縐

縐,拼音:zhòu,筆劃:8,部首:糹,五筆輸入法:xqvg。縐,是指一種皺紋的絲織品。

基本信息

漢字信息

部首:糹
部外筆畫:5
總筆畫:8
五筆86:xqvg
五筆98:xqvg
倉頡:vmnsm
筆順編號:55135511
四角號碼:27177
鄭碼:zrxb
Unicode:CJK統一漢字U+7EC9

漢字解釋

〈名〉
細葛布[fineko-hempcloth]
縐,絺之細也。從糸,芻聲。——《說文》
蒙彼縐絺。——《詩·鄘風·君子偕老》。傳:“霑之靡者為縐。”
又如:縐絺(精細的葛布)
織出皺紋的絲織品[crepe;crape]。如:縐紗(織出皺紋的絲織品);縐綢(織有皺紋的綢子);雙縐;碧縐;湖縐
縐縮,使起摺痕[crease]
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五代·馮延己《謁金門》
又如:縐紋(蹙皺的細紋);縐巴巴(形容衣服、紙張、皮膚等發皺);縐漫漫(形容布滿皺紋)

狀態詞

形容人談吐、舉止文雅的樣子。
亦作“文謅謅”。舉止斯文貌。《儒林外史》第五四回:“又走進一個人來,搖著白紙詩扇,文縐縐的。”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一章:“雖然,道靜講的有點文謅謅她聽不太懂,但她還是挺高興地聽她講。”亦省作“文縐”、“文謅”。《水滸傳》第九十回:“那漢道:‘不必文謅了,有肉快切一盤來,俺吃了,要趕路進城公幹。’”蕭軍《八月的鄉村》六:“他有點不大喜歡蕭明了,那是因為他太文縐呢!”
縐(crepe)一、細葛布。《詩·鄘風·君子偕者》:“蒙彼縐絺。”鄭玄箋:“縐絺,絺之蹙蹙者。”二、織物類名。起縐的絲織物。外觀呈現各種不同的皺紋,光澤柔和,手感柔軟而富有彈性,抗皺性能良好。有輕薄透明似蟬翼的喬其縐,薄型的雙縐、碧縐,中厚型的緞背縐、留香縐,厚型的柞絲縐、粘棉縐等。主要用於服飾,薄型和中厚型的可做襯衫、連衣裙、晚禮服;厚型的可做外衣、浴衣等;還可作圍巾或頭巾等。絲織物起縐方法有多種,如用強拈絲線在織物中收縮起縐,或採用縐組織結構,也可用兩種不同收縮性能的原料交替排列織制產生縐效應。真絲縐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稱,產生於戰國時代。當時主要採用強拈絲線交織起縐的方法,織物多用平紋組織。採用斜紋或緞紋組織的稱斜紋縐、緞背縐。由於現代化纖工業的發展,縐的原料相應發生變化,引入了人造絲、滌綸絲等新型原料。對於不同原料交織的縐織物,除套用加拈絲外,還需套用縐組織以加強其縐效應。許多合纖絲縐織物利用軋紋處理起縐,或運用不同原料的收縮性能,使織物經後處理而產生縐效果。運用織物組織或運用各種工藝條件,使織物表面發生縐縮。這種表面均勻縐縮的絲綢織物統稱為縐類絲綢。縐類絲綢的品種很多,常見的有雙縐、碧縐、留香縐、特倫縐等,其特點是手感柔軟、色澤鮮艷、柔美、有彈性,縐類可以做各種衣服。

拼音是chao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