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金砂器

織金砂器歷史久遠,清朝初年,砂器生產就已非常盛行,產品除在本地銷售外,還遠銷雲南、四川等地。


近年來,織金縣有近百戶個體作坊。織金縣城東門,有一條長約四百米的小街,俗稱“沙鍋街”。該縣從事沙鍋生產的專業戶大都集中於此。他們之中有的是祖輩即從事沙鍋生產,代代相傳至今;有的是受街坊影響,拜師學藝學會的。由於織金砂器大部分出自“沙
鍋街”,因此“沙鍋街”也名傳四方。
目前織金砂器的種類有砂缸、沙灶、沙勺、鼎罐、茶罐、火鍋、茶鍋、烘餅平底鍋、圓底鍋、香爐等三十多個品種及美術砂器,幾乎囊括了人們日常所需生活器皿。
砂器容器具有幾個優點:一是盛食物不易變味、不易變色;二是保溫性能好;三是燉雞、肉等食物其味鮮美,作甜酒釀容器效果極佳。織金砂器成型後自然乾燥或烘乾,然後在地爐上用大砂缸蓋住煅燒,燒成時間極短,小器皿僅需十分鐘,大的也只需二十分鐘左右,成品收縮性不大,很少變形。
一經出窯,用柴火煙燻,呈灰黑色,古樸渾厚。它不同於陶器,作為釉料的白泥,燒成後與砂器本色融為一體,略帶鋥亮鉛白色金屬光澤,顯得飽滿含蓄。最早的砂器是不上釉的。據說六七十年前,有個叫陳春心的師傅在院中曬沙鍋坯,鍋上方拉有曬衣繩,掛有洗好後用白泥漿過的衣服,因此有帶白泥的水滴在鍋上,此鍋燒成後,有白泥的地方發出光澤。從此沙鍋始有獨具特色的釉色裝飾。砂器美術品作為案頭欣賞品、旅遊紀念品,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以獨特的面貌而受到中外人士的歡迎。砂器這一古老的產品正在煥發新的光彩。
一條街
到過貴州織金的人,凡喝過那砂鍋燉湯,無不懷念那湯鮮味美。更為神奇的是,即使離開火半天,那湯似還滾燙。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那歷史久遠的織金砂鍋。
織金砂鍋至少已有三百餘年歷史,早在清代就頗有名氣了。如今產品除在本地銷售外,還遠銷雲南、四川,甚至日本。據聞,當地不日前還接到河南嵩山少林寺的訂貨,目的是為製作著名的“少林寺砂鍋飯”。
在織金城東,有一條長約四百米的小街,俗稱“砂鍋街”,主要從事砂鍋生產的專業戶大都集中於此。
在這裡,很多都是祖祖輩輩從事砂鍋生產,代代相傳至今。目前織金砂器的種類有砂缸、砂灶、砂勺、鼎罐、茶罐、火鍋、茶鍋、烘餅平底鍋、圓底鍋、香爐等三十多個品種及美術砂器,雙耳的,瓢把式的,敞口的,卷邊的……巨型者如湯鑊——吊鍋,可盛100多斤水;微型者似勺子,僅拳頭那么大小,幾乎囊括了人們日常所需生活器皿。據用家比較,砂鍋炒菜雖然傳熱較慢,但是色鮮味美,噴香朴鼻;用其燜飯,燉雞,煮肉,其味是其它類金屬鍋所不及;而用砂鍋砂罐來熬中藥,藥效甚佳,更是其專利。
織金砂鍋用料得天獨厚和獨特的生產流程,令其它類似的產品望塵莫及。織金砂鍋主要原料為當地產的白色粘土,無煙煤粉及煤灰,白砂泥。工藝流程從和泥,成坯,上釉到燒煉整個過程都是手工操作。據工匠們介紹,織金砂器成型後自然乾燥或烘乾,然後在地爐上用大砂缸蓋住鍛燒,燒成時間極短,小器皿僅需十分鐘,大的也只需二十分鐘左右,成品收縮性不大,很少變形。一經出窯,用柴火煙燻,呈灰黑色,古樸渾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