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志士鎮魂歌

【片 【片 【發

Rurouni Kenshin:Requiem for the Restoration Royalists
【片 名】:《浪客劍心:維新志士之鎮魂歌》
【類 型】:動畫劇場版/動作
【發 行】:SPE Visual Works Inc.
【監 督】:辻初樹
【制 作】:Studio Galop
【原 作】:和月伸宏
【腳 本】:大橋志吉
【音 樂】:岩代太郎
【片 長】:87分鐘
【畫 面】:16:9 Letter Box(新電視電影寬銀幕版,簡稱02年版)
【音 頻】:AC3
【字 幕】:簡體中文
【發 行】:
2002年6月19日(02年版)
【內容簡介】:
明治11年,劍心與好友到橫濱觀光,遇見多名外國水兵調戲一名少女,劍心當場教訓了惡徒,出手相助的還有一個劍客,時雨瀧魅。劍心和時雨英雄相惜,當即引為知交。然而兩人都不知對方的身份背景:時雨曾經是佐幕派彰義隊的領袖之一;而他當年的同僚兼好友“鬼斬”高槻嚴達,正是死在劍心的刀下。
劍心的橫濱之行還碰上一場騷亂:一群反明治政府的叛亂分子襲擊英國使館,陸軍指揮官田母野銳敏領兵前來鎮壓,但叛亂分子。後來,劍心得知被救的少女名叫高槻朱鷺,這讓劍心想起了高槻嚴達,開始覺得事有蹺蹊。
明治政府的日益西化引起民眾不滿,時雨糾集了這些志士勢力。趁英國國賓到訪之機,他帶兵集結東京,準備在盛大遊行的進行期間行刺國賓,再發動“新?維新”推翻明治政府,以慰嚴達在天之靈。然而,這一切正中了田母野的下懷,在時雨身邊的叛徒加治木貞史郎的協助下,田母野打算用一石二鳥之計:將叛軍先縱後擒,再趁亂局奪取陸軍的支配權。
劍心從朱鷺和彌彥那裡得知時雨的全盤計畫,遂立即趕去制止。時雨在迎賓館發動襲擊,雙方傷亡慘重。千鈞一髮之際,劍心將國賓救下,而時雨也發現劍心就是殺害嚴達的兇手,新仇舊恨交加,兩人大打出手。無奈政府軍漸占上風,時雨最後不得不帶著餘黨敗逃。
劍心徵得陸軍統帥的同意,獨自前去與叛軍談判。經過激烈的決鬥,在手持逆刃刀的劍心的引導之下,時雨終於明白了嚴達的遺志,答應投降並安心照顧朱鷺。豈料,陰謀家田母野無恥地粉碎了這個美好的結局,他擅自下令槍決在場連劍心在內的所有人。時雨為了保護朱鷺而被亂槍打死,怒不可遏的劍心將田母野狠狠打倒,而潛逃的叛徒加治木,在半路上被貫徹“惡即斬”的齋藤一攔截,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影 評】:
《維新志士的鎮魂歌》是一部影響很大,廣受關注的動畫電影,彩虹樂隊演唱的主題歌《虹》更是膾炙人口,還發售了單曲CD。於1991年2月成立的彩虹樂隊,現在由HYDE、TETSU、KEN和YUKIHIRO四人組成,是日本著名的視覺系超級搖滾樂隊,國內很多愛好者就是由此開始接觸視覺系的。
不論如何,《維新志士之鎮魂歌》是不能拿來跟同一作品膾炙人口的OVA《追憶篇》和《星霜篇》攀比的,因為《鎮魂歌》作為《浪客劍心》電影版,故事階段大概是定在京都篇之後,目的就在於補完電視劇情,考慮到前後的篇章銜接,在製作上不能脫離原著太遠。《追憶篇》和《星霜篇》則不然,其主題不在於“補完”,而在於把《浪客劍心》時間軸上分居兩端的“軼事”娓娓道來,或喜或悲、或明朗或抑鬱,留給編劇和監督的自主發揮空間很大。只需明白這一點,對《鎮魂歌》的苛求也就大可不必了。
還沒看過《浪客劍心》共28卷漫畫或者97集電視動畫的朋友,要是看過《鎮魂歌》而覺得還滿意的話,那么你們一定會喜歡《浪客劍心》整部作品,因為《鎮魂歌》不論在人設、色調、情節鋪排,還是戰鬥場面等,都很大程度地保持了漫畫原著和電視動畫的風格。說到底,活在普遍讀者心中的劍心,既不是《追憶篇》那個殺人如麻的劊子手,也不是《星霜篇》那個病入膏肓的流浪漢,而是一個整天與好友為伴、隨和親切、笨拙傻笑、然而大敵當前就立即嚴陣以待的可靠男人。《鎮魂歌》里的劍心,就是那樣可靠的人。因此,比起《追憶篇》和《星霜篇》,該片更適合做《浪客劍心》的入門必讀。
劇情方面,總的來說,《鎮魂歌》戲劇性十足,它既有幽默、也有陰沉,可以說糅合了OVA和電視版的兩大風格,雖然有時候角色談笑風生,但是影片主調仍然是陰沉的。與原作者和月伸宏善於援引歷史的敘事手法一致,單看片名,就知道它要承載的歷史包袱有多重。從倒幕到新政權建立,派系鬥爭依然不斷,政府內部的顛覆叛亂,這仍然是個敵我難分、是非難辨的年代,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堅持的才是真理,都想憑藉自己的實力和手段,實現自己的抱負。
影片中劍心的對手時雨,和作品中的所有對手一樣,都是幕末的武士餘黨,揚言要摧毀明治政權。然而,這位對手的個性塑造得相當完整,那表現為他所身受的諸多牽絆:不為歷史所肯定的過去、已故的好友、未酬的壯志、要保護的愛人、與之出生入死的部隊、還有那個不允許上陣的孩子……這些,又跟所有對手不一樣。最悲涼的莫過於,當他從劍心的逆刃刀上領悟到了什麼時,生命卻被無情的奪去了。
回到影片的分鏡表現上,不少鏡頭處理得十分唯美,首推的是序幕部分,那暗淡月色下竹葉的漫天紛飛,讓觀眾馬上就投入到劇情的緊張氣氛中去。而其他戰鬥場面的處理也頗為流暢,只是當每次到了雙方奮力一擊時,鏡頭總是毫不例外的像電視動畫般切換成黑色背景,再迸發出兩三道光圈象徵交鋒,這樣的做法也未免太流於通俗化了,作為電影版,個人認為這些工夫可是省不得的。另一個問題,同樣是關於這個竹林決鬥的場景,監督似乎十分偏愛這片斷吧,前前後後竟然重放了三次。雖然每次的剪輯和視角略有不同,但結果都是大同小異。當最後一次重複時,不曉得還有多少人在關切的盯著螢幕呢?這可謂是整個片子最大的敗筆之一,將整組鏡頭合理分割給三次使用難道不行嗎?再者,片中還有不少靜態場面的時間偏長,剪接幅度不夠大,如果可以作進一步剪輯的話,相信片子可以更加簡潔明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