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綜合布線

網路綜合布線

網路綜合布線系統是智慧型化辦公室建設數位化信息系統基礎設施,是將所有語音、數據等系統進行統一的規劃設計的結構化布線系統,為辦公提供信息化、智慧型化的物質介質,支持將來語音、數據、圖文、多媒體等綜合套用。《網路綜合布線》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綜合布線系統的最新標準、最新技術和最新產品,涵蓋了綜合布線系統的規劃、設計、實施、連線、管理、測試、驗收和監理等內容,並提供了大量經典的綜合布線設計方案。《網路綜合布線》內容新、知識全,語言表述流程準確、具體操作實用性強,注重培養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系統簡介

綜合布線系統是智慧型化辦公室建設數位化信息系統基礎設施,是將所有語音、數據等系統進行統一的規劃設計的結構化布線系統,為辦公提供信息化、智慧型化的物質介質,支持將來語音、數據、圖文、多媒體等綜合套用。

建設智慧型城市與智慧型化建築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已是一個國家和一個城市科學技術和經濟水平的體現。所以,“十五”計畫中也指出: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我國產業最佳化升級和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關鍵環節,要把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放在優先位置。

根據對智慧型建築的不同理解,有人在現代建築上簡單地提出了“3A”系統,也就是BA(樓宇自動化building automation),OA(辦公自動化offfice automation)和CA(通信自動化communication automation),具體包括以下內容:模擬與數字的話音系統;高速與低速的數據系統;圖形終端和設備控制系統的圖象資料;電視會議與安全監視系統的視頻信號;建築物的安全報警和設備控制系統的感測器信號。

一般來講,一座辦公樓的生命周期要遠遠長於計算機、通訊及網路技術的發展周期。因此,智慧型樓宇採用的通訊設施及布線系統一定要有超前性,力求高標準,並且有很強的適應性、擴展性、可靠性和長遠效益。

綜合布線的發展與建築物自動化系統密切相關,傳統布線如電話、計算機區域網路都是各自獨立的。各系統分別由不同的專業設計和安裝,傳統布線採用不同的線纜和不同的終端插座。而且,連線這些不同布線的插頭、插座及配線架均無法互相兼容。辦公布局及環境改變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需要調整辦公設備或隨著新技術的發展,需要更換設備時,就必須更換布線。其改造不僅增加投資和影響日常工作,也影響建築物整體環境。

隨著全球社會信息化與經濟國際化的深入發展,人們對信息共享的需求日趨迫切,就需要一個適合資訊時代的布線方案。美國電話電報(AT&T)公司的貝爾(Bell)實驗室的專家們經過多年的研究,在辦公樓和工廠試驗成功的基礎上,於20世紀80年代末期率先推出SYSTIMATMPDS(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現時已推出結構化布線系統SCS。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50311-2000命名為綜合布線GCS(Generic cabling system)。綜合布線是一種預布線,能夠適應較長一段時間的需求。

綜合布線系統(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簡稱PDS)是一種集成化通用傳輸系統,在樓宇和園區範圍內,利用雙絞線或光纜來輿信息,可以連線電話,計算機,會議電視和監視電視等設備的結構化信息傳輸系統.PDS使用標準的雙絞線和光纖,支持高速率的數據傳輸.PDS使用物理分層星型拓撲結構,積木式,模組化設計,遵循統一標準,使系統的集中管理成為可能,也使各信息點的故障,改動或增刪不影響其它的信息點,使安裝,維護,升級和擴展都非常方便,並節省了費用.

