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甸玉

羅甸玉

羅甸玉,貴州省羅甸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羅甸玉加工後的羅甸玉呈:結構緻密,質地細膩,玉質溫潤,樸實較沉重;不透明至半透明,蠟狀光澤至油狀光澤,按其顏色分為五類。理化指標:加工後的玉石,折射率在1.60至1.61(點測法)。 2015年8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羅甸玉”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信息

產品特點

羅甸玉加工後的羅甸玉呈:結構緻密,質地細膩,玉質溫潤,樸實較沉重;不透明至半透明,蠟狀光澤至油狀光澤,按其顏色分為五類。理化指標:加工後的玉石,折射率在1.60至1.61(點測法)。

分類 指征
白玉 顏色白色,略泛灰、青、黃、褐等雜色或不泛色,顏色均勻,半透明,具瓷感,蠟狀—油狀光澤。
灰白玉 顏色呈菸灰色—白色—灰白色的變化,半透明,蠟狀—油狀光澤。
花玉 基礎色為白色,淺青色,乳白色,夾雜大量灰褐色或黑色斑點,斑點多呈點狀、葉片狀、條絮狀、均勻分布,半透明,蠟狀—油狀光澤。
青玉 顏色有青色至深青色,半透明,蠟狀—油狀光澤。
青白玉 顏色為淺青色,半透明,蠟狀—油狀光澤。
糖玉 顏色為淺焦糖色,夾帶少量褐色斑點。

產地環境

羅甸玉產自貴州省羅甸縣,甸縣地處雲貴高原南緣向桂西北山區與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呈階梯式下降,縣境內西北、北、東北和東南等地帶為環行山地的基本輪廊,使其縣境略呈“撮箕口”朝南地形。境內以山地為主,山地占總面積的85.8%,丘陵占9.7%,盆地占4.6%。河流在境內穿插、切割,更使地形複雜、地貌多樣。總的特點是:山巒起伏、溝谷縱橫、地面破碎、山地特色明顯。北部、東北部以岩溶、丘陵、盆地,及石炭岩低中山地貌為主,海拔在600~1000米之間,岩溶發育,多溶洞、溶丘、暗河。中部、南部以沙頁岩低山、河谷、盆地為主,海拔多在300~800米之間。

羅甸縣環境 羅甸縣環境

羅甸玉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矽礦和輝綠岩礦。矽礦儲量78.4萬噸,遠景儲量大於300萬噸,輝綠岩儲量較大,色澤美觀,石質精密,無孔隙,板材磨光面光潔度高,可雕刻性能好,其遠景儲量在3000萬立方米以上,適宜開發羅甸玉。

歷史淵源

2009年,貴州省地礦中心實驗室在進行岩礦鑑定研究工作中,發現產自黔南羅甸的部分樣品中,存在以透閃石為主要成分的軟玉礦。

2011年,羅甸縣民眾在關固寨的發浪坡上發現玉石礦。

羅甸玉 羅甸玉

2015年,羅甸縣建設占地460畝的羅甸玉石產業文化園。

生產情況

羅甸玉 羅甸玉

截至2015年底,貴州省羅甸縣共有19家個體商鋪對羅甸玉進行產品加工、行銷,玉石企業、商鋪從業人員超過300人,參與玉石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達1000人以上。

產品榮譽

羅甸玉 羅甸玉

2015年8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羅甸玉”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羅甸玉產地範圍為貴州省羅甸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要求

原料開採:取得探采資質的企業,在產地範圍內,根據礦山岩層構造,以人工方式,有計畫的採掘;並按照原石形態、顏色、塊度大小,確定合理用途。

原料登記:向有關部門申請登記所開採出的玉石原料、進行編號貼簽,信息錄入處理。

原料特徵及類型

(1)構造特徵:晶質結合體,顯微鏡下呈纖維交織結構,塊狀構造。透閃石集合體呈放射束狀,常帶有石花、絮狀棉綹、細脈狀水線、翳狀斑點、黑色固體包體構造。

(2)原料類型:山料及戈壁料。

原料指標:原料透閃石含量≥80%,方解石含量≤12%,石英含量≤10%,密度為2.95(±0.15)克/厘米。

二、原料加工

(1)雕刻類製品:選料後經切割、去余料、勾勒造型、去粗磨細、照亮、磨亮、拋光、清洗、過油、上蠟等工藝程式。

(2)非雕刻類製品:對原料進行切割、打磨、打孔等傳統手工工藝程式。

加工成品登記:加工後的羅甸玉製品,到有關部門依據原料登記編號進行成品登記,編號貼簽。

專用標誌使用

羅甸玉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貴州省羅甸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羅甸玉的檢測機構由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