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常培(1899~1958)

羅常培(1899~1958)

"羅常培在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方言調查、音韻學研究各方面都作了許多開拓性的工作,並有突出的貢獻。 高本漢調查方言忽視了東南方言

羅常培(1899~1958)

正文

羅常培(1899~1958)中國語言學家,教育家。滿族。歷任西北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籌建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並任第一任所長。羅常培在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方言調查、音韻學研究各方面都作了許多開拓性的工作,並有突出的貢獻。自從高本漢發表了《中國音韻學研究》之後,羅常培首先和趙元任李方桂合力把這部書以及作者的學風、方法介紹進來。高本漢調查方言忽視了東南方言,羅常培就作了《廈門音系》(1930)、《臨川音系》(1940),此外還有皖南方言調查稿來補充高氏。這為年輕的漢語方言學填補了許多空白。高本漢的中古音研究結論並不十分妥帖,羅常培就寫了《切韻魚虞之音值及其所據方音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本3分,193,並且利用梵漢對音材料寫了《知徹澄娘音值考》(“集刊”,3本1分,193。等韻作為音韻研究的輔助手段本來很有可利用的價值,但是所用術語含混費解,不便學人使用。羅常培就寫了《釋重輕》(“集刊”2本4分,1932)、《釋內外轉》(“集刊”4本2分,1933),加以解釋。雖然沒得到多數同行承認,但這種引導初學人的精神是非常可貴的。為彌補古音研究的缺欠,他和周祖謨合著《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1958),把研究上古音的人和研究中古音的人中間留下的空白填補了。為填補《切韻》以後到現代音的空白,他寫了《唐五代西北方音》(1933)、《中原音韻聲類考》(“集刊”,2本4分,1932)、《蒙古字韻跋》(圖書季刊新1卷3期,1939)、《王蘭生與〈音韻闡微〉》(學術季刊1卷3期,1943)、《耶穌會士在音韻學上的貢獻》(“集刊”1本3分,1930)、《北平俗曲百種摘韻》(1942)等著作。此外又主持編印 《十韻彙編》(1935)和影印《通志七音略》等音韻學書籍。為普及音韻學知識,寫了《中國音韻學導論》(1949),參加制訂漢語拼音方案的討論,創辦北京大學語言專修科。總起來說,他的工作涉及音韻學的各個方面,涉及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學的各個方面,是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語言學家。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