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寧[西南交通大學教授]

羅寧,男,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古代文學與語言學教研室教授。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2008,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兼職)。
2004年,西南交通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2003年,西南交通大學中文系講師。
2000年—2003年,在四川大學攻讀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學位。
1997年—2000年,在四川大學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

研究領域

主要集中在漢魏至唐宋之間的文學與文獻,目前在古小說、傳記、筆記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唐五代軼事小說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項目「儒學的世俗化與民間文化心理」的子課題項目(宋元段)。
參與四川省教育廳項目“唐五代文化研究”的研究,主持“西南交通大學網路課程資源建設項目——中國古代文學”等。

論著

1.《傳奇薈萃,聊齋先河——牛僧孺《玄怪錄》選讀》(與祝尚書教授合著),中華書局,2003年
2.《漢唐小說觀念論稿》,巴蜀書社,2009年
3.《黃帝說》及其他《漢志》小說,《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3期
4.小說與稗官,《四川大學學報》1999年6期
5.讀《葉淨能詩》,《新國學》第四卷,巴蜀書社2002年
6.論《殷芸小說》及其反映的六朝小說觀念,《明清小說研究》2003年1期
7.中國古代的兩種小說概念,《社會科學研究》2003年2期
8.論唐代文言小說分類,《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3期
9.《南部新書》需要校證,《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2004年4期
10.《南嶽夫人內傳》、《南嶽魏夫人傳》考,《新國學》第五卷,巴蜀書社2005年
11.論五代宋初的「偽典小說」,《中國中古文學研究》,學苑出版社2005年
12.從語詞小說到文類小說—解讀《漢書藝文志》小說家序,《天津大學學報》2005年4期
13.論文傳的產生與演變,《新國學》第六卷,巴蜀書社2006年
14.陸長源及著述考論,《唐五代文化論稿》,巴蜀書社2006年
15.文谷及其《備忘小抄》考論,《唐五代文化論稿》,巴蜀書社2006年
16.唐代《八仙傳》考,《宗教學研究》2006年3期
17.《廬陵官下記》輯考,《古代文獻的考證與詮釋——海峽兩岸古典文獻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18.百岩禪師(懷暉)事跡及史料考辨,《敦煌佛教與禪宗學術討論會文集》,三秦出版社2007年
19.處常子《續本事詩》輯考,《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7年5期
20.漢待詔考,《新國學》第七卷,巴蜀書社2008年
21.制異名新說、應文房之用——論偽典小說的性質與成因,《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2期
22.潘遠《紀聞譚》輯考,《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8年2期
23.《趙貞吉詩文集注》斟補,《語文知識》2008年4期
24.《俳諧集》與《諧噱錄》考辨(附《諧噱錄》校證),《中國俗文化研究》第五輯,巴蜀書社2008年
25.明代偽典小說五種初探,《明清小說研究》2009年1期
26.論《南部新書》對整理唐代小說文獻的價值,《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9年2期
27.張詢古《五代新說》考論,《中國典籍與文化》2009年2期
28.兩種文言小說書目補正,《中國俗文化研究》第六輯,巴蜀書社2009年
29.論傳記傳敘之名稱及相關概念——兼評《八代傳敘文學述論》,《新國學》第八卷,巴蜀書社2010年
30.《貞陵遺事》、《續貞陵遺事》輯考,《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年2期
31.中華書局本《舊唐書》校讀札記,《華西語文學刊》第2輯,四川文藝出版社2010年
32.《鄴侯家傳》與《鄴侯外傳》考,《四川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年4期
33.唐代景龍二年游幸佛寺應制詩述論,《首屆長安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34.《龍城錄》是偽典小說,《文學與文化》2011年1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