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文化傳播:一種後現代的狀況

網路文化傳播:一種後現代的狀況

網路文化傳播:一種後現代的狀況,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於2007年6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網路文化傳播:一種後現代的狀況》以網路文化傳播為獨特視角,以一種開放性和發散性的思維,將網路文化傳播中的各種現象和問題歸結和集中在後現代主義和文化研究上來進行分析。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信息社會與網路文化傳播

第一節 關於信息社會的主要理論

第二節 信息社會與網路文化傳播的興起

第三節 虛擬社會中新文化範式的生成

第二章 後現代思潮與網路文化傳播

第一節 後現代思潮的歷史演進

第二節 後現代主義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後現代主義與網路文化傳播

第三章 網路文化傳播與大眾文化

第二節 大眾文化與媒介文化

第二節 網路文化傳播釋義

第三節 網路虛擬文化範式的後現代性

第四章 網路文化傳播與消費文化

第一節 消費文化的緣起

第二節 消費文化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消費文化促使日常生活審美化

第四節 網路是消費文化的助推器

第五章 網路文化傳播與視覺文化

第一節 社會文化的讀圖轉型

第二節 視覺文化的後現代性

第三節 網路傳播與視覺文化

第六章 網路文化傳播與全球化

第一節 全球化形成的背景

第二節 全球文化一體化背景下的中國

第三節 網路文化全球傳播的後現代語境

第七章 網路文化傳播的後現代特徵

第一節 電子媒介先天具有後現代性

第二節 網路文化傳播的後現代性

第八章 網路藝術傳播的後現代狀況

第一節 後現代藝術的背景溯源

第二節 後現代藝術的主要特點

第三節 網路傳播的後現代藝術形態

第九章 網路文學傳播的後現代狀況

第一節 網路寫作新文本敘事的崛起

第二節 網路文學及其後現代特點

第三節 網路文學的審美文化評析

第十章網路人際傳播的後現代狀況

第十一章 網路對經典傳播文本的消解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第一章 信息社會與網路文化傳播

第二節 信息社會與網路文化傳播的興起

信息社會即是信息化社會,它是在工業社會發展到高級階段產生的與工業社會根本不同的後現代的新型社會,它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柱,以微電子技術為核心,以信息經濟為維繫社會存在和發展的主導經濟的社會,以信息文化改變人類的生活工作方式、價值觀念與時空觀念的新型社會形態。信息社會的基本要素不是原子而是比特,其主要特點是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的數位化、自動化、智慧型化、計算機化、虛擬化和網路化。人類的社會生活世界,不論在外延的伸展,還是在內生式的擴張,總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信息化與網路化,正如貝尼格在《控制的革命》一書中所說的:從本質上講,信息則意味著一種全新的認知方式和知識文化傳播機制的出現。人類本身的每一次較大的進步與發展,都是同人類的新媒介不斷創造分不開的,媒介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新的媒介也在不斷地湧現出來,從單一的、平面的媒介不斷向多元的、複雜的媒介轉換,並日益影響著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人類的信息傳播革命就經歷了這樣的一個變化過程。

第一個時期,在大約10萬年前,原始人類在漫長的生產與生活實踐中,形成了區別於形體語言和手勢語言的聲音語言。人類原始的媒介是直接交流的口語媒介,它具有古老性、基本性、直觀性、直接性、生活性、親密性等特點,有了語言,人類就形成了規範的傳播工具與載體。語言的交流大大地提高了人類溝通與交流的質量、速度和效率,增強了人類的相互聯繫、相互交往和相互合作,促進了社會漸進式的發展。口語交流意味著人類傳播體系的第一次媒介形態大變化,它為人類的外部與內部(思想交流)溝通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和方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