最為森嚴、條件最為苛刻的服刑地”。在嚴酷的勞役過程中,曼德拉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他與同伴相互激勵,使牢獄變為一所特殊的“大學”。在獄中,曼德拉堅持學習大學課程,並偷偷寫完了自傳《通向自由的漫長之路》(LONG WALK TO FREEDOM),回顧投身爭取自由人權鬥爭的生命歷程。這本書翻譯成多種文字出版,影響到了全世界各地的人們。原羅賓島監獄政治犯、現任羅賓島博物館理事會主席Ahmed Kathrada先生說得好:“我們不會忘記種族隔離制度的殘暴,但是我們不想讓我們曾經忍受的苦痛在羅賓島上重演。我們更願意羅賓島代表爭取自由和尊嚴的成功,象徵戰勝欺辱、壓迫的勇氣和決心,見證一個新南非,超越一個舊南非。”從開普敦市水門廣場的“曼德拉之門”(NELSON MADELA GATEWAY ,2001年建成,2002年啟用)出發,只要25分鐘的船程即可駛抵羅賓島。島上有曾經在此服刑的前政治犯為人們做聲情並茂的解說,並提供相關的指導。自1997年開放至今的幾年來,到島參觀的人數已超過百萬,參觀者以歐洲人和南非當地人為多。

參觀核心

島上參觀的核心點是曼德拉住過的小號囚室。從B區監獄後窗有高牆的大院向窗戶望過去,第四個視窗裡面就是曼德拉的小號。為了標誌清楚,所有的其他窗戶都關閉了,只有第四個視窗的窗戶是打開的。繞進走廊,可由正面看小號,內有一卷薄毯子、一張小桌子、一隻飯盆、

羅賓島 羅賓島

一個馬桶。那不足4平方米的房間很侷促,資料里都說,曼德拉1.83米的個子睡覺躺不直。曼德拉在他的自傳中說,他躺下時頭頂一面牆,腳蹬對面牆。 因為窗戶開得稍大,通常監獄的陰森感不是很明顯。倒是B區監獄出口處的一扇門令人驚駭。那門約有半米多厚,石壁一般,重得非人力所能撼動,所以它上下都有軌道,靠機械推拉才能開關。這樣的門關起來肯定密不透風,恐怕連蚊子都飛不進去,何談人出來。

評價

從17世紀到20世紀羅賓島曾有過不同的用途,它曾經是監獄、不受社會歡迎的人的醫院和軍事基地。它的建築,特別是那些在20世紀後期用來關押政治犯的最安全的監獄,象徵著民主和自由戰勝了壓迫和種族主義。羅賓島上的建築是陰暗歷史最有說服力的見證。羅賓島及其監獄建築象徵人類精神、自由和民主戰勝壓迫的勇氣。

1846年羅賓島開始用做醫院,隔離精神病人、麻風病人及其他無法醫治的病人。20世紀60年代初在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猖獗時,又改為監獄,專門關押黑人男子,多達三千餘名的犯人曾在島上度過自己的牢獄生涯。

1991年,羅賓島上關押的最後一批政治犯被釋放。1996年9月,島上最後一批普通犯人離開羅賓島。同年,羅賓島被定為國家博物館。1997年1月1日,羅賓島國家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1999年12月1日,羅賓島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