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場鎮

羅場鎮

“翰墨笙歌映松雪,桑竹茶花綻星河。”在四川最南部,烏蒙山脈尾翼,崇山峻岭中間,青草綠樹環繞。坐落著聞名遐邇的歷史文化場鎮,猶如一顆閃爍的寶珠,熠熠生輝。那就是羅場鎮。羅場鎮位於高縣南部,是川滇兩省筠連、高縣、鹽津三縣結合部。海拔為 380~1033 米,宋江河橫穿全鎮,川雲中路縱貫全境。東經104°29′,北緯28°17′,東鄰蕉村鎮,南接筠連縣筠連鎮,西連羊田鄉、雲南鹽津縣興隆鄉,北接可久鎮、落潤鄉。距高縣縣城15公里,距筠連縣縣城15公里。幅員面積 69.38平方公里,轄18個村1個社區,127個村民組,4個居民組。全鎮共10133戶,32406人,耕地面積 24651 畝。 歷史悠久,建置數次變更。晉代前,羅場設德安州。明、清兩代,湖、廣移民逐漸形成羅家垇。雍正八年,羅家垇為場,名曰歸化鄉河右三甲羅家垇。民國18 年,置羅家鄉、陳村鄉。民國 24 年改聯保。民國29年11月復為鄉。民國 34 年,羅家鄉改名四維鄉。1950年1月,與陳村鄉被高縣第四區人民政府接管。1951年2月,四維鄉分建四維、安樂兩個鄉。1952 年 1 月,又分建光明鎮。1956 年 2 月,安樂鄉、光明鎮併入四維鄉。1961年3月,改名為羅場鄉。名稱變更為人民公社,為公社,復為鄉。羅場設區時段,陳村歸羅場區管轄。境域與區劃也略有變化。1992年9月,羅場鄉與陳村鄉合併為羅場鎮。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羅場鎮Luo chang zhen

氣候溫和濕潤,土地肥沃,海拔為 380 ~ 1033 米,宋江河橫穿全鎮,河東屬淺丘,河西屬深谷,年平均氣溫 17.5 ℃,年平均降雨量 1204mm 。

羅場鎮的蠶桑產業,克服了繭絲市場持續低迷,國家稅收政策調整及蠶農思想動搖等不利因素,目前,全鎮新栽“一步成園”桑 3萬餘 畝,全年發種 30115 張,收繭 1.8 擔,獨占萬擔鎮鄉的殊榮,是川南蠶桑第一鎮。

除蠶桑聞名外,羅場鎮的茶葉也十分聞名,林湖茶廠生產的“林湖牌”系列茶,便是茶中珍品,2007年,林湖翠茶葉獲得了“第七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稱號。華盛紙業是羅場鎮的優勢工業企業,所生產的各種紙遠銷川內外。 2004 年 8 月,年產 2000 噸的木質素黃酸鹽生產線竣工投產,標誌著華盛紙業科技化水平的又一次跨越。該鎮農民依託華盛紙業,發展竹產業,現已栽竹 500 余畝,是增收致富的途徑之一。

林湖茶花以“種多、色齊、味香、時長、樹高、型美”聞名於市場,占領了市場。現在當地已有300餘戶農戶種植茶花,規模達3000餘畝,品種10餘個,大、中、小規格茶花近50多萬株,儲備產值近1億元。其中新培育的“七彩茶花”一株花開多種顏色的花,更是茶花中的精品,受到市場青睞。產品銷往四川成都、綿陽,雲南昆明、大理、麗江,貴州貴陽、遵義,廣東廣州,上海,浙江金華,江蘇無錫等地。 2006年,林湖村被省花卉協會授予“四川省茶花生產第一村”的榮譽稱號。

羅場鎮區位優勢明顯,川雲中路縱貫全境,距縣城 14 公里,離筠連 15 公里,輻射雲南鹽津縣興隆鄉、筠連縣海瀛鄉、高縣蕉村鎮、加樂鎮、落潤鄉、可久鎮、羊田鄉。羅場自古商貿繁榮,抓住了第三批小城鎮建設的機遇,按統一規劃、整體開發、標準化建設的思路,新建華盛街長300餘米,農貿市場1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達4萬餘平方米。

