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格拉布斯

羅伯特·格拉布斯

羅伯特·格拉布斯(Robert H. Grubbs ),1942年2月27日出生 ,美國化學家,加州理工學院化學教授,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68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後在史丹福大學Collman教授課題組從事博士後研究,1978年起格拉布斯教授加入加州理工學院,目前擔任終身傑出冠名教授(the Victor and Elizabeth Atkins Professor of Chemistry) 。同時,格拉布斯教授也擔任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院長和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學術顧問委員會主席。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42年出生於肯塔基州馬歇爾縣,在佛羅里達大學學化學,獲得學士、碩士學位,而後在紐約州的哥倫比亞大學師從Ronald Breslow,1968年獲得博士學位。

畢業後的頭一年,格拉布斯在史丹福大學跟James Collman合作,而後他在密西根州立大學任教。

1978年,格拉布斯來到了加州理工學院,現在他是那裡的Victor and Elizabeth Atkins化學教授。

羅伯特·格拉布斯23歲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化學系獲碩士學位,3年後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他於1969年至1978年在密西根州立大學擔任助理教授、副教授,1978年起在加州理工學院擔任化學系教授至今。

研究方向

格拉布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有機金屬化學和合成化學,特別是發展烯烴複分解反應的新型催化劑。烯烴複分解反應中,催化劑用於斷開碳鍵,然後重新合成新的化合鍵,產生新的具有獨特性能的化合物。基礎技術可以用於聚合物、製藥和石油化工的生產以及在製藥、生物技術、農業、塑膠等領域都有廣泛的套用。

主要成就

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 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

羅伯特·格拉布斯自大學畢業起就在美國《全國科學院學報》和《美國化學學會雜誌》等權威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羅伯特·格拉布斯開發出的催化劑是目前套用最廣泛的烯烴複分解反應催化劑。

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法國化學家伊夫·肖萬、美國化學家羅伯特·格拉布斯和理察·施羅克,以表彰他們在烯烴複分解反應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

1990年,理察·施羅克和他的合作者報告說,金屬鉬的卡賓化合物可以作為非常有效的烯烴複分解催化劑。這是第一種實用的此類催化劑,該成果顯示烯烴複分解可以取代許多傳統的有機合成方法,並用於合成新型有機分子。

1992年,格拉布斯等人發現了金屬釕的卡賓化合物也能作為催化劑。此後,格拉布斯又對釕催化劑作了改進,這種“格拉布斯催化劑”成為第一種被普遍使用的烯烴複分解催化劑,並成為檢驗新型催化劑性能的標準。以這些發現為基礎,學術界和工業界掀起了研究烯烴複分解反應、設計合成新型有機物質的熱潮。

獲得獎項

2000: Benjamin Franklin Medal in Chemistry from the Franklin Institute

2000: ACS Herman F. Mark Polymer Chemistry Award

2001: ACS Herbert C. Brown Award for Creative Research in Synthetic Methods

2002: Tolman Medal

2002: Arthur C. Cope Award

2003: Tetrahedron Prize for Creativity in Organic Chemistry & BioMedicinal Chemistry (with Dieter Seebach)

2005: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with Richard R. Schrock and Yves Chauvin)

2005: Paul Karrer Gold Medal

2010: 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sts Gold Medal

2015: Inducted into the Florida Inventors Hall of Fame

榮譽

1989: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94: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2005: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honorary fellow)

2009: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3: 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2015: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2015: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