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倫紐夫

維倫紐夫

雅克·維倫紐夫(JacquesVilleneuve,1971年4月9日生)是已故的前世界冠軍,賽車傳奇人物吉爾斯·維倫紐夫的兒子,加拿大著名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

維倫紐夫

基本資料

姓名:雅克-維倫紐夫(Jacques Villeneuve)
車隊:寶馬-索伯
國籍:加拿大
出生日期:1971年4月9日
出生地:聖吉恩-瑞切盧
身高:168cm
體重:69KG
婚姻狀況:未婚

F1生涯

參加分站賽次數:134
獲得總冠軍次數:1
分站賽最高排名:1(總共11次)
分站賽最高發車位置:1(總共13次)
站上領獎台次數:23
總積分:219
職業生涯:
2005年 維倫紐夫加盟索伯車隊,標誌著自己完全回到了F1賽場。在賽季的前半段,維倫紐夫竭力縮小與隊友菲力普·馬薩的差距,但到賽季結束時仍屈居其後,最終比馬薩少兩分。車隊新東家寶馬,將維倫紐夫留在帳下,讓他繼續征戰2006賽季。
2004年 由於亞諾-特魯利的離開,意外地返回了雷諾車隊,參加了最後三站的比賽。2005年和索伯簽約。
2003年 表現遠不及隊友簡森-巴頓,僅得到了6分,在倒數第二站美國站比賽之後離開了車隊。
2002年 得到4分排在積分榜第12位。
2001年 在西班牙站和德國站比賽中兩次獲得第三名,也讓英美車隊首次站上了領獎台,得到12分排在積分榜第7位。
2000年 以17分排在積分榜的第7位。
1999年 首次為英美車隊效力,結果一分未得。
1998年 繼續為威廉士車隊效力,獲得第五名,兩次站上了領獎台。
1997年 17站比賽7次獲勝,最終奪得世界冠軍,也幫助威廉士獲得了車隊冠軍。
1996年 在澳大利亞站首次參加F1大獎賽,奪得第二名。總成績排在隊友達蒙-希爾後邊獲得亞軍。
1995年 獲得了包括印第安那波利斯500賽車在內的四項賽車比賽冠軍,成為印第賽車歷史上最年輕的冠軍。威廉士車隊宣布他將與希爾在1996年為該隊效力。
1994年 當選印第賽車“年度最佳新人”,積分94分,獲得第六名。
1992年 參加日本F3比賽,獲得亞軍。
1989年 首次參加義大利F3比賽。
維倫紐夫的成績表最好倒過來,從後向前看才比較正常。他參加F1的第一年幾乎拿下了所有的分站賽冠軍,第二年的成績也很不錯,然後就以平穩的速度下滑,最終退出車壇。由於他的成績起伏不定,從這些數據上難以判斷他的真正能力,更無法反映他那多姿多彩充滿爭議的一生。
維倫紐夫出生於賽車家族,他的Gilles Villeneuve也是F1的名將,法拉利的著名車手。維倫紐夫加入賽車行列也是受到父親的影響,可惜他的父親並不能看到自己兒子的出色表現。作為一名著名賽車手的兒子是件好壞摻半的事,他總是被有意無意地和他的父親相比較。
1971 年 4 月 9 日,他出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省,由於他父親隨法拉利四處征戰,他的家庭一直過著飄泊不定的生活。維倫紐夫很快喜歡上了賽車運動, 1989 年,他 首次參加義大利 F3 比賽。 1995 年,他獲得了包括印第安那波利斯 500 賽車在內的四項賽車比賽冠軍,成為印第賽車歷史上最年輕的冠軍,這一年他 24 歲。
威廉士車隊宣布他將與希爾在 1996 年為該車隊效力。 1996 年在澳大利亞站首次參加 F1 大獎賽就獲得桿位,並取得亞軍,從此一舉成名;在歐洲大獎賽奪得他第一個分站賽冠軍,總成績排在隊友希爾後邊獲得亞軍。
1997年,維倫紐夫實現了他的夢想,他贏得了七次分站賽冠軍,並且從舒馬赫手中奪得了世界冠軍。在日本大獎賽上,舒馬赫故意將他撞出賽道,這個“不名譽行為” 讓這位法拉利巨星丟盡臉面,而維倫紐夫如願以償登上世界冠軍的寶座。這簡直就像是一個傳奇故事——位勇士打倒邪惡的敵人,最終獲得世界冠軍。這個世界冠軍奠定了維倫紐夫在F1歷史上的地位,也讓他成為眾多車迷的偶像。
在賽場上,他那戰鬥不懈的精神,對速度的無限渴求,強烈的冒險欲望都使車迷們想起了他的父親。和父親一樣,他的反應神經極其靈敏,總是不斷試圖超越自己的極限。他遭遇過幾次讓人驚駭的事故,但他脫險之後的反應卻是哈哈大笑。
有一點確定無疑,他是一位天生的車手。維倫紐夫對自己有絕對的自信,這也讓他成為公眾場合非常受歡迎的人物。他固執己見而又敢於坦率直言,他蔑視傳統,挑戰權威。在他那個時代,車手們一般都被期望“行為端正”,說一些毫無實質內容的陳詞濫調。.維倫紐夫則不如此,他稱呼他那些“行為端正”的同行們是“木偶”,他說車迷們希望看到車手展現真正的自我。這些離經叛道的言論和行為,比如把頭髮染成彩虹色,或者像搖滾歌星或者流行歌手一樣穿著打扮,都使他很快成為千萬人的偶像。儘管他有一個固定的女友,並且在澳大利亞訂婚,但還是有無數的女性車迷喜歡他的叛逆,喜歡他的奇裝異服,喜歡他時髦的髮型和款款柔情。
他的這些行為自然不受歡迎,FIA幾次為此向他發出警告,因為他們認為維倫紐夫的這些行為損壞了賽車運動的名譽。維倫紐夫公然蔑視這些警告,於是FIA威脅要開除他。不過FIA的老闆Max Mosley持另一種意見,他說維倫紐夫的這些“有爭議的行為”可以為這項運動帶來更多的關注,吸引人氣。
1998年,威廉士車隊的成績不佳,維倫紐夫也飽受批評,這使他很不愉快。此時BAR車隊創立,向他發出邀請,於是他於1999年決定加入。這一舉動讓很多人都不理解,在他們看來,從一個像威廉士這樣的老牌強隊跳到一個剛剛組建默默無名的車隊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人們都在傳說他離開威廉士只有一個原因,就是BAR車隊向他開出了僅次於舒馬赫的年薪。維倫紐夫則斷然否認,他說自己決不是為了錢而比賽。他駕駛賽車,是為了追逐自己的夢想。
不幸的是,對他的批評驗證了。1999年,BAR車隊戰況不利,維倫紐夫一分未得,這讓他的聲譽嚴重受損。2003賽季之後,維倫紐夫的契約沒有續簽,也沒有其他車隊向他發出邀請,他靜悄悄離開了F1車壇。2004年,BAR車隊在沒有維倫紐夫的情況下成績優異,這一切都讓人以為維倫紐夫的時代已經過去。
客觀地說,人們對於他的評價毀譽參半。在威廉士車隊,他被稱為“反對者”,在BAR,他被叫做“不正當者”。是的,他可能確實是一個不安定因素,但絕大多數評論者都不得不承認一點:他依然是一位強大的車手。最終,他的賽車能力促使他重返賽場。當雷諾車隊在2004賽季最後三場比賽中啟用他時,他證明了自己依然寶刀未老。2005賽季,索伯車隊簽下了他,車隊說:這是一個對雙方都有利的行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