人文歷史

文峰塔 文峰塔

清代為高縣歸化鄉河歷三甲羅家垇。民國 18 年( 1929 )置羅家鄉。民國 24 年改聯保。民國 29 年 11 月復為鄉。民國 34 年改名四維。 1951 年 2 月,分置四維鄉、安樂鄉。 1952 年 1 月又分置光明鎮。 1956 年 2 月,四維鄉、安樂鄉、光明鎮合併稱羅場鄉。 1984 年復鄉。 1992 年 9 月撤區建鎮。

農村經濟

羅場鎮主產水稻、玉米、小麥、花生、柑桔、花卉、蠶桑、茶葉。 2002 年— 2003 年,糧食總產量分別為 13232 噸、 12944 噸,國內生產總值分別為 7856 萬元、 8358 萬元,第一產業分別為 3148 萬元、 3040 萬元,財政收入分別為 543 萬元、 256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 2102 元、 2253 元。

工業經濟

羅場鎮工業經濟以紙業製造、茶葉加工為主。 2003 年 8 月 1 日,年產 2000 噸的木質素黃酸鹽生產線竣工投產,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2 年— 2003 年,鄉鎮企業總產值分別為 22530 萬元、 22050 萬元。

公益事業

羅場鎮有高中 1 所,國中 2 所,國小 13 所,在校學生 3060 人,教師 212 人。羅場鎮中心校為市級“綠色學校”。有醫院、衛生院 1 個,醫生 18 人,病床 30 張。羅場鎮中心醫院為“二級乙等”醫院。程控電話、移動通訊已開通,水電設施齊備,具備了投資開發的條件。

景點旅遊

一根紅線貫穿,十顆珍珠相聯。紅線是從高縣縣城南來進入轄區的川雲中路羅場段、場鎮街道和從羅場大橋出發直通雲南省鹽津縣的羅金公路三段公路組成的羅場旅遊主線,全長30餘公里。珍珠是蠶桑示範園、老街、文化公園、文峰塔、翰笙故居、岩墓石畫、茶馬古道、小河鄉居、茶園、林湖茶花這十個重要的旅遊景點。

翰笙故居 在羅場大橋側,中心校校門旁,矗立著黑白相間為底、赭紅色點綴的“陽翰笙故居”。坐北朝南,總體由主體房、院壩、後花園組成,總占地面積1163平方米。主體房建築面積約319平方米。

正房為懸山式布瓦穿斗結構建築,面闊3間125米,深兩間73米,中間為堂屋,左、右次間為4間寢室(有閣樓)。大門為雙開四抹隔扇門,屬典型川南民居。故居完整保留當年陽翰笙生前居室、堂屋、書房等共11間。

門前有“文物保護單位”石碑,署名“高縣人民政府 2003年10月立”等字樣。雙扇院門內,蕨草、松樹掩映間有一條青色石板甬道,通向房屋曬壩前。順石階而上十多步,便是具有濃厚川南民居特色的木質框架三合院。中堂門正上方一扁,上書“文明宏第”。

羅場鎮 羅場鎮

堂屋正中頂橫額是“渤海家風”,下有靈位,背景書“天地君親師”。左右有聯,上聯是“余山萬仞開親遠”,下聯是“渤海千尋發澤宏”,正下面為寬大的黑漆雕花屏風。堂屋左右兩壁中間荷柱上還有一聯,是陽翰笙父親60華誕,其姨侄古直廉奉送的,後人雕刻以示紀念,左曰“海屋添籌林壬洽頌”,右曰“鄉閭進杖花甲征祥”,金粉塗之,色黃。左臥為陽翰笙祖母嚴氏臥室,木質串架床,旁垂直而立的特寬矩形衣櫃。右臥為陽翰笙父母臥室,木床衣櫃一字排開。

