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思維[習近平觀點]

網際網路思維[習近平觀點]

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提出了一系列“網路治理觀”:“讓網際網路發展成果惠及13億中國人民”、“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習近平關於網路安全治理的系列觀點分析了國家安全形勢變化,闡明了中國由網路大國邁向網路強國的巨觀思考、戰略部署和政策主張。

強國戰略

習近平提出新時期網路發展願景:實施網路強國戰略 讓成果惠及全民

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文簡稱《建議》),提出“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

2014年11月,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烏鎮召開,習近平在向大會發去的賀詞中指出,“中國正在積極推進網路建設,讓網際網路發展成果惠及13億中國人民”;2014年2月27日,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習近平擔任組長。習近平在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網路安全發展的新目標和新願景——“努力把中國建設成為網路強國”。

習近平在會議上還強調,建設網路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百年”奮鬥目標同步推進,向著網路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信息經濟全面發展、網路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標不斷前進。他指出,“要有自己的技術,有過硬的技術;要有豐富全面的信息服務,繁榮發展的網路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形成實力雄厚的信息經濟;要有高素質的網路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隊伍;要積極開展雙邊、多邊的網際網路國際交流合作”。

網際網路是中國在全球經濟當中跟西方已開發國家距離比較近的領域之一,或者說我們發展比較好的領域。以網際網路為平台打造現代的信息經濟,具有非常重要和全面的意義。網際網路發展為中國未來擴大投資消費,提升老百姓的生活便利性,提供政府的治理能力,都具有非常大的意義,建設網路強國恰逢其時。

習近平深刻把握資訊時代社會發展新特點、新規律,高度關注網路空間對全球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產生的深刻影響,闡明了中國由網路大國邁向網路強國的巨觀思考、戰略部署和政策主張,明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中網路安全治理的具體任務和要求。習近平提出的網路強國的目標願景是中國正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凝聚並激發網路安全治理各方努力奮鬥追求的內在動力。

國家總體安全觀的深化和細化:網路安全與信息化“雙輪驅動”

“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對一個國家很多領域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習近平曾如此強調。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產、生活、學習方式。網路安全作為國家總體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和非傳統安全的重要領域,牽涉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其發展戰略已成為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和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是中國面臨的新的綜合性挑戰。

在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指出,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做好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係,做到協調一致、齊頭並進,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

網際網路是全球計算機按照統一的技術標準平等連線形成的巨大網路,具有無國界的開放性特徵,成為同氣候變化、恐怖主義、跨國犯罪、傳染性疾病、嚴重自然災害等同的區域性和全球性重大挑戰。

習近平關於網路安全治理的系列觀點,抓住了中國國家總體安全觀的牛鼻子,把握住了國家安全頂層設計中的關鍵所在,體現了國家總體安全觀中對網路安全極端重要性的研判,深刻地論述了網路安全是關涉全局性的安全問題,是總體安全觀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一體兩翼的雙輪驅動觀”是習近平提出的新論斷和新要求,闡述了信息化對網路安全的重要影響以及網路安全對於信息化的驅動作用之間的辯證關係,體現了基於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環境下加強中國國家安全治理的新思路,對中國國家網路安全治理具有創新性和引領性。這些論述,為新形勢下如何實現中國網路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思想智慧、指導依據和抓手措施。

推動“第五疆域”健康發展:共同建立清朗的網路空間

文化強、國運昌。網路強國同時也應該是網路文化強國。習近平指出:“要有豐富全面的信息服務,繁榮發展的網路文化”,“網路信息是跨國界流動的,信息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為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誌”。作為一種軟實力的標誌,必須樹立以中華文明為底蘊的網路文化意識,並切實發展和壯大中國網路文化產業,提升中國網路文化的影響力。讓以中華文明為底蘊的網路文化根植網路強國。習近平還強調:“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路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路空間清朗起來。”

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提出,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健全社會輿情引導機制,傳播正能量。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實施網路內容建設工程,發展積極向上的網路文化,淨化網路環境。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加快媒體數位化建設,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最佳化媒體結構,規範傳播秩序。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對外傳播、文化交流、文化貿易方式,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中國網際網路的治理,圍繞習近平提出的“讓網路空間清朗起來”的總目標,主管部門充分套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探索管網之道,加強網路立法,嚴格網路執法,引導網路企業和網民遵法守法,推進網路空間法制化。同時,推動網際網路治理從以管為主到管用結合的轉變,有效規範了網路行為,維護了網路秩序,淨化了網路環境,維護了網民的權益。

