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店稅單

網店稅單

2010年7月1日,《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實施,國區域網路店開始步入“實名制”時代。2011年,武漢市國稅局開出國內首張個人網店稅單——對淘寶女裝網店“我的百分之一”徵稅430餘萬元。在漢的淘寶皇冠級以上網店都將被納入該市稅收征管範圍。

事件

網店稅單網店稅單
武漢網店“我的百分之一”是淘寶網女裝銷售冠軍,信用級別達到3個金皇冠,意味著累計有200萬筆以上交易。武漢市國稅局第二稽查局介紹,多方掌握的數據顯示,該店2010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該局徵收其2010年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滯納金,總計430.79萬元。這也是目前披露的國內首例對個人網店徵稅。
武漢市國稅局第二稽查局負責人表示,雖然我國尚未出台對網商徵稅的具體辦法,但根據我國稅法,凡是在我國境內發生的任何交易,都應該繳稅。

統計信息

這一徵稅案例,是否意味著武漢市將把個人網店全面納入稅收監管?該市國稅部門對此表示,不會一刀切,準備根據網店規模採取不同的征管辦法。目前,稅務部門已經約談武漢市另外4家淘寶金皇冠網店,要求補稅;對達到皇冠級別的網店下達辦理稅務登記和申報的通知,納入征管範圍;對皇冠級別以下網店暫不徵稅,但要進行監管。
據統計,2010年,我國網路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4980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其中近4000億元發生在淘寶。截至2010年底,武漢市個人網店達3萬餘家,年銷售額約80億元,其中皇冠以上級別近400家。

各方反應

徵稅標準如何制定
“我的百分之一”補稅一事,在業內引起廣泛關注。武漢多名個人網店店主大多表示對徵稅有心理準備,更關心徵稅標準如何制定,以及是否會全面推廣。
市民徐松在淘寶開了一家電子數碼產品網店,5年打拚成為雙皇冠。按照武漢市國稅局的方案,他的網店將被納入徵稅範圍。“如果徵稅超過承受範圍,我只好關店大吉了。”他說,現在網店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空間一再被壓縮,尤其是電子數碼類的標準產品,價格都是公開的,在網上可以全國比價,利潤十分微薄。由於不同行業的利潤點不一樣,如果都按統一標準徵稅,那么經營電子數碼類產品的網店就會吃虧,甚至虧本。此外,網店的信用等級只能說明成交量,成交量高並不代表交易額和利潤就一定高。
徐松表示,網店的最大優勢是比實體店價格低,而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網店沒有納稅的基礎之上。如果對網店徵稅,網商只能提高價格,將稅收轉嫁給消費者,這將極大削弱網店的競爭力。
市民張小姐在淘寶經營一家4鑽女裝店。她分析,武漢此次對大的網店徵稅,可能是在釋放信號,未來會全面推廣到所有網店。

相關影響

會否引發網店外遷
在全國各地是否對網商徵稅的態度尚不明朗之時,武漢率先拉開個人網店徵稅閘門,將對武漢的電子商務生態環境產生什麼影響?記者採訪了解到,業內目前流傳著這樣的觀點:武漢可能湧現網店外遷潮。
武漢市電子商務協會副秘書長廖江濤說,電子商務交易、生產和物流等環節都可以分離,如果武漢對個人網店大規模徵稅,網商完全可以將經營轉移到外地。優秀的個人網店是難得的資源,各地都在積極爭取,如果它們遷到外地,將是武漢的損失。
在對“我的百分之一”徵稅過程中,該店十分配合。其負責人周欽年表示,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走規範發展之路,繳稅後他感到“一身輕鬆”。目前該店已與知名風投機構IDG簽約,年內將獲得近千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成為我省首家獲得風投的個人網店。
周欽年說,今年3月,杭州某區對淘寶網排名前100位的女裝網店發出“英雄帖”,開出極為優惠的招商條件,想把國內的優質賣家拉到杭州,“要說一點不動心那是假話,但我後來考慮多重因素,還是決定留在武漢。”
武漢市郵政速遞公司光谷區域公司總經理廖利軍說,物流單量能側面反映網商的活躍程度。“我的百分之一”網店補稅的訊息傳出後,武漢另一家經營服裝的金皇冠網店每天的發件量從4000多件銳減至1000多件,還有一些網商把個人網店留在武漢,而將網上商城遷到了外地。
網店波動可能引發的就業問題也令人關注。廖江濤說,據測算,武漢3萬多家網店的直接就業人數超過10萬人,其帶動的相關產業如快遞、攝影、設計、培訓、軟體、生產製造等,創造的間接就業機會超過40萬個。

專家觀點

區別對待放水養魚
武漢大學電子商務專家黃敏學教授表示,網路交易也是商業行為的一種表現形式,納稅是網商的法定義務,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應該區別對待。
他說,網上商城(B2C)是企業運營,理當規範納稅;但大多數個人網店(C2C)經營狀況一般,主要是為了解決個人或家庭生活,有關部門還是應該“放水養魚”,鼓勵他們做大做強。此前,關於是否對網店收稅的問題在北京、杭州等地引發過熱議,但最終都未實行,武漢的電子商務發展還不夠快,更需要寬鬆的政策扶植。
黃敏學認為,從長遠看,徵稅是網店規範發展的必由之路。將不繳稅費帶來的低價作為網店的核心競爭力,並不利於電子商務持續健康發展。只有通過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才會形成消費者和經營者雙贏的局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