出堂屋,沿屋檐向左,進左耳房,這裡是一間通堂,作陳列室。沿壁擺放的全是陽翰笙生平事跡簡介展板,放大的照片配上文字,再現翰老自1902年10月7日出生於此到1993年6月7日北京逝世91年概況。

陳列分為10個部分,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是“熱血少年,立志報國”、“投身學運,追求真理”、“投筆從戎,北伐南征”、“滬上風雲,鐵骨錚錚”、“文化統戰,屢建奇功”、“襄助總理,振興文藝”、“浩劫十年,青松不老”、“文傳百世,高山仰止”,前有總序、後有結語。右耳房裡間是陽翰笙臥室,外間書房現有名“翰苑”,成為書畫陳列室及來賓簽名處,牆上懸掛著包括原文聯主席周巍峙等文人墨客書畫的幾十張字幅畫條。幾本簽名簿,寫滿來自祖國各地參觀者的簽名及留言。有的還即興創作,用詩文表達他們的感受。

林湖茶花 從古鎮羅場新街口出發,穿越舊街道,逾過石橋,向西偏北方向14公里處,便是四川省林湖茶花大型生產基地。

羅場鎮 羅場鎮

位於四川、雲南交界處的林湖村,幅員面積6平方公里,大部分地方海拔800—1033米,終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土壤結構呈微酸性,適宜茶花、茶葉生長,森林覆蓋面積達70%,是一個純天然的氧吧。全村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種植茶花,經過兩代人30餘年的奮鬥,面積達6000餘畝,由原來單一的牧丹發展到現在有十八學士、花蝴蝶、松斗、花瓜芙蓉、童子面等100餘個品種,大、中、小規格茶花近300餘萬株,成為四川省茶花生產第一村。幼苗和成樹銷售到雲南、深圳及廣東等十多個省或地區,年銷售總額2000餘萬元。

沿著茶花樹間水泥路爬坡直上,在上頂,有供你遠眺的觀禮台。淺橄欖色的柏木搭成一個扇形的台子,站在上面,即可“一覽眾山小”。翠綠茶花樹鋪滿大地,農舍散落路旁山間。林湖村百分之八十的農戶蓋起了樓房,部分花農住進小洋樓,開起小轎車,過起城裡人的生活,他們的樓房五顏六色,樣式獨特。

朝觀禮台相反的方向而走,茶花地下的半山腰,還有硝洞。沿公路朝雲南省鹽津縣興隆鄉方向去,半里處右側是蛤蟆塘水庫。林湖村有10多家農家樂,為你提供飲食服務。

碧玉走廊 起點是羅場大橋,沿岸而行,河兩岸是茂林修竹。右岸的碧玉走廊一色青青翠翠,倒影在河水裡。

僰人岩墓石刻就集中在這段“走廊”里,鎮裡集資修了一條供行人參觀的小小水泥路。神秘的僰祖先人是如何把棺木懸於峭壁之上,眾說紛紜,因為無一確切說法,至今還是迷。

羅場鎮 羅場鎮

“走廊”邊的岩石上,隨處可見雅人墨客題名留詩,大都是盛讚美景感嘆僰人文化的神奇,那些僰祖豐收圖、狩獵場面、圖騰、娛樂圖等,栩栩如生象形會意。


仙寓洞內,一大片岩石高高地突兀而出,天然形成了遮風避雨的屋頂,下面便是長方形岩洞,有200來個平方米,可以容納十來張茶桌。仙寓洞被鎮上虔信的男女塑了觀音大士、送子娘娘、關公、趙雲、如來佛祖等神仙,占據了洞窟的一半地方。

過了碧玉走廊,就看見河岸邊不時一小片或一大片草壩。綠色小草點綴著或稀疏或密集叫不出名兒的小白花、紫花、黃花、藍花,黃荊樹叢在太陽照射下發出特有的木香。

走進一片竹林,尖細形的斑竹葉積了厚厚一層,腳踩上去,發出悉悉索索的響,望望頭上,密林森然,根本望不見竹梢,陽光只穿透進幾縷來。茂竹林並不顯長,視野一下子開闊,有一片麥田。宋江河就在田埂下嘩嘩流淌。