2015年7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草案)》(以下簡稱為《草案》)全文對外公布,向社會公開徵求修改意見與完善建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交學系主任檀有志撰文指出,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網際網路的普及,人類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社會生活和生產活動越來越依賴於計算機網路,似乎無跡可尋卻又無處不在的“網路空間”日漸成為國家之間競相角逐的“焦點”所在。網路空間已逐步發展為與一國的陸、海、空、天四維並列的“第五疆域”。檀有志指出,這是中國出台的第一部針對網路空間安全的專門立法,《草案》作為中國在網路安全立法領域跨出的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大步,最引人注目之處在於“凸顯一個中心理念,兼顧兩個大局考量”。

“網際網路+”將引領“十三五”發展:

2014年7月,中國國務院頒布了《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吹響了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戰略的號角。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又提出,要拓展發展新空間,用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力,用發展新動力開拓發展新空間。其中,把“網際網路+”列入“十三五”規劃產業的發展主線,提出拓展網路經濟空間,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畫,發展物聯網技術和套用,發展分享經濟,促進網際網路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中國的網際網路經濟發展新時代已經到來了。

2013年9月30日,中國中央政治局的第九次集體學習令人印象深刻。習近平等走出“紅牆”,把“課堂”搬到了中關村,以調研、講解、討論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授課老師”均為網際網路科技領域的企業家,其中,李彥宏重點講解了信息技術領域的前沿課題——大數據的發展情況。習近平等考察了增材製造、雲計算、大數據、高端伺服器等技術研發和套用情況,習近平在考察時強調,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各方反應

王遠鴻認為,發展網際網路經濟是當前國家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的選擇,通過擴大信息服務的內容,也可以給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務。2015年6月,習近平到貴州貴陽市大數據廣場考察。貴州以發展大數據作為突破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探索給習近平留下深刻印象,他當時稱讚:“貴州發展大數據確實有道理”。

中國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行政學院汪玉凱認為,“網際網路+”的本質是“網際網路2.0+創新2.0”,“網際網路+”和任何行業融合以後能創造出很多的新業態、新的經濟成長模式。現在提出創新驅動戰略,在很大程度上是藉助網際網路這個新載體,再加上思維創新,將給經濟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活力,釋放巨大的能量。所以這個意義上來講,是無處不在的網路,無處不在的計算,無處不在的軟體,無處不在的數據,無處不在的“網際網路+”。中國提出“網際網路+”行動計畫,再加上建設網路強國這樣的大目標,這對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會產生深刻影響。

打造“網路版”命運共同體:

網路空間的大國博弈呈現更加豐富的內涵,國家間的衝突與合作日益複雜,國際權力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網路空間不僅對傳統國際關係帶來新的挑戰,也給經濟社會發展不同領域帶來更多更新的問題。這些來自國際方面的因素,都給中國網路空間治理帶來了新的考驗。

習近平在致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賀詞中指出:“網際網路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讓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網際網路發展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戰,迫切需要國際社會認真應對、謀求共治、實現共贏”。2014年7月16日,習近平在巴西國會發表演講時又提出倡議 ,“國際社會要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網際網路治理體系。”王世偉認為,習近平這些論述闡明了我國對全球網路安全治理的原則立場和積極姿態,體現了作為一個大國努力完善全球治理的自覺擔當,體現了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和國際法治精神,體現了構建民主平等的網路安全全球治理新格局的創新思想。

鍾開斌分析,習近平在巴西國會的演講首提“網際網路治理體系”,強調網際網路技術再發展也不能侵犯他國的信息主權,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當前,革新國際網際網路治理體系,需要我們把網際網路建設成為全球性優質公共產品。網際網路必須突破以國家主權為原則、由少數西方已開發國家壟斷規則制定權的治理體系,需要建立以多邊、民主、透明為特徵的新的治理體系。要建立各國間以平等協商為基礎的全球性網際網路治理規則,讓各國都全面參與和制定國際網際網路治理遊戲規則,為此,需要國際網際網路治理體系更緊迫地提上全球討論議程,並提高開發中國家在討論中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主動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