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地“信期繡”絲綿袍

羅地“信期繡”絲綿袍

羅地“信期繡”絲綿袍,是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西漢服飾。

名稱:羅地“信期繡”絲綿袍

類別:服飾
年代:西漢
收藏:長沙博物院
出土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一號漢墓
文物鑑賞: 一號墓隨葬羅地“信期繡”19件,其中單幅3件,完整衣物10件,棺內的殘衣袍6件。因繡有這種花紋的香囊等在遣策中均稱之為“信期繡”,故名。羅地“信期繡”絲綿袍交領,右開襟,曲裾(jū),內絮絲綿,為深衣類服裝,應為辛追寒天的服裝。此袍茶黃色菱紋羅地“信期繡”面,經緯密度約每平方米120×38根;素絹里,經緯密度約每平方米98×46根,內絮絲綿,緣、襟則用絹。其縫製方法:由上衣和下裳兩部分組成:上衣部分正裁共六片,即身部兩片、兩袖各兩片。六片拼合後,再將腋下縫起,其領口呈琵琶形,袖筒較肥大,下垂呈弧狀。下裳部分斜裁共四片,袍緣斜裁,後加縫的袖緣的寬度與袖口略等,衣片之間縫合均用平針。
絲綿袍面料紋飾的主要特點是穗狀流雲兩朵,上面一朵為淺棕紅色,下面一朵為朱紅、深綠兩色。兩朵流雲周圍的卷枝花草,基本為深綠色,間以若干朱紅色的葉瓣。“信期繡”中以這種花紋最多。為什麼當時取了這樣的名稱呢?可能是刺繡的花紋中包含了相關的寓意。“信期繡”紋飾中的長尾小鳥,似燕。燕為定期南遷北歸的候鳥,這樣就和“信期”之詞發生了關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