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肌痛綜合症(非關節性風濕病)

纖維肌痛綜合徵多見於女性,最常見的發病年齡25—45歲。 1.主要症狀:全身廣泛疼痛是所有纖維肌痛綜合徵病人都具有症狀。 纖維肌痛綜合徵常使與之共存在風濕病症狀顯得更嚴重,如不認識這種情況常會導致對後者的過度治療和檢查。

纖維肌痛綜合症是一種非關節性風濕病,臨床表現為肌肉骨骼系統多處疼痛與發僵,並在特殊部位有壓痛點。纖維肌痛綜合徵可繼發於外傷,各種風濕病,如骨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及各種非風濕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惡性腫瘤)等。這一類纖維肌痛綜合徵被稱為繼發性纖維肌痛綜合徵,如不伴有其他疾患,則稱為原發性纖維肌痛綜合症。. 病因 纖維肌痛綜合徵是一種特發性疾病,其病理生理至今不明,因此對它的治療方法也不多。它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瀰漫性慢性疼痛,除“壓痛點”之外,別無客觀體徵。所以不僅治療選擇不易,療效評定也頗為困難。目前的治療主要致力於改善睡眠狀態、減低痛覺感覺器的敏感性、改善肌肉血流等。據認為這幾方面與纖維肌痛綜合徵的成因有關。而療效則主要根據治療前後壓痛點數目及症狀的變化而判定。本病的機制尚不清楚。文獻報導與睡眠障礙、神經遞質分泌異常及免疫紊亂有關。 症狀 纖維肌痛綜合徵多見於女性,最常見的發病年齡25—45歲。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但主要有下述4組症狀: . 1.主要症狀:全身廣泛疼痛是所有纖維肌痛綜合徵病人都具有症狀。雖然有的病人僅主訴一處或幾處疼痛,但1/4的病人疼痛部位可達24處以上。疾病遍布全身各處,尤以中軸骨骼(頸、胸椎、下背部)及肩胛帶、骨盆帶等處為常見。其他常見部位依次為膝、頭、肘、踝、足、上背、中背、腕、臀部、大腿和小腿。大部分病人將這種疼痛描寫為刺痛,痛得令人心煩意亂。 . 另一個所有病人都具有症狀為廣泛存在的壓痛點,這些壓痛點存在於肌腱、肌肉及其他組織中,往往呈對稱性分布。在壓痛點部位,病人與正常人對“按壓”的反應不同,但在其他部位則無區別。 . 2.特徵性疾病:這一組症狀包括睡眠障礙、疲勞及晨僵。約90%的病人有睡眠障礙,表現為失眠、易醒、多夢、精神不振。夜間腦電圖顯示有α波介入到非快支眼節律中,提示缺乏熟睡。50—90%的病人有疲勞感,約一半病人疲勞症狀較嚴重,以至於感到“太累,無法工作”。晨僵見於76—91%的病人,其嚴重程度與睡眠及疾病活動性有關。 . 3.常見症狀:這一組症狀中最常見的是麻木和腫脹。病人常訴關節、關節周圍腫脹,但無客觀體徵。其次為頭痛、腸激惹綜合徵。頭痛可分偏頭痛或非偏頭痛性頭痛,後者是一種在枕區或整個頭部的壓迫性鈍痛。心理異常包括抑鬱和焦慮也比較常見。此外病人勞動能力下降,約1/3的病人需改換工作,少部分人不能堅持日常工作。以上症狀常因天氣潮冷、精神緊張、過度勞累而加重,局部受熱、精神放鬆、良好睡眠、適度活動可使症狀減輕。 . 4.混合症狀:原發性纖維肌痛綜合徵很少見,大部分纖維肌痛綜合徵病人都同時患有某種風濕病。這時臨床症狀即為兩者症狀的交織與重疊。纖維肌痛綜合徵常使與之共存在風濕病症狀顯得更嚴重,如不認識這種情況常會導致對後者的過度治療和檢查。 .. 檢查 除非合併其他疾病,纖維肌前綜合徵一般無實驗室異常。但有報導纖維肌痛綜合徵病人IL-1水平增高,自然殺傷細胞及血清素活性減低,腦脊液中P物質濃度升高。藥1/3病人有雷諾現象,在這一組病人中可有抗核抗體陽性、C3水平減低。.. 治療 治療方面較重要的一點是給患者以安慰和解釋。以解除病人的焦慮和抑鬱。 . 在藥物治療方面,多數作者報告三環類抗抑鬱藥阿米替林和胺苯環庚烯是目前治療本病的理想藥物。它們通過:①抗抑鬱;②增加非快動眼睡眠,減少快眼動睡眠;③增加血清素含量;④解除肌痙攣等作用達到改善睡眠、減少量僵和疼痛的效果。阿米替林10mg,根據可緩慢增至20—30mg,或胺苯環庚烯10—40mg,均為睡前一次服。其副作用為口乾、咽痛、便秘,由於劑量較小,病人大都可以耐受。. 近年發現S-腺苷甲硫氨酸治療纖維肌痛綜合徵有一定療效。它是腦組織許多甲基化反應的甲基拱體,且具有抗抑鬱作用。 . 在非藥物治療方面,文獻報導心血管適應訓練及肌電圖生物反饋訓練有一定療效。. 其他治療如局部交感神經阻斷、痛點封閉、經皮神經刺激、干擾電刺激、針炙、按摩等均可試用。這些治療的療效和機制尚有等進一步研究。 . . . ..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