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社會歷史調查

《維吾爾族社會歷史調查》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維吾爾族社會歷史調查

《維吾爾族社會歷史調查》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問題和民族工作。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逐步展開。為了摸清少數民族的社會歷史狀況,搶救行將消失的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料,1953年,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和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組織進行全國性的民族識別調查,1956年又開始少數民族語言、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在三次大規模的系統調查的基礎上,中央民委從1958年開始組織編寫《中國少數民族簡史》、《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簡志》、《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三種叢書。“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央民委機構撤銷,此項工作被迫中斷。1978年國家恢復民族工作機構,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改為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1979年,國家民委決定繼續組織編寫以上三種叢書,並增加編寫《中國少數民族》和《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兩種叢書,定名為《民族問題五種叢書》。《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的編輯出版列入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六五”規劃的重點科研項目。

圖書目錄

疏附縣托古扎克區第六鄉調查材料

一、土地改革前各階層土地占有情況統計

二、國民黨統治時期的政治情況

三、宗教情況

四、維吾爾人家庭、婚姻及其他風俗習慣

和田專區農業調查報告

一、農業生產的一般情況

二、生產工具、耕畜和耕作技術

三、解放前生產資料占有情況

四、封建剝削關係

五、解放後生產關係的改變及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

和田專區手工業調查報告

一、概況

二、手工業的生產情況

三、生產資料的占有情況

四、行會組織及手工業者的負擔

五、解放後的變化

墨玉縣夏合勒克鄉的封建莊園

一、概況

二、莊園的組織及其特點

三、莊園內的農奴——全農、半農、幫農

四、莊園內的奴隸——阿爾切、迪待克

五、莊園的管理者——阿克撒卡爾、安巴爾奇和道阿

六、租佃關係、僱傭勞動與自由農

七、莊園經濟外的強制

八、莊園的生產狀況

九、莊園主與農奴的生活

十、解放了的夏合勒克鄉

伊寧縣上潘金鄉調查報告

一、概況

二、經濟情況

三、政治情況

四、文教衛生情況

五、風俗習慣

六、宗教情況

後記

修訂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