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西里尼

羅西里尼

羅西里尼,義大利著名導演,重要作品《羅馬,不設防的城市》——二戰電影最大傑作,新現實主義的奠基作。《羅維雷將軍(GeneraldellaRovere)獲得了第二十四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基本資料

圖片

姓名:羅西里尼
籍貫:義大利 羅馬
職業:電影導演
生卒:生於1906年5月8日,卒死於1977年6月3日

職業生涯

1906年5月8日生於羅馬,1977年6月3日卒於羅馬。祖父和父親是著名建築家,羅馬聞名的高級住宅區,就由兩人開拓美化。由於家境富裕,羅伯托又是長男,所以倍受疼愛,他好奇心很強,凡他想要的東西,有求必應。他少年時代同前輩一樣,對機械特別感興趣,常埋頭於自己的實驗室。到高中畢業,突然對電影十分熱衷。於是,放棄升入大學,進入電影界,開始在布景方面工作。後來,他學習攝影、剪接。1934年,他寫了靈感來自德彪西德音樂“牧神的午後”的電影故事,然後,把它拍成電影。因一部分場面過於露骨而未獲審查通過,在義大利未曾上映。在他的作品目錄里,被列為1937或1938年的作品。 他從1936年到1940年在一家國營專拍新聞片和紀錄片的公司導了幾部紀錄片,但缺乏資料可查。他的作品目錄一般列他的第二部劇情片《魚的幻想故事》為第一部。處女作《牧神午後的前奏曲》創造性運用新鮮的視覺表現芭蕾的手法,但遭到禁映。羅塞里尼並未灰心,百折不撓地投拍第二部。他在羅馬郊外一處別墅建了一個小影棚,希望把自己的夢想變成影象,企圖把詩的夢幻拍成影象。在該片中,他描述了兩條魚在日常生活中的遭遇的變化和危機。他還建了一個小水族館,蒐集各種魚類,並用長頭髮縛住魚來控制行動,雖然十分艱難,他仍然貫徹始終,最終使該片於1937年完成,上映十分成功。此後又執導不少短片,到1940年共自資拍攝6部。這些短片手法新穎,尤其《魚的幻想故事》,獲得很高評價。1938年,應邀撰寫描寫空軍飛行員的戰爭片劇本。1941年海軍司令讓他拍攝一部海戰紀錄片,他前後拍了幾千尺膠片的膠片,覺得作為紀錄片使用太可惜了,最後決定改為劇情片,也就是他第一部長片,描寫一艘醫院船里的人際關係,上映後很受讚美。羅塞里尼的弟弟倫茲奧配樂,並從此開始合作。1942年,他執導維托里奧 墨索里尼 (執政者的兒子,也是他上部影片的製片人)構想,安東尼奧尼編劇的《飛行員歸來》,描述空軍飛行員從集中營逃走的故事。1943年導演從軍牧師在俄國前線的《帶十字架的人》。之後執導一部描寫妓女生活的影片,因戰火停拍。 二戰期間,羅馬被德軍占領,他在逃亡中決心將這段日子拍成電影。1945年聯軍一解放羅馬,他就開始活動。當時,義大利被分為南北兩個,器材又嚴重不足,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他運用紀錄手法拍攝羅馬市民的艱苦,以及由於納粹掃蕩而使市民和孩子們面臨的災難。羅塞里尼使用勒過去從未見過的手法,把影象作為真實的現實世界,他在戰前接近現實的作風得以在影片中開花結果。這部影片就是二戰影片最大傑作《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同時又是開創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奠基之作。 影片在坎城國際電影節獲大獎,該片成為新現實主義的開端。它在國際上的成功使新現實主義電影產生了世界範圍的影響。次年他的《游擊隊》又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此後,他開始導演表現資產階級精神道德空虛墮落的影片,1948年的《德意志零年》(Germany Year Zero)被歐美評論界認為是他的戰後三部曲之一,也是一部重要的新現實主義傑作。影片主要講述戰爭給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戰爭不僅使人民陷入飢餓貧困,還是兒童的心理產生畸形。影片中的主角是個兒童,他把他那臥床不起、患有心臟病的父親毒死,因為他認為父親對社會豪無用處。事後,他又因內心不安而自殺。影片表面上把這個兒童產生殺父和自殺的心理歸咎於一個老師的教育錯誤,實際上則是在揭露德國的納粹主義,認為他們才是這一切罪惡的根源。 影片在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全盛時代曾引起廣泛而激烈的討論,它在義大利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48年,他與瑞典女明星英格麗•褒曼展開了一段轟動的戀情,當時褒曼被其的名作《羅馬--不設防的城市》深深感動,並寫給他一封信表示期望能與之合作,羅西里尼也為之動容,後來兩人於1950年合作《火山邊緣之戀》(Stromboli)時墜入情網,英格麗•褒曼並懷上了羅西里尼的孩子,當時她還與瑞典醫生彼得•林斯特龍保持著婚姻關係,不顧大量譽論的抨擊,褒曼很快與林斯特龍離婚,並與羅西里尼結婚。結果兩人遭到了以好萊塢為首的電影界的抵制,兩人後來合作的電影大都在業內頗有口碑卻難以與觀眾見面。但是這段感情最終在1958年以離婚告終。而羅西里尼又與一印度女郎結婚,數年後又離。1959年羅西里尼的作品《羅維雷將軍》(General della Rovere)獲得了第二十四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這部二戰題材的影片同時也獲得了很好的市場反應。60年代的羅西里尼更是自由發揮,導演的作品大都頗富爭議性,比如1966年的《路易十四的崛起》(The Rise of Louis XIV)就被認為太過沉悶。不過羅西里尼並未理會這些意見,而喜愛這種風格的影迷也大有人在。這位開創一代門派的電影宗師到最後都有沒有離開過電影,1977年5月他擔任坎城電影節評審會主席,影展結束後的6月3日,因心臟麻痹而去世。他的作品還有《秘密炸彈》、《自由何在》、《歐洲,51年》、《聖弗蘭西斯科》、《印度1958年》、《羅馬的夜晚》、《義大利萬歲》等。

所屬分類

電影
義大利電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