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米歐與朱麗葉效應

在莎士比亞的經典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愛,但由於雙方世仇,他們的愛情遭到了極力阻礙。但壓迫並沒有使他們分手,反而使他們愛得更深,直到殉情。這樣的現象我們叫它“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所謂“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就是當出現干擾戀愛雙方愛情關係的外在力量時,戀愛雙方的情感反而會加強,戀愛關係也因此更加牢固。

名詞概述

心理學家德斯考爾等人在對愛情進行的科學研究時發現,在一定範圍內,父母或長輩乾涉兒女的感情,這青年人之間的愛情也越深。就是說如果出現干擾戀愛雙方愛情關係的外在力量,戀愛雙方的情感反而會更強烈,戀愛關係也會變得更加牢固。這種現象就被叫做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但最終婚姻最後卻經常是以悲劇收場。

現實表現

在現實生活中,也常常見到這種現象:父母的干涉非但不能減弱戀人們之間的愛情,反而使之增強。父母的干涉越多、反對越強烈,戀人們相愛就越深,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為“羅密歐朱麗葉效應”。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是因為人們都有一種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夠獨立自主,而不願自己是被人控制的傀儡。一旦別人越俎代庖,替自己做出選擇,並將這種選擇強加於自己時,就會感到主權受到了威脅,從而產生一種心理抗拒:排斥自己被迫選擇的事物,同時更加喜歡自己被迫失去的事物。正是這種心理機制導致了羅米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一代代地不斷上演。
心理學家的研究還發現,越是難以得到的東西,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越高,價值越大,對人們越有吸引力;輕易得到的東西或者已經得到的東西,其價值往往會被人所忽視。因此,當外在壓力要求人們放棄選擇自己的戀人時,由於心理抗拒的作用,人們反而更轉向自己選擇的戀人,並增加對戀人的喜歡程度。中國民間過去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著不如偷不著”,也就是說的這種心態。
這種情形不僅發生在男女的愛情之間,也會發生在許多地方。對於越難獲得的事物,在人們的心目中地位越重要,價值也會越高。學者們嘗試以阻抗理論(reactancetheory)來解釋這種現象,他們指出當人們的自由受到限制時,會產生不愉快的感覺,而從事被禁止的行為反而可以消除這種不悅。所以才會發生當別人命令我們不得做什麼事時,我們卻會反其道而行的現象。

不同說法

莎士比亞的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描寫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他們相愛很深,但由於兩家是世仇,感情得不到家人的認可,雙方家長百般阻撓。然而,他們的感情並沒有因為家長的干涉而有絲毫的減弱,反而相愛更深,最終雙雙殉情而死。
在現實生活中,也常常見到這種現象:父母的干涉非但不能減弱戀人們之間的愛情,反而使之增強。父母的干涉越多、反對越強烈,戀人們相愛就越深,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為“羅米歐與朱麗葉效應”。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是因為人們都有一種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夠獨立自主,而不願自己是被人控制的傀儡。一旦別人越俎代庖,替自己做出選擇,並將這種選擇強加於自己時,就會感到主權受到了威脅,從而產生一種心理抗拒:排斥自己被迫選擇的事物,同時更加喜歡自己被迫失去的事物。正是這種心理機制導致了羅米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一代代地不斷上演。
心理學家的研究還發現,越是難以得到的東西,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越高,價值越大,對人們越有吸引力;輕易得到的東西或者已經得到的東西,其價值往往會被人所忽視。因此,當外在壓力要求人們放棄選擇自己的戀人時,由於心理抗拒的作用,人們反而更轉向自己選擇的戀人,並增加對戀人的喜歡程度。中國民間過去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也就是說的這種心態。
另外,心理學家魯賓發現;男女對對象的愛情得分是一樣的,但女性對自己對象喜歡的程度比男性對自己的對象喜歡的程度要略高。男女對同性朋友的喜歡程度是一致;而女性比男性更愛自己的同性朋友。這就是我們經常看見女孩子們可以一起牽手走路,甚至喜歡擠在一張床上睡覺,說悄悄話,缺很少看見男生會這樣的緣故。

原因分析

是什麼心理讓這些被“棒打的鴛鴦”關係更緊密呢?心理學上的解釋之一是,從選擇自由與對所選擇對象的喜愛程度之間的關係來說的。讓我們先看一個實驗,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布萊姆在一個實驗中,讓一名被試面臨A與B兩個選擇,在低壓力條件下,另一個人告訴他“我們選擇的是A”,在高壓力條件下另一個人告訴他,“我認為我們兩個人都應該選擇A”。結果,低壓力條件下被試實際選擇A的比例為70%,而在高壓力條件下,只有40%的被試選擇A。可見一種選擇,如果選擇是自願的,人們會傾向於增加對所選擇對象的喜歡程度,而當選擇是被強迫的時候,便會降低對選擇對象的好感。
因此,當戀愛雙方被強迫作出某種選擇時,會產生高度的心理抗拒,這種心態會促使他們作出相反的選擇,甚至會增加對自己所選擇的事物的喜歡程度。生活中我們常能聽到這樣的事例:某對戀愛的青年,儘管遭到父母的竭力反對、親友的百般阻撓,兩人非但不中止戀愛關係,反而更親密,更大膽,有的甚至以自殺來對抗。
另一種解釋,是從維持認知平衡的角度來說的。一般情況下,人們對自己行為的解釋,都是從內外兩方面去尋找理由,當外在理由消失後,人們就會從內部去尋找依託。反之亦然。戀愛雙方渴望接近對方等行為原因,可以解釋為,由於雙方內在的情感因素和外在親人朋友的支持。當親人採取簡單否定的態度時,便削弱了戀愛的外在理由,這導致戀愛者的認知出現了不平衡,於是,他們只好把內在的情感因素升級,以解釋自己戀愛對方的行為,使自己的認知重新處於平衡狀態。這便是中學生在異性交往中,易把友情當戀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好奇心和個性的互補,在異性交往中,交往雙方更容易獲得滿足感。但許多老師、父母對中學生的異性交往都疑神疑鬼,甚至明確反對,這就使交往者把滿足感解釋為雙方的依戀,從而誤認為自己已經墜入愛河。

