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漢江

2010年是NGO“綠色漢江”的第八年,也是運建立投身環保的第十年。 2002年,運建立創建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漢江"的時候已經58歲了。 “沒有來自各方面的支持,就沒有'綠色漢江”的今天。

這是一個享譽中國乃至全球的民間環保組織的名稱,它的另外一個美稱叫“襄陽市環境保護協會”。這個組織成立於2002年,其創立者為運建立。它的主要職責為保護漢江流域特別是漢江中游襄陽段的生態環境,這個組織和眾多的環保組織有聯繫,在國際、國內有著深遠的影響。它是漢江流域最早的民間環保組織,它的每一次環保行動牽動著政府和民間的神經。它及其負責人運建立的事跡被眾多媒體報導過。
2010年是NGO“綠色漢江”的第八年,也是運建立投身環保的第十年。十年間,這位66歲的老人,帶著一口襄樊味道的國語,為環保事業而奔走。
2002年,運建立創建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漢江"的時候已經58歲了。在此之前,她曾經當過多年的高中生物老師,隨後又任過湖北省襄樊市政協委員、市政協常委、湖北省政協委員、省婦聯執委。
而環保志願者的隊伍足跡也遍布襄樊。
綠色漢江在3000多志願者中挑選出26位隊員,組成了兩個環保小分隊,先後深入到漢江及其支流沿岸的污染源頭調查313場次,行程41130多公里。
2007年底,在國際河流保護聯盟的資助下,"綠色漢江"購買了一艘二手船,經過維修,成了我國第一艘民間水質監測船——“綠色漢江號”。
“綠色漢江”的綠色行程
運建立和環保結緣,始於2000年的一次調研。
時任襄樊市政協委員的運建立接到民眾反映,說漢江支流滾河的水質非常差,於是她組織了一次調研,滾河水的污染嚴重程度給了運建立當頭一棒,她說:“怎么也沒想到還有這么髒的水流入漢江,這樣下去,我們如何對得起子孫。”從此,她下決心投身環保事業,保護漢江母親河。
而今,促使她走上環保道路的滾河,河邊的兩家造紙廠被關閉,河水變清了。漢江其他4 條支流邊上的許多排污工廠被關掉了,水質明顯改善。
漢江是長江的最大支流,流經襄樊市195公里,兩岸現有堤防長度221公里;境內流域面積17270.62平方公里,占襄樊市國土總面積的87.1%,占漢江流域面積的10.86%,全市580萬人口的90%以上居住在域內。
因此,漢江流量的增減和水質的好壞,對襄樊市工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等都會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襄樊市地處南水北調中線調水的丹江水庫大壩以下的漢江中游地區。南水北調中線調水後,漢江下泄的水量將減少1/3左右,漢江水質形勢會更加嚴峻。
2002年春,運建立聯絡了幾位政協委員,發起並籌備成立了經民政局審批註冊的湖北省首家環保NGO“綠色漢江”。
而“綠色漢江”對母親河的關愛,更是用腳步去丈量。
2003年和2004年4月,該協會發起並成功組織了“徒步漢江襄樊段環保行”和“徒步唐白河(漢江最大支流)環保行”活動,對漢江襄樊段和唐白河跨流域水污染進行了實地調查、宣傳,起到了宣傳隊和播種機的作用。
2006年10月及2007年7月,綠色漢江又兩次組織志願者進行了“探訪漢江源”環保行考察活動,實現漢江上中游齊攜手,共保漢江母親河。
NGO的新路徑
與其他NGO組織孤軍深入的做法不同,綠色漢江與地方政府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這也為綠色漢江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一直以來,‘綠色漢江’並不是在孤軍奮戰。”運建立說,既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重視和支持,又有各職能部門的鼎力相助。市民政局經常關注“綠色漢江”的活動,幾次上門了解指導工作;市環保局多次為“綠色漢江”排憂解難;協會的環境教育宣傳得到市教育局、環保局的大力支持;徒步考察漢江和唐白河,市環保局、水利局是堅強後盾……
“沒有來自各方面的支持,就沒有'綠色漢江”的今天。”運建立說。
政府官員的工作經歷,也讓運建立在環保事業中,對國家的巨觀政策有著更為充分的理解。
來自民眾的支持也讓運建立的環保活動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目前該協會擁有團體會員60個,個體會員160人,志願者3000多人。而它的會員來自社會各條戰線。
幾年來,經過努力,該協會爭取到有關國際資源組織的理解和支持,先後有世界銀行中國代表處、全球綠色資助基金(GGF)、加拿大“公民社會項目”、NRDC等向該會提供了資金援助。
運建立常說:“我們不是救世主,只有當地的民眾行動起來,自發地保護身邊的河流和環境,生態環境保護才會有希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