綜合布線是一種模組化的、靈活性極高的建築物內或建築群之間的信息傳輸通道。它既能使語音、數據、圖像設備和交換設備與其它信息管理系統彼此相連,也能使這些設備與外部相連線。它還包括建築物外部網路或電信線路的連線點與套用系統設備之間的所有線纜及相關的連線部件。綜合布線由不同系列和規格的部件組成,其中包括:傳輸介質、相關連線硬體(如配線架、連線器、插座、插頭、適配器)以及電氣保護設備等。這些部件可用來構建各種子系統,它們都有各自的具體用途,不僅易於實施,而且能隨需求的變化而平穩升級。

系統構成

綜合布線系統是開放式結構,能支持電話及多種計算機數據系統,還能支持會議電視、監視電視等系統的需要。綜合布線系統可劃分成六個子系統,工作區子系統;配線(水平)子系統;幹線(垂直)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管理子系統;建築群子系統。

工作區子系統

工作區子系統圖工作區子系統圖

一個獨立的需要設定終端的區域,即一個工作區,工作區子系統應由配線(水平)布線系統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終端設備處的連線電纜及適配器組成。一個工作區的服務面積可按5~10m2估算,每個工作區設定一個電話機或計算機終端設備,或按用戶要求設定。

2.1.1綜合布線系統的信息插座應按下列原則選用:

(1)單個連線的8芯插座宜用於基本型系統;

(2)雙個連線的8芯插座宜用於增強型系統;

(3)信息插座應在內部做固定線連線;

(4)一個給定的綜合布線系統設計可採用多種類型的信息插座。

工作區的每一個信息插座均支持電話機、數據終端、計算機、電視機及監視器等終端的設定和安裝。

2.1.2工作區適配器的選用應符合下列要求:

(1)在設備連線器處採用不同信息插座的連線器時,可以用專用電纜或適配器;

(2)當在單一信息插座上開通ISDN業務時,宜用網路終端適配器;

(3)在配線(水平)子系統中選用的電纜類別(媒體)不同於工作區子系統設備所需的電纜類別(媒體)時,宜採用適配器;

(4)在連線使用不同信號的數模轉換或數據速率轉換等相應的裝置時,宜採用適配器;

(5)對於網路規程的兼容性,可用配合適配器;

(6)根據工作區內不同的電信終端設備可配備相應的終端適配器。

配線子系統

水平子系統圖水平子系統圖

配線子系統由工作區用的信息插座,每層配線設備至信息插座的配線電纜、樓層配線設備和跳線等組成。配線子系統應根據下列要求進行設計:

2.2.1根據工程提出遠期的終端設備要求;

2.2.2每層需要安裝的信息插座數量及其位置;

2.2.3終端將來可能產生移動、修改和重新安排的詳細情況;

2.2.4 一次性建設與分期建設的方案比較。

配線子系統應採用4對雙絞電纜,配線子系統在有高速率套用的場合,應採用光纜。配線子系統根據整個綜合布線系統的要求,應在二級交接間、交接間或設備間的配線設備上進行連線,以構成電話、數據、電視系統並進行管理。配線電纜宜選用普通型銅芯雙絞電纜,配線子系統電纜長度應在90m以內。

幹線子系統

垂直幹線子系統圖垂直幹線子系統圖

幹線子系統應由設備間的配線設備和跳線以及設備間至各樓層配線間的連線電纜組成。在確定幹線子系統所需要的電纜總對數之前,必須確定電纜話音和數據信號的共享原則。對於基本型每個工作區可選定1對,對於增強型每個工作區可選定2對雙絞線,對於綜合型每個工作區可在基本型和增強型的基礎上增設光纜系統。

選擇幹線電纜最短、最安全和最經濟的路由,選擇帶門的封閉型通道敷設幹線電纜。幹線電纜可採用點對點端接,也可採用分支遞減端接以及電纜直接連線的方法。如果設備間與計算機機房處於不同的地點,而且需要把話音電纜連至設備間,把數據電纜連至計算機房,則宜在設計中選取不同的幹線電纜或幹線電纜的不同部分來分別滿足不同路由幹線(垂直)子系統話音和數據的需要。當需要時,也可採用光纜系統予以滿足。