逆反的外因

生活事業和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幾乎無人不知的愛情悲劇,在每個民族都流傳著,因為社會發展過程中,人權總是逐步受到尊重的,戀愛婚姻的自由在每個民族歷史上,都有一段身不由己的階段,也就是造就悲劇的階段。在中國,無人不知《梁山伯與祝英台》;在西方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更是深入人心。一直到現在,還偶爾聽到某某男女因為父母堅決反對,殉情自殺;或者男女因反抗父母未果而私奔。私奔後的結果也不是全部都很好,好多是私奔後發現對方並不像原先想像的那樣好,因為已經和家人決絕了,只好湊付著過,最後因為種種原因甚至導致個別人絕望自殺。
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種悲劇的發生呢?羅密歐與朱麗葉是因為兩家是世仇,家人堅決反對,他們的感情卻在家人的百般阻撓下相愛更深,最終雙雙殉情;梁山伯與祝英台一開始只是不知情的兄弟關係,梁山伯根本沒有娶祝英台的想法--因為是“弟弟”,但是,得知祝英台對自己一往情深又絕對不能修成正果,於是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是覺得不能失去,越是覺得絕對得不到的東西,越是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心理學家發現,越是得不到的東西,人們就越是覺得珍貴。於是想辦法提高人們的期望值和得到的難度,是促使人們擁有某種東西的簡單辦法。在生活中,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對此好多的為人父母者頭疼不已。眼看著孩子處了一個對象,怎么看怎么不像好人,口碑也很差,可是孩子偏偏喜歡,這時候父母往往出面干涉,結果往往適得其反,越是干涉越是相愛,處理好了孩子會留下一輩子對初戀的殘酷記憶,忘卻一段可能是悲劇的戀情;處理不好就像前邊說的,引發真正的悲劇。並不是說羅密歐不好,最起碼朱麗葉在受到百般阻撓的熱戀中,無暇顧及羅密歐的缺點;反之亦然。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中國,幾乎每個省市全部建起了和西方各個已開發國家致冷機企業聯營的中國電冰櫃製造廠,那個時候只要打開電視,就能看到什麼“*--阿里斯頓”“*--利渤海爾”“--飛利浦”等等,品牌眾多的冰櫃一擁而上,終於導致價格跳水,各個冰櫃廠家為了占領市場,紛紛提高產能,降低價格,大打價格戰。這種情況直接導致了“羊群效應”和“多米諾骨牌效應”,消費者因為價格多變,廣告鋪天蓋地,無所適從。這時候,有一家最精明的廠家,做了一件最精明的事情--砸冰櫃以表示質量第一的決心;然後,就是保持堅挺的價格,以保證品牌的規格;第三,控制產量讓市場“饑渴”,這個廠家想必都知道,就是海爾集團。那個時候,我家買的琴島-利渤海爾冰櫃就是托人才買到的。這就造成了一個“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由於不突擊產量,不降低價格,海爾的質量沒有受到價格、成本大戰的影響,也沒有突擊產量,使海爾在很短的時間內順利實現了對中國電冰櫃行業的絕對占領,形成了中國電冰櫃業一枝獨秀的局面。加上後來海爾推行新的管理理念,使海爾步入了健康穩健的國際化企業集團發展之路。
有些廣告就很會把握這一點,尤其是日本汽車業。大家可能還記得天籟進入中國以前,鋪天蓋地全是對這款汽車的溢美之詞,讓好多人持幣等車。等了好幾個月終於盼到了隆重的下線儀式,然後就是對市場實施飢餓制約,就是限量生產,在汽車降價的時候,高抬價格追加提車費,更加吊足了購車者的胃口。這時候你還會在乎它的性能價格比嗎?於是日產大賺了一把。
由此可見,在生活、工作中,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為了“吃不到的葡萄”“摔傷了自己。“吃不到的葡萄”不一定是酸的,但是也不一定是甜的!

建議

面對“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戀愛男女和他們的家人都應該從中得到啟示。對於青年男女來說,自由戀愛固然是值得稱道的,但父母的反對肯定也有一定的道理,不妨理性地與父母親交流一下看法,而不是把戀愛建立在“逆反”、“抗拒”、“維護自尊”、“滿足好奇”上,戀愛更重要的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礎之上。
家長在說服教育時,一定要注意方法,不要強行禁止,採取“高壓政策”,而要循循善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因勢利導,切忌動輒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訓斥、打罵甚至當著眾人的面羞辱他們,這極容易產生“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使事情向相反的方向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