河壩邊有幾處大草壩,與草壩相連的是山坡上的桑田。宋江河沿岸,山清水秀,農田沃野,宜種蠶、桑、稻、麥。

羅場鎮 羅場鎮

小河鄉居 從羅場鎮大橋頭出發,至羅金公路一公里處,見左側村級公路。沿路繞行200米,有山脊缺口。穿過那個風口,小河鄉居全貌便呈現在眼前。四下是海拔600多米的山峰,它們圈成一個不很規矩的長方形圍欄。在彎曲的兩個長邊之間,有大小不等、形狀各異、高低參差的10個小山包。一條小河從山包腳間流動,一條白色公路纏絡山腰。覆蓋大地的是綠色莊稼、樹木草皮與其間的顆粒狀農舍。

再行100米左右,至鄉居中心地帶。從任何一條茅草山徑攀緣而上,能達到小山包頂。蕨草蔥蘢、小樹青翠,紫色小砂粒布滿裸露的空地。堆堆蜻蜓、蝴蝶蹁躚翔舞,草叢間還有昆蟲重濁音的呢喃。

來到山腳下的小河,清澈、清靜、清明、清爽。細沙鋪滿河床,赤足踩在上面,鬆軟熨貼。河水透明、一目極底,串串的游魚往來嬉戲。幾處寬闊河灘,流水從石縫、草團潺潺滲出。河道彎曲都是獨特景色,兼加岸畔的河壩、草地、陡岩、怪石、竹樹、田疇、水車。

政府機構設定

一、黨政辦公室

主要職責:承擔鎮黨委、人大、政府交辦的日常工作和各部門、各方面的綜合協調工作,督促、檢查有關工作的落實;宣傳、落實黨和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規範政府行為;負責承辦鄉鎮黨委、政府會議的組織協調,各辦公室的內部管理協調,督查督辦和接待工作以及機關內務管理工作,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

承擔工作:組織、紀檢監察、宣傳、人事、武裝、人大、政協、文秘、信息調研、黨政網、檔案、保密、民主法制。

二、經濟發展辦公室

主要職責:負責經濟建設的發展規劃,協調經濟綜合管理和監督部門的工作;引導農民進行科學化、現代化農業生產,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就業,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加強和鞏固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加強教育、科技、文化、衛生、計畫生育、民政等社會管理;發展和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承擔工作:農村經濟、工業經濟、城鎮和村鎮規劃建設、交通、環保、旅遊、環保、國土、招商、人才開發、勞務輸出、扶貧開發和社會經濟統計;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廣播電視、計生、民政、勞動保障、殘聯等。

三、財政所

主要職責:承擔鄉鎮財政年度預決算的編制工作並組織預算執行,負責財政、稅收政策宣傳工作、征管工作;落實兌現各項強農惠民補貼資金的審核發放和其他項目資金的監督管理;負責管理鄉鎮國有資產和政府性債權債務等工作;圍繞鄉鎮財源建設搞好服務,農村財務管理指導、監督和審計,依法代理村級財務,財政項目資金管理和鄉鎮政府機關財務代理,財政預算編制、執行及管理。

承擔工作:村級財務管理、惠民補貼管理、會計、財務監管等。

四、社會事務辦公室

工作職責:勞動就業保障、人才開發、民政社會事務、廣播電視、文體旅遊、其他社會事務。發展和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公益事業。

承擔工作:民政、勞動保障、人口和計畫生育、教育、老齡、衛生、文化、體育、科技、殘疾人事業等工作。

五、民眾工作中心

工作職責:加強和鞏固農村基層政權和民主法制建設,努力化解社會矛盾,切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加強對突發事件的預警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種應急機制;

承擔工作:統戰、群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安全穩定綜合協調及督查督辦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