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遮蔽下的貧困--九十年代散文之路

九十年代散文之路一、創作的“三級跳”與理論的滯後二、繁華及其遮蔽下的貧困三、新復調散文的出現與類型第二章 散文史上的奇觀一、“老生代”的新崛起二、本真的人生感悟三、歷史、文化和人四、老人的“現身說法”第三章 蹣跚行進中的散文理論一、散文理論的際遇二、重新解讀與二度闡釋三、理論生髮的新起點四、藝術自律的尋找第八章

內容介紹

內 容 提 要
本書由著名散文理論家樓肇明先
生領銜,韓小蕙、止庵及一批青年學
者參與撰寫。全書以散文的文化本體
性、作家人格智慧的主體性、審美的
先驅性(簡稱散文三性)作為基本立
論和觀察視點,將九十年代的散文創
作放置在整個二十世紀散文發展史的
背景之中,從正反歷史經驗的教訓中
分別論述了九十年代散文文壇的幾個
主要方面及其創作群落,如代表世紀
末散文成就的“老生代”,中年學者
隨筆的崛起,女性散文、新生代散文
等。本書是一部文體類別的斷代史專
著,在勾勒九十年代散文成就的同時,
與世紀初第一個散文的高峰期做顯在
的比照,又時時將九十年代散文的繁
華作為一個有諸多外部橫向聯繫和內
部結構特點的複雜系統,做了力所能
及的、或粗或細的刻畫和描述。

作者介紹

作 者 簡 介
樓肇明,浙江省東陽市人。
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
同年分配到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工作,曾二度任
文學所圖書館館長,現為研究員。
1984年加入中國作協。著有《春天的暮雨》、
《第十三位使徒》等,編有《八十年代台灣散文選》、
《當代散文潮流回顧》、《世界散文經典》、
《20世紀外國文學精粹叢書》、《世界文學大師文叢》、
《世界散文詩寶典》等,譯有阿赫瑪托娃的長詩
《安魂曲》等。

作品目錄

目錄
多種途徑和選擇的可能性
――《九十年代文學觀察叢書》總序
第一章 九十年代散文之路
一、創作的“三級跳”與理論的滯後
二、繁華及其遮蔽下的貧困
三、新復調散文的出現與類型
第二章 散文史上的奇觀
一、“老生代”的新崛起
二、本真的人生感悟
三、歷史、文化和人
四、老人的“現身說法”
第三章 文化關懷的兩道風景線
一、士大夫情結和市民人格
二、商州神韻與禪味真義
第四章 學者的文明苦旅
一、秋雨散文:續接文化斷層
二、知性散文:乘美以游心
三、歷史隨筆:思想領航的載體
第五章 排斥媚俗的奮振
一、世紀末文化批判的回應
二、邊地視角的人文反思
三、追尋精神家園
四、探究時代和社會的命題
第六章 燦若雲錦的另一方天空
一、女性散文的題材拓展
二、擔當文體革新的角色
第七章 蹣跚行進中的散文理論
一、散文理論的際遇
二、重新解讀與二度闡釋
三、理論生髮的新起點
四、藝術自律的尋找
第八章 敘事與詮釋:’97散文年度報告
一、創作狀況概述
二、從“文化演義”到“文化解碼”
三、新生代作家和探索性散文
四、兩個熱點
五、留給人們的思考
第九章 從別一角度對九十年代散文的觀察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