設備間子系統

設備子系統圖設備子系統圖

設備間是在每一幢大樓的適當地點設定進線設備、進行網路管理以及管理人員值班的場所。設備間子系統由綜合布線系統的建築物進線設備、電話、數據、計算機等各種主機設備及其保全配線設備等組成。設備間內的所有進線終端應採用色標區別各類用途的配線區,設備間位置及大小根據設備的數量、規模、最佳網路中心等內容,綜合考慮確定。

管理子系統

管理子系統圖管理子系統圖

管理子系統設定在每層配線設備的房間內。管理子系統應由交接間的配線設備,輸入/輸出設備等組成,管理子系統也可套用於設備間子系統。管理子系統應採用單點管理雙交接。交接場的結構取決於工作區、綜合布線系統規模和選用的硬體。在管理規模大、複雜、有二級交接間時,才設定雙點管理雙交接。在管理點,根據套用環境用標記插入條來標出各個端接場。

交接區應有良好的標記系統,如建築物名稱、建築物位置、區號、起始點和功能等標誌。交接間及二級交接間的配線設備宜採用色標區別各類用途的配線區。交接設備連線方式的選用宜符合下列規定:

2.5.1對樓層上的線路進行較少修改、移位或重新組合時,宜使用夾接線方式;

2.5.2在經常需要重組線路時應使用插接線方式。

2.5.3在交接場之間應留出空間,以便容納未來擴充的交接硬體。

建築群子系統

建築群幹線子系統圖建築群幹線子系統圖

建築群子系統由兩個及兩個以上建築物的電話、數據、電視系統組成一個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包括連線各建築物之間的纜線和配線設備(CD),組成建築群子系統。建築群子系統宜採用地下管道敷設方式,管道內敷設的銅纜或光纜應遵循電話管道和入孔的各項設計規定。此外安裝時至少應預留1~2個備用管孔,以供擴充之用。建築群子系統採用直埋溝內敷設時,如果在同一溝內埋入了其他的圖像、監控電纜,應設立明顯的共用標誌。電話局引入的電纜應進入一個阻燃接頭箱,再接至保護裝置。

光纜傳輸系統

當綜合布線系統需要在一個建築群之間敷設較長距離的線路,或者在建築物內信息系統要求組成高速率網路,或者與外界其它網路特別與電力電纜網路一起敷設有抗電磁干擾要求時,應採用光纜作為傳輸媒體。光纜傳輸系統應能滿足建築與建築群環境對電話、數據、計算機、電視等綜合傳輸要求,當用於計算機區域網路時,宜採用多模光纜;作為遠距離電信網的一部分時應採用單模光纜。

綜合布線系統的交接硬體採用光纜部件時,設備間可作為光纜主交接場的設定地點。幹線光纜從這個集中的端接和進出口點出發延伸到其它樓層,在各樓層經過光纜級連線裝置沿水平方向分布光纜。

光纜傳輸系統應使用標準單元光纜連線器,連線器可端接於光纜交接單元,陶瓷頭的連線應保證每個連線點的衰減不大於0.4dB。塑膠頭的連線器每個連線點的衰減不大於0.5dB。

綜合布線系統宜採用光纖直徑 62.5μm光纖包層直徑 125μm 的緩變增強型多模光纜,標稱波長為850nm或1300nm;也可採用標稱波長為1310nm或1550nm的單模光纜。光纜數字傳輸系統的數字系列比特率、數字接口特性,應符合如下系列規定:

2.7.1PDH數字系列比特率等級應符合國家標準 GB4110-83《脈衝編碼調製通信系統系列》的規定。

2.7.2數字接口的比特率偏差、脈衝波形特性、碼型、輸入口與輸出口規範等,應符合國家標準GB7611-87《脈衝編碼調製通信系統網路數字接口參數》的規定。

光纜傳輸系統宜採用松套式或骨架式光纖束合光纜,也可採用帶狀光纖光纜。光纜傳輸系統中標準光纜連線裝置硬體交接設備,除應支持連線器外,還應直接支持束合光纜和跨接線光纜。各種光纜的接續應採用通用光纜盒,為束合光纜、帶狀光纜或跨接線光纜的接合處提供可靠的連線和保護外殼。通用光纜盒提供的光纜入口應能同時容納多根建築物光纜。

