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裙帶[中藥]

羅裙帶[中藥]
羅裙帶[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羅裙帶,中藥名。為石蒜科植物文殊蘭L.var.(Roxb. Ex Herb.)Baker[Roxb. ex Herb.]的葉。分布於福建、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熱瘡腫毒,淋巴結炎,咽喉炎,頭痛,痹痛麻木,跌打瘀腫,骨折,毒蛇咬傷。

別名

萬年青、扁擔葉、郁蕉、水笑草、裙帶草、水蕉、鬱金葉、引水蕉、海帶七、腰帶七、斬蛇劍、破龍刀、金武劍、玉帶風、海蕉、九筋草、朱蘭葉。

入藥部位

葉。

性味

味辛、苦,性涼。

歸經

入心、肝二經。

功效

清熱解毒,祛瘀止痛。

主治

熱瘡腫毒,淋巴結炎,咽喉炎,頭痛,痹痛麻木,跌打瘀腫,骨折,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頭風痛:羅裙帶葉1張。用火烤軟,乘熱包紮頭部。(《廣西藥用植物圖志》)

2.治腰痛:鮮文殊蘭葉1片。放開水內約2min取出,捆包在腰上。(《湖南藥物志》)

3.治腳手關節酸痛:鮮文殊蘭葉,切碎調麻油,以春稻草燃燒烘熱,侯退溫貼患處,每日一換。(《泉州本草》)

4.治跌扭傷筋,瘀血凝腫作痛:取鮮文殊蘭葉放在鐵鍋內先炒軟,然後用紅酒淬入,乘微熱包紮在傷腫處,每日換一次。(《福建民間草藥》

5.治跌傷、骨折:生扁擔葉120g,水冬瓜、圓麻根各60g。搗爛包患處。(《貴州草藥》)

6.治閉合性骨折:文殊蘭、草血竭、乳香、沒藥、鴨腳艾各適量。加麵粉少許、小雞1隻(去毛和內臟),搗爛,加酒炒熱,外包患處。(《萬縣中草藥》)

7.治四肢腋窩腫大:鮮文殊蘭葉合紅糖、生蔥2株。搗敷,每日1次。(《泉州本草》)

8.癰疽:生扁擔葉搗爛加蜂糖少許,包患處。(《貴州草藥》)

9.治皮膚潰瘍:文殊蘭葉搗汁,搽患處。(《湖南藥物志》)

10.治淋巴結炎:羅裙帶、老鼠瓜、獨蒜、癧薯各適量。共搗爛敷患處。(《梧州地區中草藥》)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絞汁塗;炒熱罨;或煎水洗。內服:煎湯,3-10g。

使用注意

內服宜慎,寒疽禁用。

炮製

採集加工:全年均可采,多用鮮品或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文殊蘭,又名文蘭樹、牛黃傘、千層喜、秦瓊劍《植物名實圖考》,十八學士《廣州植物志》,白花石蒜《全國中草藥彙編》。多年生草本,植株粗壯。鱗莖長柱形,直徑約10-15cm。葉20-30枚,多列,帶狀披針形,長可達1m,寬7-12cm,先端漸尖,邊緣波狀,暗綠色。花莖直立,粗壯,幾與葉等長;傘形花序通常有花10-24朵;佛焰苞狀總苞片2,披針形,外折,長6-10cm,白色,膜質;苞片多數,狹條形,長7-10cm;花梗長0.5-2cm;花被高腳碟狀,芳香,筒部纖細,長4-10cm,直徑1.5-2mm。花被裂片6,條形,白色,長4.5-9cm,寬6-9mm,向頂端漸狹;雄蕊6,淡紅色,花絲比花被裂片短,長約4-5cm,上部淡紫紅色,花葯黃色,狹條形,先端漸尖,長約1.5cm或更長;雌蕊1,柱頭3淺裂或頭狀,子房下位,3室,紡錘形,長不及2cm。蒴果近球形,淺黃色,直徑3-5cm;通常種子1顆。花期6-8月,果期11-12月。

生長環境

常生於海濱地區或河旁沙地,亦栽植於庭園。分布於福建、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藥理作用

1.降壓作用

2.抗腫瘤作用

現代研究

含石蒜鹼、多花水仙鹼。

相關論述

《湖南藥物志》:“平,無毒。”

《貴州草藥》:“性溫,味辛微麻。”

《廣州本草選編》:“味辛,有小毒。”

《四川中藥志》1980年版:“辛、苦,涼,有毒。”

《生草藥性備要》:“消熱毒,敷瘡,用酒糟或蜜糖捶葉敷患處。煲水洗外痔。”

《植物名實圖考》:“治腫毒。”

《分類草藥性》:“治一切惡毒癰瘡,包魚口。”

《廣西本草選編》:“治關節扭傷腫痛,頭風痛。”

《廣西中藥志》:“寒疽禁用。”

《湖南藥物志》:“消腫解毒,散風痰。治乳癌,心氣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