綜合布線建築物直觀圖。綜合布線建築物直觀圖。

圖書信息

網路綜合布線網路綜合布線

書 名: 網路綜合布線

作者:李群明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9月1日

ISBN: 9787302232131

開本: 16開

定價: 35.00元

內容簡介

《網路綜合布線》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綜合布線系統的最新標準、最新技術和最新產品,涵蓋了綜合布線系統的規劃、設計、實施、連線、管理、測試、驗收和監理等內容,並提供了大量經典的綜合布線設計方案。《網路綜合布線》內容新、知識全,語言表述流程準確、具體操作實用性強,注重培養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網路綜合布線》適合作為培養21世紀網路工程師的學習教材,同時也可作為中小型網路管理員、網路工程技術人員和網路愛好者的參考書。

圖書目錄

第1章 網路綜合布線規劃

第2章 布線材料

第3章 網路布線系統工程設計

第4章 雙絞線布線施工技術

第5章 光纜布線施工技術

第6章 設備間與機房環境

第7章 網路布線系統的測試

第8章 網路布線系統的驗收

第9章 網路綜合布線系統設計實例

附錄A 常用術語或符號中文英文對照表

附錄B 綜合布線常用圖形符號

序言

近年來,計算機網路在我國已經得到了較快的發展。許多企業、事業單位、行政機關、司法機構和金融系統構建了高速的辦公專用網。各種類型的計算機網路高達數十萬個,計算機網路已經深入到我們工作、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

毫無疑問,大量的網路必然需要大量的網路管理人才。初步估計,到目前為止,僅我國每年需要的網路管理人才就達十餘萬人。隨著網路套用的日益深入以及網路所承載的業務量和數據量的不斷增長,網路的重要性和安全性也將與日俱增,對網路管理人員的需求也將隨之不斷地增長。由此可見,網路管理是一個穩定且前途遠大的職業。

綜觀現有的網路技術培養教材,大多將網路技術進行條塊分割,按章節、分模組獨立講授,人為地將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各種理論和技術分裂開來。這樣所帶來的問題就是,學生必須將所學的知識和理論全部融會貫通之後,才能初步掌握作為一個網路技術人員所必須具備的一些基本技能,顯然這不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也不符合現實的網路管理實際,同時,也是導致許多網路愛好者望而卻步的重要原因。

本叢書具有以下特點。

(1)案例貫穿。本叢書從最常見、最典型的網路套用情境和需求入手,圍繞統一的網路環境、統一的網路規劃、統一的網路拓撲、統一的資源分配、統一的網路用戶和統一的網路需求,提供全面的網路解決方案,以及實用、夠用的網路技術,為網路工程師提供寶典級別的現場技術手冊。

(2)項目驅動。本叢書由情境導入需求,以項目進行教學,再由實訓實現強化,進而達到培養技能的目的,最終使學生順利就業。按照網路構建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以真實的網路管理過程為導向規劃課程內容,使讀者能夠真正掌握網路構建與管理的知識和技能,獨立完成相關的網路技術項目。

(3)貼近實戰。本叢書突出“先做後學,邊做邊學”的主旨,通過“練中求學、學中求練、練學結合、邊練邊學”的教學內容安排,實現“學得會,用得上”的最終目的。由於全書圍繞統一的典型網路工程展開,因此,讀者能夠非常方便地將教學案例移植到真實的網路項目中,學為所用,學以致用。

(4)內容全面。本叢書涵蓋了作為初、中級網路管理員必須掌握的所有理論和技術,以網路管理的實際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基本技能為目的,將枯燥的理論融於實際操作中,從而使學生學得會、記得住、用得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